01/
上周到福建晉江出差,聽到有不少企業抱怨,現在工業用氣的價格出現倒掛,市場氣價比政府參股的泉州市新奧燃氣的氣價3.8元/m³還便宜約一塊錢。
當前晉江陶企氣價倒掛還體現在,晉江的氣比佛山,比廣東要高出差不多一塊錢,今年廣東一開年最低時甚至不到3元/m³。
所以,從這點來看就會立即明白,為什么現在還要喊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因為我們在生產要素的獲得方面從來就沒有公平過。
廣東工業用氣價是隨行就市,完全按“市場化”用氣。“市場化”用氣的好處是氣源特別充足。
比如,佛山就一共有4個不同來源的管道天然氣接收站以及3座LNG儲配站,接通了中亞氣、珠江口氣田以及沿海多個LNG接收站,管網場站設施總體供應能力超過80億立方米。
因為供氣市場競爭充分,所以有時陶企就會碰到特別低的氣價,有時也會碰到特別高的氣價。
例如,廣東去年就碰到3.2元/m³LNG天然氣價,這個價格是兩年來的最低。這也是去年廣東陶企普通賺錢的原因。
但往前看,2022年2月24日,俄烏開戰后,廣東氣價也出現過非常恐怖的“五連漲”,最高時達7.18元/m³,總共上漲110%。
當年3月份,福建泉州的新奧燃氣基于市場的氣價普漲,也向企業發出“4月起泉州天然氣價格將上調”的消息,馬上遭到200多家陶企的集體抵制。結果4月12日,福建省發改委緊急發聲,燃氣公司不得擅自上調價格,甚至說泉州市非民用管道天然氣的法定銷售價格為2.82元/m³。
面對漲價的好機會,為什泉州新奧燃氣漲不了?因為由其控股的泉州市燃氣公司,當地政府有40%的股份。
具體來說,泉州市燃氣公司是由新奧集團、泉州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等共同出資成立的是泉州市LNG(液化天然氣)利用項目專營企業,下設晉江新奧燃氣等12家子公司,擁有大泉州區域管道燃氣三十年的獨家特許經營權。由成立于1989年的新奧能源控股(股票代碼2688.HK)統一經營管理。
企業納稅天經地義,政府為企業減負順理成章,雙向“良性”互動構成閉環,所以,在目前環境下,表面看這件事也沒什么好說的。
02/
再來看看明星產區江西高安這邊。
自2022年11月1日開始,高安建陶基地內企業也被高安市政府安排接受園區的“集中供氣”。負責在園區內搞煤制氣的是一家民企,叫“濟民可信”。
所以,2024年一開年,眼看市場化供氣的廣東氣價都下來了,高安建陶基地17家企業聯名給政府寫信,希望“濟民可信”降低氣價。
17家企業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今年生意開局很不好。三四月份往年都是高開高走,今年高安建陶基地內企業產銷則集體大滑坡,有的在保“八折”任務,有的完成“五折”都難。
所以,你看,現在陶瓷行業內卷已經不是什么渠道、品牌、產品和所謂精益化管理效率了,首先就是赤裸裸了燃料價格競爭。
這方面,企業主之所以如此多的抱怨,這也難怪,因為政策及行政權力這些東西的干預,導致市場環境的差異,并最終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比如高安,其周邊的宜豐、上高等可以用煤。北方的不少地方都未“煤改氣”,福建的閩清、彰州也充許燒煤,甚至廣東的云浮也可以用煤,這些“落后”地方的能源、人力“低成本優勢”,反形成了對“先進”地區陶業的巨大沖擊。這也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
有媒體舉了個例子。以3萬平方日產能窯爐來算,高安陶瓷基地園區使用集中供氣的窯爐一條線要比燒煤炭的窯爐多燒1500萬左右(以生產300天計算,合約5萬/天),攤算到每平方產品的燃料成本燒集中供氣的要比燒煤炭的貴2元/平方。
所以,在“全國不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當下的內卷就是一場場極度無序的大混戰。
亂世出英雄。英雄莫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