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華夏陶瓷網名牌專欄“老牛說•面對面”首次在潭洲中陶產品展3號館307開啟。這是“老牛說”首次線下采訪活動。兩個半天的采訪中,老牛先后采訪了陳勤顯、曹剛毅、張念超、柯顯仁、南順芝、石榮波等行業資深人士。這次采訪中,每位嘉賓的對話時間一個小時左右。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推出這六篇深度訪談,以饗讀者,敬請垂注。
『“未來有兩個元素應該是唯一的,一是品牌,二是人”』
老牛:大家好!2018年潭洲中陶展“老牛說·面對面”今天首播,我們邀約到的這位嘉賓是陶瓷行業的“知名教授”,現在的“自由人”張念超先生。因為他現在比較閑,所以才答應我的邀約。那么,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離開這個行業一段時間了,我原來擔心你會不會從此離開陶瓷行業,但剛剛閑聊的時候,你說還是要干陶瓷,而且最近又到終端去跑了一圈。我想首先請“張教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么離不開我們陶瓷圈?
張念超: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與大家見面。為什么離不開(陶瓷圈)?可能是現在只會做陶瓷吧,離開了這個圈可能沒辦法生存(笑)。一年多不在這個圈里面,又看了一個多月的市場,包括也看了幾個地方的展會,拜訪了很多品牌,覺得陶瓷行業還是大有未來的,只是做法可能和以前有些不同。
這個行業產品同質化、渠道同質化,可以說存在著很多的同質化。但未來有兩個元素應該是唯一的:一是“品牌”。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內涵,這可能是一個標識;二是“人”。這么多年,陶瓷行業也培養了很多人,尤其是第一代,這一代的人是比較成功的,而現在到了傳承和交接的時候。
老牛:你說的第一代應該是五六十年代的這一代人?
張念超:是的,那一代人(在行業)是比較悠久的。接下來就是大家怎么做的問題,現在很多老板都在思考。我覺得我們還年輕,還可以為這個行業做很多東西。
老牛:你應該屬于第二代吧。
張念超:我們應該不屬于第二代吧,因為第一代、第二代怎么去劃分呢?如果是按傳統的方式,我可能是第一代。按資質來劃分,也可能是第二代。
我覺得這么多年,我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個職業人。職業人和老板其實有一些本質的區別,就是老板思考的角度和關注點,與職業人有很大的不同。陶瓷行業無論是“職業化”還是“接班”都必須要進入職業標準化、規范化和結構化的階段。只要能夠解決工作標準的規范化、制度化,其實職業人也好,“接班”也好都無所謂。關鍵是要在觀念上認可它。
所以,我覺得陶瓷行業未來的發展,陶瓷行業“怎么玩”,可能是“老+新”的一個組合。知識在這個行業現在越來越重要。關于為什么“我離不開陶瓷”?這可能也跟自己的經歷有關。從大學畢業就做陶瓷,一直做到前年,所以還有很多朋友關系在這里,我還是想在這里繼續發展下去。
『“英雄創造歷史過了一定的階段后,模式就要轉變”』
老牛:有一個話題我還想探討得深入一點。在陶瓷行業,職業化、規范化、標準化這種文化的導入,你覺得可以部分的解決“接班”的問題嗎?這種文化,我們又要怎么去推進它?
張念超:其實,陶瓷行業一直在做這件事,可能是叫法不同。我們一提到職業化,總感覺到是不是要有一個職業經理人來做就是職業化?其實未必是這樣。我覺得職業化應該是工作狀態的規范化、標準化。
以往大家所有的關注點都是為了在市場上賺錢,市場不好了以后,很多人開始練內功,陶瓷行業已經這樣練了很多次了,包括2008年、2014年。市場不好,練內功的過程就是一個職業化的過程。
陶瓷行業也是一部英雄創造的歷史。中國的企業幾乎都是這樣發展的:一個非常優秀的老板帶了一個團隊,創造了一番事業,而且做得非常大。但英雄創造歷史過了一定的階段后,經營模式就要逐步實現從個人到團隊轉變,而組建團隊就是一個職業化的過程。
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前可能是純粹地賣磚、賣貨,也沒有分析產品的結構,產品質量,或者渠道的結構。而今天,基本上每個企業都在做這件事:我的產品結構是什么,我的客戶結構是什么,我的渠道結構是什么。把這些做成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以后,我覺得這就是職業化??赡苁敲總€月月底,我們要有一個產銷平衡會,或者有一個銷售分析會,我覺得這個過程中就是職業化的過程,很多人可能在做了。只是沒有把它做成一種規范,沒有做成一種標準,或者沒有形成一種制度。有時候一忙就沒有搞了,又推到去下個月,那樣就是數據滯后了。但現在的市場變化非???,所以更需要以市場的反應加上科學的分析,然后立刻做出決策,這樣企業才走得比較穩健。
『“用我們80%的精力做30%的份額,這是不對等的”』
老牛:你最近跑市場見過很多房地產公司和整裝、家裝公司等。你對目前終端渠道變化怎么看?目前的終端渠道有哪些特征?陶瓷行業不同稟賦的企業應該如何去適應這種新的變化?
張念超:從3、4月份來看,市場確實有一些壓力。但要說大的下滑也沒有,只是消費購買主體發生了變化,這在每一個城市都能表現出來。原來傳統市場的人流量比現在高端的商場式賣場多很多,但現在不是這樣。應該說,這不是我們渠道的變化,也不是我們廠家的變化,也不是我們代理商的變化,這是一個消費主體的變化。
前段時間我也寫了一篇文章,關于消費主體變化的問題。我們過去談瓷磚,可能是以零售為主,還有一些工程。其實,現在終端消費已經分成了三份:一是工程工裝,就是樓盤精裝和商業項目;二是家裝公司的整裝;三是零售客戶的自主購買。
從今年的趨勢看,三塊的比例不相上下,是三三制。而面對三三制,我們的品牌、經銷商可能還是傳統思維:用我們80%的精力做30%的份額,這是不對等的,精力起碼也是三三制。這就是用傳統的思維在做現在的市場。
就像現在看這個展會(指中陶產品展),大家都在做某一類產品。這一類產品在市場上這幾年確實成長很快,但估計現在還不到20%,而我們所有的品牌都花重金去搶20%的份額,合理嗎?
『“如果這個產品做起來了,我覺得拋光磚第二個春天又來了”』
老牛:你這個觀察是對的。
張念超:我還是舉一個拋光磚的例子。這兩年拋光磚的份額應該說下滑不大。我覺得拋光磚未來還是有前途的,只是很多人沒有去關注,不再做了而已。因為你覺得它沒未來了——可能是基于我們的價格,但實際上這個市場還是非常大的。非常大的原因有幾個:一是目前的房地產發展,被拼命打壓的是住宅這塊。但住宅在受控,房地產的總量還是在增加,被壓縮的那一塊去哪兒了?公寓、商業,這就是一系列的變化。那些公寓和商業項目都是用什么產品?前兩年我做了7個學校的工程,給他們推了拋釉轉。拋釉磚再便宜他們也不要,不是價格的原因,是不耐磨?,F在這一塊市場份額應該還有30%的份額,而我們參加這一塊的競爭企業少之又少。
老牛:其實我個人也挺喜歡拋光磚的,如果我家里裝修不是現代風的,不用拋釉類產品,我真的愿意用品質比較好的拋光磚,我總感覺到這個東西質量就是可靠?,F在,大家一窩風往現代風向轉向以后,對拋光磚的市場前景,我也基本認同你的看法。
張念超:不是說拋光磚不能做拋釉磚的效果,是大家的關注點不在這個地方,不去投入了,從技術到研發。前兩年我跟一個做原材料的供應商聊天,他賣原材料,賣技術。他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就是用在拋光磚上。而且,每一片磚都可以對縫的,從耐磨度、花色到空間應用都非常好,如果這個產品做起來了,我覺得拋光磚第二個春天又來了。
前兩年跟一幫90后,就是要接班的二代聊這個問題。我說你們未來怎么定位你們公司的產品,還有你們的企業?他說我要做這個產品,做那個產品。那我問他:這些產品賣給誰,他說我想賣給00后。我說:你知道00后他們的特點嗎?他們需要什么?依我的看法,00后將來會不買磚了,你做什么產品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00后不買磚,他們只買房,誰幫他的房子買磚,你就研究誰。
『“00后新一代能夠自主購買瓷磚的將越來越少”』
老牛:那你覺得這個買磚的主體是怎么變化的?
張念超:精裝房是一部分,另外一個是公寓,也是精裝。再一塊就是買了一些現在的樓盤,但不會再像我們這種。未來00后就是買了房,也不會像我們這個年代,這個瓷磚我要去看,潔具我要去看了,他們應該購買的是整裝。
所以說,現在瓷磚,看了展會后,你越發會認為它更多的是表現為一種材料化,不是一種品牌化的東西。現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今年是“大白灰”,就家家都是“大白灰”。終端的展廳也都是一模一樣的。瓷磚表現為材料化以后,買家買誰的都一樣。尤其在整裝的倒逼下,00后新一代能夠自主購買瓷磚的將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就是所謂的主體變化。
『“一些大地產商,將來可能是有自己的工廠”』
老牛:但是我覺得您剛剛講的有點恐怖,未來00后和90后不買磚。但我覺得,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買磚的人了。未來,是不是進口品牌、國內高端品牌對接到別墅、豪宅,那些個性化的地方也是要買磚的,你是不是這樣看的?如果真的00后都不買磚了,我們更多的企業是不是要死掉了?
張念超:這個也不是,因為工程精裝渠道也在發生變化,同時,整裝渠道也在發生變化。地產那一塊,可能以前很多地產商希望跟大品牌合作,跟大廠家合作。他們一談就是價格、品牌,等等。但最近接觸了一些大地產商,他們也在變化,他們將來可能是有自己的工廠——不一定是自己建工廠,而是加工的工廠。
此外,有幾個大的地產商,有的就在佛山,他們不是找品牌,他們在找標準,他們會撇開品牌,直接依照自己定的標準找制造。我要什么標準,我要什么產品,他自己直接下單,而且采購量也非常大。
老牛:不找產品,直接找制造廠家,這是否意味著地產商自己做設計?
張念超:對,整個精裝會發生變化。整裝也將發生變化。以前我們看整裝就是便宜,產品普通就可,現在整裝也發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會像我們以前那種傳統的思維,整裝都是便宜的東西,普通的東西。現在很多整裝也用了很高檔的東西。所以,高端或個性化定位的品牌面對整裝和精裝也將有機會。
老牛:是的,有一些高層次的消費者也是希望要整裝的,因為他們的時間很精貴。
張念超:我去調研了一個小區,整裝的,基本上裝修180平方米的房子為主,裝修都超過100萬,即便衛浴用得算低檔的,但很多是用大理石和進口磚,還有一部分國內的高檔產品。所以,三三制里面每一個部分其實都在發生變化,變化之后又重新分出了一些渠道。對于品牌供應商,未來有一些是全國連鎖的,有一些是區域的。購買主體變化后,也不是說陶瓷行業就沒有未來了,很多企業都會死掉。我看到的是,現在的渠道變得很快,變得更加不可捉摸。
『“零售渠道,增量來源于二次裝修”』
老牛:我們講三三制,你講了整裝,講了大的房地產公司。那你覺得零售的變化呢?零售渠道,我們過去最高峰,最高比例是多少?能去到60%嗎?
張念超:不止,一定高于60%,70%-80%肯定也是有的,現在逐步在減少。
老牛:您覺得零售渠道這三成,它是怎么分配的?
張念超:零售的,除了這三成,它未來可能會增大規模。
老牛:是增大零售規模嗎?
張念超:不是,增量來源于中國的房子翻新,即二次裝修。廣州已經到了二次裝修的時候了,這是一個新增市場,可能前兩年是沒有的。所以,你看到,這個在下降,那一塊可能在上升。而新增市場可能就會出現新的模式。我一個朋友就做了這個新模式:他跟旅游公司合作,費用共擔。比如說,你出去旅游,10天、20天,他把你的房子給你裝修完了,你剛好就回來了。你的房子交給他以后,他全部給你設計好,所有的材料在外面給你加工好,等你出門之后全部給你裝修好。
二次裝修渠道未來的前景非常大。二次房裝修有些人不需要全部裝,有些人需要全部裝,有些人只需要改造衛生間怎么辦?裝修3天就搞定了,你這3天可以出去玩,給你搞一個旅游,搞一個度假,比如3天長隆游,3天以后,鑰匙交給你,衛生間給你改造好了。
可以預見,未來我們這個行業變化是非??斓?,大家還是不要像現在那樣自娛自樂的做這個行業:我要研究什么產品,研究什么功能的產品。我們要基于消費端的變化,去看這個行業,我想表達的是這個。有了消費就有了渠道,消費者變了,不買房了,渠道就變了,我不想買磚了,那就肯定是家裝公司打包了。消費影響渠道的變化,渠道變化影響購買的變化。
『“做陶瓷基本上是定了的,接下來就是怎么做的問題,能做成什么樣的問題”』
老牛:我想問最后一個問題,其實“張教授”是行業的資深人士了,是不需要你做自我介紹的,這個你應該同意吧?但我覺得你離開行業有一年多了,所以,我還是要問這個問題,你回到行業后,下一站會干什么,會怎么干?
張念超:這個確實比較難,到合適的時候會給大家一個交代。干什么?我覺得這么多年,當然還是跟我現在的職業有關,還是會做一些有品質的,有價值的事。做陶瓷基本上是定了的,接下來就是怎么做的問題,能做成什么樣的問題。
我打了15年工,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希望接下來干的這個事,除了把我們本身的品牌做好,讓我們的代理商,員工能夠賺更多的錢,我們還能多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東西。行業有發展我們才有未來,這個行業如果不發展,我們是沒有未來的。謝謝!
老牛:我不知道大家滿不滿意“張教授”這樣的回答,但是我聽出了很多信息含量的,“張教授”確實還是適合操作一個品牌,我相信你一定會把它做得很好,我們也非常期待。謝謝你今天接受老牛的采訪!
人物簡介
張念超,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現任客座教授,圈內人稱“張教授”。曾任金意陶陶瓷品牌常務副總經理,宏宇陶瓷品牌銷售常務副總經理。著有《建陶企業經營之道》(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