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0日下午,由中國陶瓷總部、中國巖板·新材展示采購基地、陶業要聞摘要聯合主辦的“跨域巖板 謀定未來”2021中國巖板峰會在總部大樓3樓多動能會議廳舉行。
在本次論壇上,HBI全球進口瓷磚嚴選平臺創始人魏繼國作了題為“在世界舞臺,看巖板未來”的演講,受到行業關注。
魏繼國通過對Laminam 、Panaria、Florim、Iris4等個意大利陶瓷集團,兩個西班牙Neolith、Ⅰnalco企業巖板事業的介紹,還原了一段歐洲巖板發展簡史。他同時也分析了歐洲巖板企業在運營上的一些共同特點,這些都對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巖板有參考價值。
以下是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公眾號對魏繼國演講的錄音整理,現特別轉發于此,以饗各位熱愛學習的小伙伴們。
2021年是我進入陶瓷行業的第18個年頭,過去的18年里,有15年我是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在15年的過程中,我不斷與國際品牌交流和學習。
最近3年,乘著中國建陶市場蓬勃發展的東風,以及巖板的熱度,結合自身經驗和實力,創辦了HBI全球進口瓷磚嚴選平臺。
我認為國內巖板跟國際巖板的根本不同是出發點。
國內第一塊自主生產的巖板還是在陶企中誕生的,國內巖板還是以瓷磚為原點找不同。
在國際,第一塊巖板誕生是在System,System大家都知道是一家陶機設備商。
國外巖板無論是誕生,還是整個巖板系統的升級和換代其實都是陶機設備商在推動。
國外巖板廠商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把巖板這種材料作為繼大理石、木材、鋁材后的新型板材。
我們團隊嚴選了4個意大利陶瓷集團及2個西班牙平臺,整理了這些頭部巖板國際品牌的產品矩陣、生產設備、渠道布局等方面干貨,再總結分享這些國際巖板品牌的一些共同點。
01
四個意大利陶瓷集團的產品與渠道
· LAMINAM
目前國際舞臺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意大利品牌我們選了4個品牌。
意大利產區的巖板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呢?應該是在2001年,意大利同行們就開始在研究。
真正第一片巖板誕生是在2004年,它背后的推動者,就是剛才提到的System。
從陶瓷還是使用滾筒印刷的那個年代起,System就已經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大品牌。
2001年,System成立了專門的巖板品牌,叫LAMINAM。LAMINAM其實是從一個動詞Laminated發展而來,翻譯成中文就是“壓成薄片/薄板狀的”的意思,可以看出剛研發出來的巖板是以薄為優勢。
LAMINAM的第一代產品是2004年推出的3mm巖板。
基于System自身的設備優勢,LAMINAM的產品為當時的建陶行業帶來了新的產品成形方式——用皮帶碾壓,無邊界碾壓可以讓氣體更容易排出,而不產生更多殘余應力,確保材料足夠薄,足夠輕,這是LAMINAM的特點之一。
LAMINAM產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厚度轉換非常靈活。
早期的機器已經可以做到3—20mm,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突破。
目前LAMINAM的整個產品矩陣有將近120多個SKU(SKU:庫存保有單位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 可以是以件、盒、托盤等為單位)。
在128個產品設計里面,啞光產品占109個,其他19個是啞光和亮光兼備,啞光質感率占比85%。
LAMINAM作為一個陶基設備實踐技術專屬巖板品牌,主要的銷售渠道是建筑工程、室內工程、外立面工程、家居制造商;2015年投產12、20mm厚板后,渠道拓展到了大理石加工廠、大理石安裝方,最后才是經銷商。
LAMINAM把巖板定義為繼石材和鋁材之后的一種新型材料,在建筑工程、室內工程、家居制造商、大理石安裝方這些渠道里面進行大力推廣,在經銷體系建設方面是薄弱的。
· Panaria
Panaria是值得寫進system設備推廣史的一個品牌。
其實Panaria也是在2004年,以一個瓷磚制造商的身份引進System巖板設備,跟LAMINAM幾乎是同步的。
但有一點不一樣的就是:Panaria是第一家利用LAMINAM的技術進行噴墨打印生產巖板的企業。
Panaria2004年生產了3mm和6mm的產品,2020年推出了12mm—20mm相關產品,整個產品陣容非常強大,表面普遍以啞光為主。
Panaria成立于1964年,是一個傳統陶瓷制造商,Panaria擁有多個各具特色的品牌,所以在巖板的銷售矩陣中,Panaria戰略的兩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幾個品牌下,利用原有的各品牌工程、經銷網絡鋪開以Slimtech為技術級別的薄型巖板銷售。
另一部分,在Corro diesto旗下的Kerlote,這個品牌專門做薄型巖板、工程、外立面和家具等。
Panaria整個產品構成含有5個大品牌,以厚薄作區分,形成不同品牌厚薄分開的品牌布局。
· Florim
跟上面兩集團不一樣,Florim是使用薩克米Continue設備去生產的品牌,我們看到Florim下面有6個品牌,可能大家在國內比較熟悉的就是Rex。
LAMINAM System設備基本上都是強調巖板的薄,但是從薩克米設備入局巖板開始,巖板不再僅僅是薄,還越做越大。
從LAMINAM的Laminated到Panaria的Slimtech,都是以薄為特點。
到了Florim這里尺寸以大為特色。
而10年后——2020年,巖板不僅以大尺寸為特色,更為關鍵是對新定位的關注。
不少品牌都開始對巖板臺面、理石加工、安裝、家具渠道等進行專門、針對性的新的品牌布局。
可見意大利巖板集團除了對巖板有明確定位外,對巖板品牌的經營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
Florim針對用薩克米做的大產品取了“Magnum large format”(中文:超大板)的系列名,針對這種超大板的6mm、12mm和20mm巖板產品成立獨立的品牌叫Florim stone,主要做臺面、墻地應用、外立面等。
Florim的產品矩陣,可以明顯感受到色彩在增加。
剛才提到的Rex其實是以奢華為標志性符號的品牌。
另外,相比起國內企業,意大利企業大多都沒有配備拋光機。這也是為什么剛剛看其他兩個企業的啞光面產品會比較多,但看回Florim,我們會發現他家的拋光表面巖板比例是比其他品牌要多的,整個產品結構包含162個設計,98個是啞光質感,64款是亮亞兼備的,Florim的啞光質感占有率是60%。前面兩個品牌幾乎都是75%—85%。
Florim啞光面產品占有率的降低,一個是它本身品牌屬性所決定,另一個則是因為Florim具備拋光處理的能力。
薩克米與System相比,較明顯的優勢是一產能更大,二是薩克米具備整線輸出能力,薩克米的機器在整線輸出前中后端處理效率,在世界上是NO.1。
Florim有5個自己的品牌,這些品牌主要以工程和零售為主,Florim stone則主要是在專屬的領域做專屬的推廣。
· Iris
Iris下有很多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詳,特別是FMG。值得一提的是,FMG其實還是以品牌的經銷和工程為主,為什么是品牌的經銷?因為FMG有很強的品牌代理商,巖板的銷售其實就是品牌經銷在渠道上做相對應產品的升級。
Iris產品結構中亮面占了很大的比例,一個是由品牌路線決定,Iris集團的一些品牌主打奢華風;同時Iris也擁有自己專屬拋光的體系。
目前Iris整個產品體系非常龐大的,有253個SKU,其中135個是啞光質感,118個是亮光面,啞光面的占比率只有53%。
同樣采用的是薩克米Continue的設備,跟Florim一樣是2014年才正式推出巖板產品,到2017年為止共推出12—20款產品。
Iris不同的渠道,產品配比是不一樣的,比如FIANDRE是71SKU,42款奢石加29款啞光,41%的啞光質感占比,專門走高端奢侈渠道。
而Iris,國內消費者大多都感覺它亮面的產品特別多,但實際上專屬于Iris品牌的亮面產品并不多,很多其他亮面產品其實是中國廠商與FMG合作生產的。
FMG有783SKU,23個理石,70%啞光質感,主打工程與零售的分銷。
Iris集團跟Florim集團一樣,它的幾個主要品牌下以“MAXIMUM”(大)為名的巖板系列產品,主供品牌原有工程、銷供渠道。
再在Anostea品牌下開了“Ultra”這個子品牌專為專業巖板渠道。
02
兩個西班牙巖板品牌的定位
西班牙的品牌巖板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能做巖板的企業并不多,真正第一條巖板生產線應該是在2008年才投產的。西班牙板塊我選了兩個品牌,一個是NEOLITH,另外一個就是INALCO。
· NEOLITH
NEOLITH其實便是國內聞名的德賽斯。
NEOLITH品牌設備采用的是System。
NEOLITH早期是在Laminam工廠進行貼牌,到2012年才開始投線自主生產3、6mm巖板。
德賽斯走的領域也是它比較專注的領域——廚柜、工裝、家裝。目前來說,在櫥柜領域,德賽斯在中國高端占有率是非常高的。
德賽斯的銷售定位還是以工程項目、櫥柜廠家為主,跟LAMINAM一樣,在零售體系、品牌的經銷店這一塊,德賽斯是太不擅長的。
整個產品結構64款設計,含4種不同的厚度,啞光占有率也是非常高的,75%。
· INALCO
INALCO從14年開始就已經采用ITOP的技術,研發出不僅僅局限于墻地的巖板。ITOP將最佳技術、極具吸引力的設計以及獨特的紋理相結合,生產出很多極具特色的巖板。
我們查數據的時候發現,INALCO的產品啞光質感占有率100%,基本上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3mm和6mm,系列名叫ISLIMM,另一個是12mm和20mm,系列名為ITOP。
ISLIMM有28款啞光質感的產品,加上5個honed(柔光);ITOP有24個SKU,其中19款是啞光的,5款是柔光的。
關于銷售渠道,INALCO是沒有集中去做品牌代理的,基本上還是以不同的定位走不同的渠道,以巖板的厚薄分開去做運作。
03
歐洲巖板品牌三個共同特點
國際巖板發展已經走過將近20個年頭了,我們來總結下相對成熟的國際品牌,都有哪些共同特點?
產品多樣性。國際巖板品牌產品的矩陣是更完整的,不同功能、不同厚度,不同光度,不同質感的產品走哪種通路,國際巖板品牌都做了明確、規范的細分。
性能多樣性。性能一定是針對巖板使用的領域而言的。上面提到的品牌都已經做了非常多成功的商業項目工程案例,在這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里,這些國際品牌也在不斷地完善自身產品的性能,抗沖擊、韌性、隔音性等等。同時針對醫院、學校等一些特殊場景,這些國際品牌也是領先性地增強巖板抗菌、防火耐高溫等的性能。
應用多樣性。石材、櫥柜,家居生產等等這些國內巖板品牌還在慢慢摸索的領域,國際品牌已經做得有聲有色了。以德賽斯為例,目前已在全國設立了逾30家品牌專賣店,完成3000多家廚柜上樣。
04
巖板未來:Superfast帶來全新突破
巖板的未來是什么?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是一個很開放性的話題。
推動一種材料真正發展的,我認為一是渠道的發展,二是裝備的發展。
就渠道這一塊,未來到底屬不屬于我們?可以看看已開發、設計的渠道,我們能不能真正把服務做好?能不能創造顧客價值,把專業度和滿意度做好?再來看看未開發的渠道,比如說門業、船舶應用等等,我們能不能做到產品性能不斷升級?產品性能能不能滿足未開發的需求?而我們未能想象到的渠道,則需要全體同行,國內國際行業人的智慧去想象和開發。
最根本推動產品的可能性越多,我認為巖板的未來就更可塑,更可期待。
巖板這一產業,我非常敬佩的是做裝備智造的企業。
他們從來沒有停止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努力和嘗試。
最近System推出一個新的產品叫Superfast,使得與薩克米的競爭有了新突破。
Superfast的產能可以做到產能24000㎡/天,產能進一步放大,這無疑威脅到了薩克米,正如剛剛所說,
薩克米的優勢之一就是產能。Superfast不僅能使產能實現大的增長,同時還將目前大多是3—20mm的厚度擴展到3—30mm。
除了產能的不斷突破外,System、薩克米還不斷在巖板紋理上做努力,希望能在浮雕凹凸紋理打造上做突破。
我相信這些都是未來下一代巖板要去努力和研發的方向。
最后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分享,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我認為我們要去擁抱變化,一定要趕上新的競爭,抓住未來,抓住事物的本質。把未來變成當下,未來一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