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板雇傭職業經理人
告別短期“實用主義”
陶瓷行業在2021年拐點出現后,2022、2023、2024,一路下行,到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更多的理性收縮,做減法的老板。
無論是工廠總部,還是終端經銷商,主動收縮乃至退出,無非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沒流量、連續虧損,實在做不下去了,于是選擇關門或賣掉;二是年紀大了,二代不接班,傳承不下去;三是職業經理人培養不起來,建不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如此,自己就是企業管理水平的上限。
絕大多數企業職業經理人體制之所以建立不起來,首先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萬分之一的人沒有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膽量+胸襟;其次是沒有一套好的處理管理權與經營權關系的方法;再次是學不到華為創始人把股權極度分散進而化“大我”為“小我”,把管理權徹底讓渡給團隊的終局做法。
更令人憂慮的是,在經濟大瀟條時期,企業為極致降本增效,優化隊伍,簡單粗暴的實用主義至上,只管短期KBI,放棄長期主義培養人才。對高管更是奉行“業績就是尊嚴”,有的半年不達標就下課,包括空降兵,一些人板凳未坐熱就被下課,根本就不給緩沖時間。
02
恒潔集團輪值CEO制
讓整個經營體系轉動更順滑
記得前年去恒潔衛浴佛山智慧新城總部拜訪,得知恒潔衛浴在2020年11月就開始實行CEO輪值更換,前美國A.O.史密斯中國區總裁丁威加入恒潔并擔任集團CEO。
在丁威之前,恒潔的CEO是鄭靈光,他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之前在新加坡工作多年,曾擔任科勒亞太區總裁等職務。
2018年之后,市場進入85后、90后主導周期,企業經營大環境的“不確定”成為常態,這樣倒逼企業戰略、戰術的調整,相對過去也進入高頻期,所以,某種程度上,CEO的短命也是經濟周期的特征之一。
可見,丁威的加入標志著恒潔在品牌高端化和多元化發展階段的戰略調整。
不過,盡管鄭靈光、丁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輪換,但這種平替式的輪換,最終的結果是兩個人才的流失。
到了丁威之后,恒潔集團出現兩位真正的輪值CEO,一位是輪值CEO兼商業渠道高級副總裁陳冬,另一位是輪值CEO兼高級市場/產品副總裁阮偉華。兩個人一個負責渠道拓展和賣貨,一個負責品牌塑造和內容傳播、產品研發方向。
大家知道CEO就是首席執行官。企業在市場逆行的時候,戰略制定者應該是創始人、董事長或總裁。但縱觀目前大多數企業,手握重權的創始人、董事長/總裁一方面自己戰略、戰術及執行上懶惰,另一方面,反而把企業經營的責任壓在最高執行者(CEO/營銷老總)身上,形成責任主體倒掛。
像恒潔集團這樣半年一輪的CEO,實際上追求的是分管副總裁對企業經營全價值鏈的掌握,從而造就公司整個經營體系運作的順滑。
03
從華為到金牌家居“輪值CEO”
企業傳承的關鍵一步
說到輪值CEO制度,當然一定要提到華為。
大約2004年,美國顧問公司幫助華為設計公司組織結構時,提出來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經營管理團隊),但任正非不愿做EMT的主席,怎么辦?
于是,他們便開創了輪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華為內部的輪值CEO制度。
這種制度是華為的一種特殊企業文化,現在在華為公司,CEO由八名高管輪值出任,任職期為2個月。
最近,還有一條報道值得關注,就是金牌家居也在搞輪值組合競聘與選舉,將CEO、執行總裁、執行副總裁的職位拿出競聘,形成輪值制度。
2024年9月27日,公司舉辦了輪值組合競聘與選舉工作,推動由“創始人治企”到“高層團隊治企”的轉型,形成“創始人+職業經理人治理”的結構。
2024年9月27日,金牌家居開展輪值組合競聘與選舉
經過公開演講與辯論等,新一屆輪值組合產生,包括輪值CEO王永輝、輪值執行總裁陳建波、輪值執行副總裁陳少華。
隨后的2025年年度會議上,董事長溫建懷、總裁潘孝貞為“第五屆輪值組合”成員授旗。
據了解,為健全“董事會-監事會-總裁辦”治理結構,強化總裁辦運行機制,2021年,金牌家居2030愿景的第一年就實施輪值執行總裁制度。今年在原先輪值執行制度的基礎上,決出第一屆輪值CEO。
按計劃,本次選舉旨在確定未來2-3年的輪值領導,帶領企業走向更大輝煌。在輪值班子的未來規劃上,董事會將對日常工作進行充分授權。
輪值班子以三年為目標,戰略聚焦,有取有舍,更深層次地探索極致成本、業績增長、出海戰略,在國內外市場上取得突破。
本次輪值組合競聘與選舉,不僅是金牌家居治理與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節點,更是企業傳承的關鍵一步。
2021年,金牌家居在2030愿景的第一年啟動輪值執行總裁制度,四年的輪值組合班子已經為企業的組織適配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金牌家居首次決出輪值CEO,這一創舉預示著企業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