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增長的秘密”2023全球陶瓷新生態年終盤點暨設計驅動產品供應鏈論壇在中國陶瓷總部劇場3F 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由華夏陶瓷網主辦,中國家居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華夏陶瓷網數據中心為數據分析,虎視營銷為戰略合作,華夏時代傳媒承辦,中國陶瓷總部基地、中國巖板·新材展示采購基地協辦。
并還得到了世界陶瓷評論 (Ceramic World Review)、意大利陶瓷機械制造商協會 (ACIMAC)、西班牙陶瓷制造商協會(ASCER)、英國瓷磚協會(TTA)的數據支持。
活動通過「華夏陶瓷網視頻號」線上直播同步進行,直播吸引了近4000人觀看,并收獲11000次以上的喝彩點贊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上,主辦方還為新推出的“設計驅動產品供應鏈品牌TOP100”項目“加戲”——圍繞“設計驅動產品供應鏈”為主題展開的高峰論壇。
本次對話特邀虎視營銷創始人李松為主持人,對話四位來自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高管、設計師,他們分別是:東鵬ART+品牌總經理戴宣貴、奧卓斯巖板總經理于洪寶、笙花•微啞白磚品牌創始人黃潮鋒、范特西設計創始人李建行。
從左至右:虎視營銷創始人李松、奧卓斯巖板總經理于洪寶、東鵬ART+品牌總經理戴宣貴、笙花•微啞白磚品牌創始人黃潮鋒、范特西設計創始人李建行
話題1.
2023增長的秘笈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2023年是怎么實現逆勢高增長的?
這個任務交到我這里來,其實我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如何在短短的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能夠給行業輸出有價值的一些方法,對于這場對話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今天整個來到現場的品牌90%以上是專精特新的品牌,我認為這波群體的品牌就是這個行業的未來,如果說這個群體的品牌他都不能夠在市場撕開一個口子,或者找到一個突破點的話,那這個行業會更加的難。
其實針對這個群體鮮明的特性,這幾年我也做了一些總結,“專精特新”這部分群體普遍的老板基本上都是80后和90后,而且他們過去長期以做出口為主。要么過去在出口的崗位上,要么就是開出口公司的,直到這幾年才轉到國內。所以從他們長時間與國際接軌的頻率和美學的維度來講,我認為匹配度是最高的。
第二個過去是從事仿古型的品牌,剛好踩在這幾年行業質感類、素色類的產品風潮,這個和我們過去仿古整個產品體系匹配度是相對比較高的。這部分品牌群體我觀察,可能在未來幾年當中是最具備競爭能力的品牌群體。這里面涉及到整個陶瓷在過去5-8年期間,因為巖板的誕生把這個行業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巖板有點像陶瓷樹干上面延伸出更加高維,更加粗壯的枝干,而且這幾年的發展也非常蓬勃。
今天的對談嘉賓對于我們行業非常有意義,就是因為這里面涵蓋了很多細分領域的佼佼者。比如有代表性的東鵬下面的ART+品牌,這個是屬于一線品牌在高端巖板領域的代表,再比如于總的奧卓斯是進口巖板品類里面高端一個品牌,笙花的黃總他相當于瓷磚領域高端定位的品牌,所以每個品牌都非常有代表性,他們在2023年都有很大的增長。我認為是今天很多同行來到現場最想聽的,所以我下面把時間留給他們,這個是干貨中的干貨,當然我也希望幾位大佬們暢所欲言,把自己覺得最有價值的抖出來。
先從黃總這里開始,我第一次拜訪黃總的時候,感受黃總給我渾身都是戰斗力,他已經對2024年市場胸有成竹,最近我看黃總的整個朋友圈笙花很忙,展廳在緊鑼密鼓的裝修,其實他在做非常大整個品牌對2024年全方面的布局,先聽聽2023年是怎么樣干到這個增長的成果?掌聲有請黃總分享。
@黃潮鋒(笙花•微啞白磚品牌創始人)
笙花高增長,是因為做對了三件事
笙花走到現在這個階段是轉型的16個月,我覺得笙花是做對了三件事情。
首先離不開好的產品,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夠出圈。笙花·微啞白磚堅決守住了細分領域垂直的發展,沒有做橫向的發展,在細分領域也采取了一種模式叫“切香腸的模式”再切入到市場里面去。
縱觀現在笙花·微啞白磚產品領域也是非常強,現在我們切入到90%以上的品牌都可以做到容納的程度,首先是解決了生存的問題。
第二點,組建團隊的能力。笙花·微啞白磚團隊目前有60多位小伙伴,我們的團隊能力非常強。隨著銷售的增長,后期人才的比重就會增加。
第三點,對自己的判斷。認知這個東西我們在遇到好的時機,好的事情,所以笙花才有現在這樣的高速增長。
我們明年的動作也會更加的大,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大家看到笙花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很碎片的東西,那么我們在2024會呈現一個不一樣的笙花,給大家所認識的笙花,什么叫笙花?為什么叫笙花?
謝謝大家!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黃總感覺還是有所保留,我觀察笙花那種自信,特別是團隊整合能力,他已經做好2024年整個人才的布局。當新展廳落成之后,明年應該是笙花大展拳腳最好的時機,我們也預祝笙花明年一路高歌猛進,達到黃總所期望的結果。
下面我們請東鵬ART+來分享。我昨天還特意拜訪了一下戴總,我能夠感受到ART+在過去這幾年當中是起得非常快的,這當中有老大哥品牌的加持,而且整個產品和品牌相對是比較匹配的,主打藝術的調性,但是深層次ART+高速增長是怎么樣實現的,我們還是聽聽戴總的分享。
@戴宣貴(東鵬ART+品牌總經理)
打造好三個可再生的“內在原動力”
大家好!剛剛李總謬贊了,這幾年ART+雖然取得高速增長,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確實也來之不易,但是剛剛聽老師分享的很有道理,我們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
其實從決定做ART+品牌開始,我覺得這一路走來不斷地在改變自己,在革新。我講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品牌板塊的迭代。我一直認為沒有年輕的品牌,但消費者永遠是年輕的,我非常認同。在3-4年的時間我們不斷的迭代,不斷的品牌轉型升級,這個是一定要去做的事情,我們品牌年輕,就意味著在很多的空間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色彩,新的一些板塊。
第二個我認為成功是在于產品。當然產品今年我們也加持了一些新的板塊進來,也沒有跳出以前開發同質性的怪圈。比如極致產品開發上面,以前有些供應鏈的產品,包括目前窯爐等制造這一塊受限,迫使我們要重新思考我們的產品定位。
大家可能對ART+不了解,ART+一路走來以十大藝術家命名,為什么要布這個局?我認為這個非常關鍵,第一個開始品牌定位再到產品定位就把我們未來的這些年,包括這條路已經能夠持續的再運營下去,我認為這個很關鍵。對我們未來的產品開發指明了方向,所以ART+在產品板塊相對來講未來可期,有可能會做的更好。
第三個板塊是在市場推廣上。包括我們一開始跟廣州設計周紅棉獎的合作,就占領了市場的制高點。比如我們冠名最美設計藝術空間獎,頻繁和設計圈的設計師一起形成合作,造成了我們未來在設計師板塊做深耕,這當中我認為ART+取得了不小不大的成就。
我認為這三點很重要,就是未來在做品牌過程之中,一定要有這種可再生的內在原動力,我認為這個很關鍵,很重要。
謝謝!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謝謝戴總!我在昨天和戴總溝通的環節當中,有一個細節我捕捉到了,其實ART+在這幾年做的比較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總部對大訂單單值的賦能服務其實是做得比較好的,從設計維度到落地維度,體系性地培養和協助經銷商這種高端的單值整個賦能。我認為對于一些在終端來講,小維度來講,這些高值的,高端的群體其實光靠經銷商還是不夠的。
特別是在巖板這個維度,它的整個設計、應用包括落地,如果有總部的團隊協助的話,我認為他在終端的競爭能力其實是加倍的,也更能夠獲得我們客戶的認可和增加它的黏性,戴總這一點沒講,我幫他講了。
下面請于總講一講奧卓斯,這次劉總把于總請過來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巖板大的賽道上,現在巖板如果站在最頂層去看這個市場,已經分的很細了。可能我們很多過去做陶瓷的企業,今天如果讓他講巖板不一定能夠對巖板市場有深度的認知,所以我們今天順便利用這個機會,于總也可以在他的定位維度講一講巖板的打法。
巖板的梯隊其實分的很細,從進口開始,然后到下面國內高端巖板,然后再到下面家居板塊,平臺板塊的,還有細分出臺面的到墻地面的,這些都是巖板,還有從瓷磚板塊延伸出來的巖板品牌。
我最有感觸就是上一次我去工廠看到黃總“612規格”的將近60度白的巖板,這一招下去是大招,瓷磚板塊也在往巖板這個去延伸,而且規格越做越小。過去我服務的簡舍品牌“918規格”,當時在打巖板這個領域的時候是很好搶了一波紅利,到今天這個產品還是他們主要的盈利性產品。所以說巖板整個細分已經到這個維度,我們在每個維度今天都能夠聽到有代表性的品牌分享是比較有針對性的,下面我們聽一聽進口品牌奧卓斯在2023年放了哪些大招能夠打出這么好的成績,掌聲有請于總。
@于洪寶(奧卓斯巖板總經理)
增長=順勢+綜合競爭力+長期主義
我簡單談一下關于我們2023年的成長。首先不可否認的是,雖然2023年非常的寒冷,但是巖板品類整體還是有增長的,我認為我們公司的增長也是基于巖板品類的發展,這個是大趨勢。但是我覺得在大趨勢下面,我們應該2023年的成長也是屬于順勢的,也是必然的。
大家一直在談風口、談趨勢,我覺得更多是你前期的準備,有沒有為了迎接這個趨勢的到來做一些準備,這個也很重要。我們公司2017年引入進口巖板到中國來,其實那個時候整個巖板品類在中國的認知是很淺的,我們第一次推出產品是在中國陶瓷城的廣場那里做了一個展示,那時候更多的人拍個照,那時候真的銷量很少。但是因為我們當年在參加一些論壇的時候我談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巖板品類是未來陶瓷行業的新能源,它一定是大趨勢。
其實陶瓷行業的發展就是從小到大演變的過程,所以我認為巖板一定是未來的大趨勢,從公司定位來講就積極參與到巖板這個賽道里,隨著巖板品類快速發展,公司也順應了在成長,這個也是必然的過程。
第二個剛才嘉賓分享的我挺認同,其實在當下極卷的環境下,我認為所有談論成長的企業都是綜合競爭力的一種表現。我們的企業我自己比較自信的認為,我們首先從運營團隊的專業度,國際化視野是比較領先的,另外一個我們也搭建了非常完善的體系,真真正正把巖板品類做深度,這一塊在極卷的當下也展現出了我們一些競爭力。
第三個關于長期主義的問題。實話說在我們公司內部有些時候可能說話也不是很客氣,我會講我非常的反感佛山模式,甚至于南莊模式,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大家都太浮躁了,真的沉不下來,沉不下來認認真真去做一件事,所以在我們公司里面一直要求比較務實的一種精神和態度,我們去認認真真把產品做好,把品牌做實,真正堅持長期主義。
其實現在談論長期主義我覺得是挺難的一件事。尤其是大家也看到了當下的這種信息爆發,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當你真真正正還在堅持品牌建設的時候,你的干擾是無比巨大的,但是我的感覺我既然認清楚了我們的定位,而且這個邏輯自己推演能夠走的通,這個時候就堅持做下去。
這幾年的堅持給我們品牌,我自己能感覺到這條路堅持走品牌化之路是正確的,一個新的品類發展一定會經歷一個浮躁期,浮躁期過了以后一定會回歸產品核心價值上來,回歸到正常的銷售邏輯上來。所以我們一直在堅持長期主義做我們自己的品牌,應該說這幾年的發展也算是穩健經營的一個體現。大概就分享這些。
話題2.
產品研發的底層邏輯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專精特新品牌產品研發依循的邏輯是什么?
好的,很寶貴的經驗。我接著于總的觀點也分享一下,我們現在在看,看什么?比如我們看ART+,東鵬為什么推ART+,其實他給我們一個信號品牌是品牌,高端是高端,其實是在做這樣的拆分。這說明其實市場蛋糕確實變小了,中低端品牌它主要還是靠降低它的價格,降維去維持他的體量。
我今年問了很多生產型的品牌,他今年的體量其實并沒有下降,但是也沒有多少增長,看起來是維持住了。但其實痛的是老板,是自己,因為毛利低了。降價,這是第一個動作。降價背后有可能會帶來什么?有可能會降本,其實這是一個隱患,如果降本有可能會導致降質,也意味著會在未來有一定的隱患。
第二個通過降整個組織的成本和硬件的成本。我看到很多品牌砍部門,或者砍終端的一些硬件設施,這些下降我認為有可能會導致自己未來的綜合競爭能力也下降。
反而我最看好是現在這群專精特新的品牌,因為他們在2023年并沒有調整價格,這是一個很鮮明的信號。有的是在提升價格,所以他不靠價格在驅動他的發展,而且本身我們這種專精特新的品牌銷量的基數就不大。我觀察專精特新的品牌,他們單月的銷量基本上在100-500萬是比較多的,到500萬以上已經浮出水面相對成熟了,所以這么小的基數增長的空間又非常大。
回歸到品牌和高端這兩個維度,過去一個做品牌的優質經銷商在未來他很有可能就需要不用去替換現有的品牌,但是一定會做一個高端品牌的補充。所以,市場會有專精特新品牌最好的機會。這個是基于我這幾年對市場的觀察,因為我的客戶群體基本上都是專精特新,他們就是在某個領域,在行業做到佼佼者,體量不是很大,但是相對來說會比較健康的狀態。
以上是第一個論壇的話題,聊一聊增長。我們這群專精特新的品牌核心——產品,也需要聊一聊。大家都是做高值的產品,但是高手和高手之間還有什么高高手,畢竟大家研發的邏輯也不一樣。所以我今天看到那么多品牌都過來了,大家也是很想聽一聽他們在研發產品的時候底層研發邏輯是什么樣子的,今天我們也聊一聊這個話題。
在行業里面有一個現象,做產品的不一定懂設計,這個產品未來是怎么用,有點斷層的。而在專精特新品牌維度里面,恰恰很多做產品的可能就是老板自己,或者做產品那個人也是相對美學維度比較高的群體,所以他們做產品的整個邏輯,是非常具備參考性的。
首先從黃總開始,黃總的微啞白磚做的非常好看,要將你們研發的底層邏輯抖出來。
@黃潮鋒(笙花•微啞白磚品牌創始人)
通過“系列”產品風格化樹立競爭壁壘
我們底下有兩個品牌,產品基本上都是我去開發的。我們每年也去意大利觀摩和學習,并不是說去意大利學習就是一味的抄襲。首先做產品一定是需要原創的,原創的產品才會有靈魂。如果一個品牌東拼西湊,拿來的東西是沒有價值,沒有靈魂的。
像我們今年開發的產品,和以往品牌開發的產品這種邏輯和理念可能有所不一樣。比如說我們是一個系列,有10個SKU,但是一個SKU只做一個顏色。也就是說一個系列有10個SKU就有十套文件,十套文件形成這個系列的風格,形成了風格之后,我們會在這個領域去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大家都知道市場上從不缺少產品,但是別人也會來模仿,講私心的話就是,我們想將這條護城河挖的深一點,就算你來模仿,可能也只是模仿一兩款,模仿不到這個品牌,這個系列的精髓。
我們每個系列都會有它的風格,都有它相應的應用場景,適用的人群,消費的年齡階段,都不一樣。所以開發產品,我們從來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因為我知道笙花它需要什么,并不是市場上流行什么東西我就去開什么東西,或者哪個品牌賣的好,我要拿來借鑒一下。
從建立這個品牌開始,我們就已經錨定了要做白磚,什么東西更適合笙花,我們就做什么,對笙花有好處就做什么,我們笙花消費群體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并不是說,我喜歡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這個品牌需要什么我們就為它創造什么,這樣的話會為我們的經銷商,我們的消費群體帶來辨識度。
為什么笙花走到現在16個月成長的這么快呢?就是走了獨有風格的領域,出去之后很有辨識度,我們的經銷商也越來越多,我們跟經銷商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
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有些客戶就是喜歡這樣的風格,在別的地方再也找不到了,我覺得在這些細分領域品牌里面,我們的價格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要做超白坯,我們使用的工藝都是行業比較先進的工藝,所以價格毋庸置疑肯定是貴的,如果說他要便宜的東西在笙花是找不到的。
我說回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開發產品一定是基于這個品牌最適合它的東西,才能發揮它的價值。其實市場不缺產品,湯總也說,市場這么大的生產,這么大的容量,市場上根本很難消化的了,完全不缺產品的情況下,我們怎么能夠走出去呢?肯定是有自己獨有的東西,獨有的味道才能夠走的更長遠,原創也是必須的。
謝謝大家!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這次我感覺到黃總分享有干貨出來了。黃總他不是一條腿在走路,笙花的背后還有一個品牌,也是一個細分產品做得非常好的一個品牌,其實黃總給我們在座的各位分享到一個點是很關鍵的,就是護城河的理念。
這個護城河不僅僅護的是我們品牌在佛山這個城,護的更多是終端經銷商的競爭力,我認為這個是很多經銷商選擇這個品牌很關鍵的一個因素。而如果說我們品牌一旦陷入這種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大家都長的差不多,生產也都差不多,這樣子很容易就陷入卷的漩渦,越是在這種卷的市場,我認為能夠保持品牌原創的定力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就像剛剛于總講的堅持長期主義,他們走的是真正的長期主義,找到和我們有同頻道的經銷商群體,我認為這個也是他們非常關鍵的制勝之道。
我們再聽一下ART+戴總這里,產品底層研發邏輯是怎么樣的?我看你們產品做的也很不錯。
@戴宣貴(東鵬ART+品牌總經理)
未來產品的創新在于整個供應鏈
接著剛剛于總說的話,我們要堅持長期主義,產品就是核心,過往的開發包括所有的做法有可能缺少更多的是土壤。
為什么會這樣講?大家都在過著一種很快的節奏生活,其實慢下來會有不一樣的精彩,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什么是長期主義?按照“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說的話,過往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造成的。那么怎么樣解決未來的問題,就是解決過往之前所有的問題。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其實我們缺少產品的邊界感,我認為這是產品板塊的一個缺失。
我認為在未來的產品上面更多的要做一種深化設計,更深化的一種創新,不是一個點的創新,有可能是整個供應鏈的創新。為什么會這樣講?我自己這段時間也在研究我們的產品,如果我要構造自身的產品優勢,我們也在嘗試,包括很多的品牌也在做。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做聯名開發的時候,是不是聯名開發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看未必,因為很多的聯名開發根本上其實是沒有深入做過,沒有價值感,沒有使命感,沒有默契感,這種聯名開發注定是失敗的。
我們未來聯名開發,一定是聯名要做到骨子上的溝通和交付,包括完美的呈現和交付,它一定是對空間,對未來有一種黏性的。比如我們做石、皮,一定要找到大匠、工匠精神專注做這件事,包括非遺文化等等是需要后期我們共同推廣的,一定不能缺少這個板塊。我非常認同這個板塊,未來藝術家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去走,比如我們做一套青花,要找到在這個行業最頂級的,分水分到多少層,怎么分,釉料色感反應出來的質感、釉面的釉水怎么達到這種程度。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未來做產品規劃,不可能看大品牌有流量,既要做到一定的庫存滿足消費,包括經銷商、客戶的需求,又要控制好自身的庫存,這兩者是不可能分離的。你在做產品過程既要高毛利,高價值的同時,又要保持合理的庫存,這里面肯定會形成一種制約。我認為我們未來要做的更多就是達到一定的比例,能不能把一部分產品做定制,做柔性化,讓生產線呈現你的30%的庫存,我認為這個很關鍵。在產品這個板塊,應該是冷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獨,才能夠走得遠。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謝謝戴總,于總的產品不只是研發一部分,他們考驗的是選擇的能力,進口品牌那么多產品,其實是考驗他們選擇的能力,我們請于總分享一下。
@于洪寶(奧卓斯巖板總經理)
產品架構:意大利“top+top”+自主研發
在產品這一塊其實我們公司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原裝進口,還有一部分在做自主的研發。
在我們公司來講,我們的定位基于我們品牌高度的定位,也基于我們對于企業目標的定位,我們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個結果,必須要盈利。
在原裝進口的選擇上,我們也堅持自己的選擇標準,我們公司目前所有的意大利原裝進口的產品只選擇意大利前五大集團的產品,我們叫做最頂級的品牌。通過前五名的最頂級品牌,在他們產品組合里面選擇最好的產品來完成我們奧卓斯整個進口產品結構。這個進口產品結構意大利前五大集團已經代表了行業最先進的工藝和流行趨勢,這是第一個從這方面來保證產品選擇的問題。
第二個在自主開發這塊,基于我們公司整個團隊的基因,我們基本上要經常去跟國外對接,跟意大利的同行去交流,所以我們在看產品的眼光、經驗等等這方面也會豐富一些。
另外一個從產品研發和趨勢預判的邏輯來講,我覺得我們也有自己的這一套邏輯。我們去意大利交流不單單是跟意大利的陶瓷廠家進行交流,我們一定會跟整個上下游,包括設備、原料乃至于設計公司要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其實你就可以捕捉到未來的流行趨勢。
通過這個邏輯去判斷未來的流行趨勢是什么,接下來和意大利公司進行合作,來做產品的開發,這樣的話基本上就可以做到走在趨勢之前,所以在這塊我們基本上保持著一直產品領先性。大家也知道內卷的當下產品是最重要的一環,所以在產品這個環節上我們還是非常用心在打造。
謝謝!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于總把奧卓斯最核心的底層邏輯已經分享出來了,關鍵點是跟意大利是比較有深度的交流。不僅僅是去參展、參觀,還和意大利整個供應鏈體系有深度的交流。所以說相當于是先定標準,將前五名納入選擇之內,以此奠定一定的高度。這個也就是每個品牌他研發產品方式方法都不同,這種是有可取之處。當然難度也是最大的,需要有多個維度對接的人才能夠擔當起這個重任。
李總是一位設計師,因為專精特新這些品牌它的產品主要的群體就是設計師,我們今天特意請了李總過來,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您來看一下產品的研發邏輯,設計師能不能幫上什么忙?因為我始終感覺從產品研發的角度,能不能叫做企業能夠預判設計師的預判?或者滿足設計師的需求,如果能夠抓得準的話,一下子就踩中這個點,你的產品相對失誤的概率就低了。所以我們換位思考,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您去分析一下企業到底應該怎么樣去研發這個產品?
@李建行(范特西設計創始人)
打造品牌標簽性產品
剛才講到產品的創新邏輯,能不能從設計師角度做到預判?因為我自己是做商業設計的,而且在佛山,自己的朋友、客戶做陶瓷會比較多一點,做商業展廳也會比較多一點,我們平時也會交流到這方面。
舉幾個例子,我們之前做過一個展廳,這個品牌之前是做出口的,本身對國內體系產品理解不是特別深刻,或者有設計師理解的一些產品,在大眾銷售會比較難一點,走不起量,我們當時還是給到他們產品開發的意見和方向。
開發出這款產品以后,第一個做出來展廳的效果沖擊力是非常強的,第二個這個產品基本上可以在別人看中這款產品,很難在同行當中挑中同款。那么從品牌的角度來看,這個產品品牌的標簽性會特別明顯,第二個品牌如果是客戶選中這個產品的時候,其實很難說遇到一個同品類的競爭。
第二個我們做嘉尼亞品牌,本身單獨做出來大家對它還是感覺不是特別踏實。我們遇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做完這個展廳之后,同樣一個做陶瓷生產的老板看到這個展廳之后,說自己家房子裝修,能不能買到這個產品。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在產品開發方面,他肯定比我專業。但是我們的效果已經達到了,讓同行覺得自己家裝修還要去你家買產品的效果。讓產品的價值發揮出來,可以提前讓產品的光芒釋放得更加大一點。
這是我自己做的一些案例和自己大概的一些想法。
話題3.
2024怎么干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高增長品牌2024打法有哪些?
謝謝李總,其實我們這個磚就像一塊布一樣,穿到身上是經過設計師設計的,如果設計師能夠在你生產布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你,你要給我做一塊什么樣的布,你把布給他,他能不要嗎?所以是降低了他選擇的難度,效率也會提高。
最后一個話題,作為2023年在增長的這些品牌,在2024年又要怎么干?請各位大佬要抖干貨。因為他們已經有成功的經驗,我相信他們已經準備好了2024年整個品牌的一套打法,所以這些打法可能會對我們很多其他品牌有一定的借鑒或者參考的價值,也希望大家把自己的這些干貨抖出來。
@黃潮鋒(笙花•微啞白磚品牌創始人)
預計2024遠不止增長168%
其實我們2024規劃我剛才已經說了蠻多了,我們2023年增長是168%,2024年的增長遠不只這個目標。
2024年我們有一系列的動作,在4月份有新品發布會,也有新的總部亮相,SI還有VI、品牌策略同步在升級,到時候給大家看到的笙花絕不僅僅是現在的笙花。
我們明年經銷商增長目標,目前在談的或者有期望能夠簽下的是70家,這個就是我們銷售的來源,也是實打實的一系列的動作。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黃總不僅把干貨抖出來,連數據直接告訴大家。一年增長70個經銷商,應該可以奠定笙花在這個賽道的江湖地位,如果都是專賣店的話,那品牌的影響力也會在這一年爆發出來。
我們再請東鵬ART+戴總講一下。
@戴宣貴(東鵬ART+品牌總經理)
大宅項目+產品創新上深挖護城河
2024年大家都預測不容易,我也跟大家的觀點一樣,穩中求進,持續的把1米寬,百米深的事情再持續加深它,能不能做到150米?我認為這個很關鍵,對品牌的護城河這一塊再加強。
第一個把我們大宅項目賦能和客戶的合作更緊密,一起賦能做更好的案子。第二個持續做產品的創新,會在整個產品供應鏈做一個最大的裂變,把產品做切割,根據我們品牌自身的一些特點,在這里面做一個耕耘。
@于洪寶(奧卓斯巖板總經理)
發揮進口產品優勢+聚焦巖板賽道
其實我們要抱著非常平和的心態來面對2024年。姚總在剛開始致辭里面也說了,2024年可能是更加嚴峻的一年,因為我們120億的總產能最終的消化很少,就變成大量產能積壓,接下來一定會導致極度內卷的價格戰,肯定是非常難受的2024了。
我也在提醒我們的經銷商,2024年可能出現毫無底線的價值一般價格戰,不斷突破我們認知價格戰,可能今天有人賣30,明天就有人賣20,甚至有人白送。面對這樣的嚴峻市場態勢,我們經銷商要怎么做?這里面我們認為明年第一個還是要繼續發揮品牌的產品優勢。
我們整個意大利原裝進口整個中國市場獨家產品接近150款巖板產品,基本上龐大的產品矩陣可以讓我們的客戶避開同質的廝殺。還有這些產品真真正正代表了意大利的技術趨勢和流行趨勢,讓產品更加有競爭力,這是比較大的信心提振,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作為我們做品牌價值的企業來講,我們堅決不能夠參與到價格混戰里面去,所以還要繼續提升我們的品牌價值。在提升品牌價值方面,我們在2024年會更加聚焦,聚焦到渠道品牌打造上來。所以在渠道方面的推動明年會有很多的動作,我認為用非常平和的心態,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面對2024,但是我認為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做了一些戰略的部署,讓我們靜待花開。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我感覺于總的心態首先是非常好的,把自己的心態灌輸到整個企業戰略里面來,影響到整個產品、團隊到終端是方方面面的,我覺得未來品牌的競爭可持續性恰恰需要的其實就是這種定力。
我們不再盲目的浮躁追求激進,不再追求速度,不再追求一些徒有表面的數據。所以未來發展當中,于總的觀點我相信也會影響到很多專精特新的品牌。他們在2024年給自己定的這種基調,參考的意義還是非常大的。
最后請李總從設計師的角度也來聊一聊2024年房子裝的也少了,設計公司打算怎么干,提提你們的方法。
@李建行(范特西設計創始人)
增長在于創新,創新在于獨立思考+審美
今天的主題是增長的秘密,我是來偷聽秘密的,我們比不上在座的大佬。但是我有一些想法,可以分享一下,因為在這種環境下大家都在聊創新,其實創新的這個事情到底怎么做?
我們自己公司很小,而且我自己當年一個人來佛山,誰都不認識,一直做到現在得到了很多很優秀的老板的支持和認可,我自己做事情也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個是創新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說增長的部分是創新,那創新的核心就是獨立思考。沒有必要根據潮流,意大利那么多工廠做產品和品牌,可能更多時候都是我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你家做什么我家做什么。
還有審美,審美能力是現在對于品牌沖擊力非常強的。我們經常看到小紅書、抖音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又新又好,又美的東西,品牌的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管是做產品開發,包括瓷磚的花紋開發還是整體定制的家具開發,我覺得都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在佛山我們看到很多人在講審美,其實本身可能并不具備這個能力,這個是創新很大的幾個制約因素,第一個獨立思考能力,第二個審美力。這是我可以分享的,畢竟增長我也分享不了。
Q/李松(虎視營銷創始人)
謝謝李總,他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把美學、設計提醒了大家。特別是作為專精特新的品牌群體,對于美學和設計維度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以后剩下來的都是高手,高手和高手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慘烈的。當然我們競爭維度不在價格,而在設計與美學維度的競爭,所以與設計師未來深度的合作與探討,將會成為專精特新品牌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今天對談基本上告一段落,非常感謝幾位大佬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在2023年或者2024年極冷的寒冬來做今天的分享。以前我們說市場是非常寒冷的,到現在大家已經都不提了,因為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
但是即使面對這樣殘酷的市場,我依然能夠看到企業在積極的尋找方法,并沒有保持著一種躺平或者順其自然的狀態。這種精神代表專精特新品類群體綜合的精神面貌,他們在未來市場上表現出來的這種作風恰恰代表了這個行業新一代的勢能。我們也祝愿這些品牌在未來的發展,每個品牌取得應有的成功,最終掌聲感謝在座的各位分享嘉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