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陶業“新物種”巖板,在家居建材圈爆發,成為板材界新晉網紅。
而在陶瓷圈,巖板更代表產品升級的方向,引發了一輪巖板產能擴張熱。
“一個爆炸發展的新物種,一定會引發生態改變和生態機會。”(梁寧)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華夏時代傳媒旗下新媒體華夏陶瓷網×更家居聯合中國巖板領導品牌蒙娜麗莎 綠屋建科,發起“巖板生態行”大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本次活動將持續半年時間,主要采訪對象為巖板生態圈的相關企業和資深人士。
從11月開始,將陸續在兩個新媒體刊發采訪小組來自一線的報道,敬請垂注。
受訪嘉賓|金寶萊全屋定制創始人張何魯
采訪人|老牛
采訪地點|金寶萊全屋定制總部
文字整理|一天
現在的陶瓷行業,鋪天蓋地都是巖板。
上墻下地、飾面板、成品小家具,比比皆是。然而,巖板真的有如此廣闊的前景嗎?
就品牌們瘋狂涉足的“全屋定制”領域來看,巖板也只是“才露尖尖角”。再者,圍繞巖板認知和加工等問題,讓其在終端的滲透一度陷入膠著。
那么,巖板還有哪些實際性問題有待攻破?未來的市場前景又將呈現出怎樣的態勢?
在本期“巖板生態行(福建站)”中,華夏陶瓷網×更家居總編輯老牛深入走進“金寶萊全屋定制”品牌,和其創始人張何魯一探巖板在定制家居領域的前景。
以下是根據采訪錄音整理,已經本人審閱,敬請垂注。
01
巖板有“頑固”的陶瓷屬性
比較難真正實現材料拼接融合
老牛:陶瓷行業巖板很盛行,巖板在櫥柜整個應用這方面情況大致是什么樣?
張何魯:我們公司櫥柜占一定的比例,全國也有很多的加盟商。我們從去年開始推巖板,目前來看整個市場接受度還可以。
而且根據最終給客戶呈現的效果,巖板在花紋呈現上感覺更天然、更有立體感,這是石英石、人造石不能相提并論的。巖板有它的質感。
老牛:巖板的質感更好?
張何魯:是的。花紋上也更豐富,這一塊是客戶所喜歡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加工工藝,成品工藝性有待更大的提升。
老牛:工藝完美度不夠?
張何魯:完美度還是不夠。如果需要加厚,插角拼接不如石英石、人造石這么細膩,如果這一塊能提升起來,相對視覺來講才完美。
老牛:人造石、石英石的細膩性主要體現在哪方面?
張何魯:更多是膠合度不一樣。比如厚度,如果是石英石是看不到縫和線的。巖板可以看到一條線,拼接縫也是一樣,可以看到一條線。
老牛:這主要是跟材質有關系?是不是因為巖板太硬?
張何魯:沒有辦法兩個真正融為一體,粘合在一起。石英石和人造石有樹脂的成分,融合度加工不一樣。
巖板其實就是陶瓷,陶瓷在拼接的時候融合度是不一樣的,在工藝上面需要非常精湛的工藝來打造整個線條。比如在整體的線條、拼接插角方面,要做到非常精細,才能體現高端。
如果拼接有縫,再加上崩邊崩角就不象樣了。
另一方面,巖板硬度高等屬性,對運輸安裝流這一塊要求是蠻高的,因為稍微一碰就斷了。
老牛:對你們來講也是一個難題。你們現在做全屋定制櫥柜,有自己的加工廠嗎?
張何魯:臺面基本上沒有自己加工,都是外協。
老牛:外派是不是更加不可控?
張何魯:外協從工藝來講更專業,因為這是他們的主業。所以在人工的培養方面會更到位,而且從材料到工藝,到安裝服務,會做得更有條理,比我們自己做更有優勢。
老牛:大家也是接觸到一個新的材料,技術還沒有那么成熟,包括工人隊伍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張何魯:按照以往的加工方式,做臺面板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有其他工藝要求,就需要更多而且專業的機械設備來輔助。
比如做石英石的設備不具備做陶瓷板、巖板,因為硬度不夠,還需要水刀。如果石英石就不需要水刀,一般的洗刀就可以。
從工業生產來講,巖板確實比石英石、人造石更上一個層次。但從工藝上面來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比如陶瓷板前面加厚的部分,接縫沒有辦法做到完美,還有插角的問題。
老牛:我對櫥柜、衣柜不是很了解,插角是指什么?
張何魯:就是加厚導邊,還有拼邊插角,這里面的粘貼和加厚方式都有講究,工藝要求還是很高的。
02
巖板不可能大面積使用,
應定義“新型材料”作為配套選擇
老牛:現在巖板銷售情況怎么樣?
張何魯:銷售沒有什么大問題。畢竟也是去年才推,到今年客戶接受度還蠻不錯的。
老牛:消費者對“巖板密封性”這些問題接受度怎么樣?
張何魯:這要看客戶的專業程度。目前來說,對他們來講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就覺得應該是這樣。有些消費者覺得巖板漂亮,跟石英石不一樣。但問題是,石英石踩上去不要緊,巖板踩上去搞不好就斷了。
老牛:你們描述巖板和石英石相比,巖板的好處是什么?
張何魯:巖板不會吸色。
老牛:上面有些水果汁、菜汁、醬油不會滲透到里面去?
張何魯:什么板都不會滲透,而是吸附在上面。巖板硬度更高,畢竟是高溫出來的,是有優勢的。第二個耐刮,第三個木紋更有立體感,更好看。
短板就是太脆,在上面拼命敲的話,搞不好就會斷裂,這個是致命的。
老牛:你不是也有做進口的巖板?進口和國產的巖板有很大區別嗎?
張何魯:國產和進口的巖板都有。有區別,現在國產沒有辦法做到2公分厚。
老牛:其他方面呢?
張何魯:差距不是很大。不管是紋理還是硬度方面也差不多,薄的中國也可以做到3毫米。
老牛:今年有兩三家在量產3毫米的巖板。
張何魯:薄的有薄的好處,可以用來做門板。但是厚的可以做臺面,因為厚所以牢固、耐抗壓,抗撞,弄單層就可以了。
老牛:不用再復合?
張何魯:是的,制作起來更簡單,使用起來更牢固,這也是一個優勢。
老牛:你們巖板主要應用到哪些場景?櫥柜面板、門板還沒有做?
張何魯:主要是灶臺、吧臺。櫥柜面板、門板也有少部分,用5mm的。
老牛:5mm是不是太重?
張何魯:3mm也可以做,但是我覺得如果拿來做廚房門板并不會被大眾去廣泛使用。
其實主要還是看搭配。裝修有整體的設計風格,廚房更多是跟柜類搭配。一般做“住家”的,廚房門板不會太傾向于復古、工業風,所以整個顏色要搭配好。
所以,應該把巖板定義為“新型材料”作為配套的選擇。因為比較傳統的廚房,一般使用吸塑板、烤漆、實木、整體板這幾大系列。相對而言,新型材料可以選擇的就更多了。
老牛:像實木這種還是占主流嗎?
張何魯:實木、烤漆,整體板都各有優勢,根據客戶的喜好來使用,沒有太大的區別。玻璃門、巖板來做門,不是說沒有,這種都是比較有個性的。
老牛:你覺得新型材料是屬于個性的,不能成為像實木、烤漆這樣的主流?
張何魯:以市場判斷來講,大眾消費對“傳統材料”畢竟有一個認可度。
老牛:這是時間的問題嗎?
張何魯:也不是時間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意識。目前來看,整個巖板設計出來都比較偏向于冷色調、工業風的感覺,但是消費群體不可能在住家大面積使用這種風格,還是有一個發展過程。
老牛:你這個認知很重要。
張何魯:消費也是一種認知。比如我們去挑,像我們這種年紀的,無非挑實木、烤漆,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消費意識。而新型材料是年輕人比較能接受,傳統的家庭一般用實木。
03
巖板最多能替代50%石英石
后續優勢會消退,且利潤不如石英石
老牛:比如巖板做這種新型材料、個性的東西,做櫥柜的門板,未來能夠占到多大比例?
張何魯:這個沒法判斷,跟引導消費、廣告宣傳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投入的廣告很大,設計出來的系列很新穎,市場占有率相對就會高。
就像“灶具五件套”一樣,原來都是用掛式的,現在集成灶很流行,就是因為大力推廣,廣告投入多。
老牛:現在這個品類起來了。
張何魯:這個就是引導消費,讓更多消費者有這種意識。
就像以前灶臺都是用石頭的,用磚來砌的,所以二十多年前剛推櫥柜的時候很多人不能接受。
我以前最早是做家具的,回老家問我現在做什么?我說現在沒做家具,就是做櫥柜,他不懂。我進一步解釋說“就是打灶頭”,他們就以為我換做“泥水”了。
老牛:原來就是下面一個泥水,上面那些柜子是沒有的。
張何魯:以前的人覺得灶頭是用磚石頭做的,我跟他解釋,做櫥柜就是打灶頭,現在是用木板做,他說那不會著火?這個就是一個消費過程。
現在大家都推,一講櫥柜就知道,是因為有利潤。比如美的灶具進價2000多,他賣5000-7000多。利潤引導消費,櫥柜也一樣。
老牛:已經成為一個品類。
張何魯:櫥柜代表就是廚房灶頭。其實櫥柜本身是一個大類,通過市場的引導后才局限于廚房,市場也就被創造出來了。而衣柜則變為衣帽間,書柜叫書柜。
巖板未來的發展怎么樣,誰都不知道,推的力度大,消費市場就大。就像大家都在“嚷嚷”,我們也試一下,慢慢就多人吃了。跟沙縣小吃一樣,樓下就有,餓了自然就想到去樓下吃比較方便。
老牛:從灶臺面板來講,結合巖板的優勢,是不是替代人造石、石英石趨勢很大?
張何魯:我覺得巖板替代不了石英石。
現在人造石基本上被石英石替代掉了,以前的人造石就剩下一些高端的亞克力人造石,那種是為了做造型,慢慢的原來的樹脂人造石市場占有率已經很低了,具體百分比不知道多少。
但是石英石做出來很多花紋,而且品質已經做的不錯,硬度、耐抗擊都已經很成熟。所以巖板要代替石英石是不可能的,能代替一半就相當不錯了。
老牛:巖板可以做的比石英石價格更便宜?又有那么好的優點。
張何魯:優點有,但是也有短板。比如易脆,廚房畢竟是要砍的。
老牛:巖板硬度很硬。
張何魯:巖板硬是脆的硬,一砍就裂。石英石敲下去不裂,瓷磚在中間一敲就裂了,跟玻璃一樣的性質。玻璃很硬,但是摔下去就脆了,性質是不一樣的,它有它的優點,但是要代替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個,從經營的角度來講,我個人認為巖板的優勢會逐漸消失,這不是聳人聽聞。巖板以后會打價格戰,互相廝殺非常厲害,因為做陶瓷的基本上都能做巖板。
在未來,為了吃大板市場,先走的可以賣高價格,后走的就是另外一個價格。后走的價格低并不是代表東西不行,而是為了占有市場。比如一塊大板,你賺200元,我就賺20元,跟你干。
石英石不一樣,礦和生產條件、生產設備不是一窩蜂大家上,而是固定幾個大的在掌握,現在瓷磚供大于求。
再者,石英石走的是渠道,是B端。陶瓷是B端、C端都有,亂的不得了。所以從利潤分析來講,巖板沒有優勢。
但如果是3mm、5mm的薄板,可能更有市場的利潤。因為這個不一定會很多廠家去做。
老牛:能大面積生產價格就會降下來了。
張何魯:不是單純能生產。比如我也能生產,我懶的開發了,因為量不是很大。
對開發的人就沒有吸引力,現在陶瓷板以后推出的功能會很多,陶瓷板更多是亞光的,以后會延伸到墻面。
老牛:現在已經在做墻面了。
張何魯:地面也有市場,價格和瓷磚一樣。
04
陶瓷品牌附加值不能轉移到巖板
認知是慢慢“調教”出來的
老牛:現在陶瓷行業到明年初估計有上百條巖板生產線。
張何魯:以后就是打價格戰,跟瓷磚一樣。我該上也得上,不然沒有市場。
因為我本身就是瓷磚一條龍都有服務的。所以為了應對客戶的需求,我也會生產大板。
生產大板一是供應給所有的瓷磚店,二是成立一個部門走渠道,比如做廚房這個市場。不是說你上不上,而是涉及到生存問題。
老牛:你剛剛提到,有一些巖板或者陶瓷大板未來可能做品牌的,有一些不做品牌的,就賣板材打價格戰,你們應該更喜歡跟做品牌的巖板企業合作?
張何魯:有兩方面。有的客戶并不了解品牌,這時候怎么去介紹就看你的發揮,你說進口就是進口,國產就是國產。
其實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是教出來的。天天給你灌輸,這個五金是百龍,是進口的,電器是老板的。就像現在電器都是老板和方太兩家獨大,另外都是二線的比如華帝和德意,這些“認知”也是經銷商教出來的。
老牛:未來巖板也會這樣教出來?
張何魯:不教,教了對我沒利,大家賣這個就沒有利潤了。以前有一個臺面板最出名的叫蒙特利,大家都用蒙特利的時候就死了,沒有利潤,打價格戰。
老牛:馬可波羅、東鵬這種行業一線品牌也需要調教?
張何魯:假設你是消費者跟我購買臺面板,我跟你講馬可波羅是專業做臺面板的,實際上它是瓷磚品牌,這其實也是在誤導。
但你會發現現實中,我們去吃飯,炒一盤空心菜,很少問這個空心菜是哪里來的。
你吃這個菜覺得很嫩,無非是炒菜的人說這個是我老媽自己種的,但這只是加持而已。我也可以說是農家樂自己種的,也可以說是我堂叔種的,都是土種的,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別人種的也一樣。
老牛:傳統的陶瓷一線品牌也沒有辦法把品牌的附加值轉移過來?
張何魯:沒辦法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消費者,我推蒙娜麗莎的巖板,你會說蒙娜麗莎就是做陶瓷的。陶瓷板價值就比巖板的說法就低級了,這到底要怎么解釋?
所以我還不如說這個就是別的專業的,然后再解釋巖板是什么?巖板是專門做臺面的,硬度高。但如果內行對內行就是打開天窗講。
老牛:大家現在都認為叫巖板價值更高,陶瓷大板就低一點。
張何魯:一說陶瓷大板就不訂了,因為一敲就碎了。
老牛:真正的巖板很考驗加工性能。但現在大家都一窩蜂叫巖板,已經分不清真假了。
張何魯:陶瓷這一塊有一個過程。
05
加工沒辦法協同
市場有市場的游戲規則
老牛:請簡單介紹一下你們公司。
張何魯:我是金寶萊品牌創始人。金寶萊是1997年創立,剛開始還是小打小鬧,直到2001年開始實際推動。
現在品牌主要以柜類為主,同時我們也推出全屋智能定制,就是全屋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結合在一起。這個是今年剛剛推出,明年會針對這方面做大量的招商。
老牛:重新打造終端門店嗎?
張何魯:接下來,我們會以80后、90后、00后為主要消費群體來打造產品。現在在做整個體系和產品的框架結構,再過兩個月就完成了。之后會針對一部分加盟商重新上樣呈現產品結構,包括展廳物聯網智能產品上樣。
以后展廳可以用語音關燈,不用手機控制,讓關幾個就關幾個。同時還要把加盟商銷售渠道打通,這個是很重要一個節點。
現在智能還只是剛起步,再加上我們本身是做櫥柜衣柜的店面,增加智能板塊的植入投資并不大,所以可以直接上樣,把智能的嫁接進來,實現一體化。
智能的部分,從成本來講是零成本。從銷售業務來講增長是百分之百、翻倍的,現在正在做這個方案。
老牛:現在主流產品就是櫥柜和衣柜,護墻板,門,智能鎖還沒有?
張何魯:都有,物聯網都形成了。安防、鎖、氣、水都有,已經結合在一起了。這次重新上樣,就是呈現這種智能的東西出來。
老牛:你們工廠在哪?主要做什么?
張何魯:廈門同安。主要還是柜類,然后整合智能這一塊的產品。
老牛:加盟商有多少?
張何魯:掛牌子的還有100多家。
老牛:經銷商要自己建加工中心嗎?成本也很高。
張何魯:不用建,經銷商當地的小作坊跟牛毛一樣,一個地方100-200家很正常。現在代工商太多了,代工比總商還多。
老牛:你是廈門的櫥柜協會嗎?現在會員有多少?
張何魯:是的,我是會長。高峰時有200多家,現在可能有70、80家。
老牛:都是跟你做差不多同樣產品的。
張何魯:對,應該有100多個。
老牛:你們協會每年都召開年會,有什么集采的動作嗎?有沒有搞過統一進巖板?
張何魯:原來有。巖板這一塊也有想過,但意見不統一。
老牛:還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張何魯:大品牌和小品牌一起進我怎么賣,你怎么賣?小品牌賣的便宜,我賣的貴,又是同一種東西,商業邏輯和市場化不對。
市場還是需要差異化,從渠道進貨資源各方面都要差異化,市場不能一窩蜂來做,這個就叫不正常。
老牛:櫥柜協會的作用是什么?如果不能做一些協同的話。
張何魯:看怎么樣協同,比如人才培養協同是可以的,還有行業自信也是一種協同。
老牛:加工能協同嗎?是否可以共享加工?
張何魯:加工不能協同。很難,不是說不可以,我覺得沒必要,各有各的渠道。
老牛:大家都是競爭關系。
張何魯:有協同的地方,畢竟要有市場規律才是健康的。如果廈門統一加工到一個地方,市場就是一個亂。同樣的東西,為什么你賣500,他賣300?
所以,市場有市場的游戲規則。沒有辦法打破它,打破它就不對了。
老牛:是的。今天就到這里,感謝您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