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原創設計的覺醒,陶瓷行業掀起了一波與建筑室內設計師合作共同開發設計產品的小高潮。
作為一家借助設計營銷成功轉型升級的知名品牌,新中源陶瓷對這方面的理解尤為透徹,尤其是品牌營銷老總陳勤顯,不僅主導了“中國設計星”平臺的運營,也一手推動了新中源陶瓷設計師聯名款的誕生。
2018年,新中源陶瓷與國際著名建筑、室內及產品設計師梁志天合作推出富有東方韻味的“絢”系列;而今年上半年,新中源又與中國80后空間設計代表人物崔樹聯合開發了“墨勢”系列。
而且,兩款設計師主導參與聯名產品,一經亮相就得到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話題不斷,好評連連。
▲“墨勢”系列局部展區
那么,在產品研發上,新中源為什么要讓設計師參與進來?為何又要與梁志天和崔樹合作?
原創設計的瓷磚就注定是小眾的嗎,它應該如何進入到平常百姓家中?瓷磚會與藝術設計發生什么“化學反應”?下一步,新中源產品的計劃是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老牛)特邀佛山東方印象藝術館館長譚浩深,來到新中源陶瓷總部展廳“墨勢”系列、“絢”系列展區參觀,其間還與陳勤顯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人對談,臨時演了一出陶瓷行業的“鏘鏘三人行”。以下是這次訪談的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敬請垂注。
主持人|華夏陶瓷網總編輯老牛
特邀嘉賓|佛山市東方印象藝術館館長譚浩深
對話嘉賓|新中源陶瓷營銷總經理陳勤顯
采訪時間|6月28日地點|新中源陶瓷總部展廳
整理編輯|小城大事
原創設計正被大眾追捧
未來藝術也將成必需品
老牛:今天看了崔樹和新中源聯名的“墨勢”之后,首先請陳總談一下,從梁志天到崔樹,讓設計師參與到瓷磚創作中來,你們是怎么想的?未來會不會把藝術家也引進來?請你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思路。
陳勤顯:我們做瓷磚到現在,都是仿天然大理石、仿皮、仿木等等,開發出并不代表是有空間感的產品。
我們因為中國設計星和梁志天先生接觸之后,覺得如果要讓品牌和設計師合作,乃至于未來和高端消費者有更多的合作,那我們必須要有設計感的產品。
有設計感的產品,要與眾不同,最好要找高端室內空間設計師進行合作,因為瓷磚是“皮膚”,設計師更懂它,所以2017年就找了梁志天跟我們合作。
▲“絢”系列在2018年廣州設計周上首次發布梁志天(左)與陳勤顯同臺發布
為什么選梁志天?
因為他屬于50后,是建筑界、室內界最有成就的華人設計師,有很多徒子徒孫。
不管是裝飾公司的設計師還是在創業的年輕設計師,對梁志天先生都很崇拜,畢竟梁志天先生從香港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乃至全球大家比較認可的設計師。
從營銷的角度,他有很強的行業影響力,這是我們選擇和梁志天先生做“絢”系列的出發點。
▲上下滑動梁志天「絢」系列概念館亮相各大展會
現在,我們考慮到為了更好俘獲當下乃至未來90后、95后的年輕設計師,80后的設計師就會成為他們的標桿,所以我們就選擇崔樹。
崔樹對于我們品牌年輕化乃至于跟未來更年輕的設計師合作會沉淀基礎,現在可能不會很凸顯,但慢慢會凸顯。
我們希望與崔樹開發的原創產品也能俘獲更多年輕設計師。我們選了“老一代”,“中青一代”,屬于集合一起做的感覺。
▲中國設計星“第一星”崔樹,現任中國設計星執行導師
同時通過這么多年分析和研究,發現未來隨著消費群體年輕化,消費者受教育程度會越來越高。因為現在的00后、10后從小就接觸舞蹈、藝術、畫畫等等,從5歲、7歲就出國學習。
過去中國不夠強大,我們60后、70后還是不太自信,但今天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GDP成為世界第二,馬上成為第一的前提下,大家對于中國的自信是足夠的,但真正足夠的自信還是落在00后、10后這個時代。
我相信他們這群人將會需要更多具有中國元素,除了瓷磚以外的更多產品,甚至藝術產品,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之前我也講過,設計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今年我又加了一句話,未來藝術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我認為未來藝術也會進入千家萬戶,基于這些思考,我們選擇和設計師合作。
未來也會尋求和更多室內設計師、藝術家合作,但未來的合作不僅限于一片磚,可能會合作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藝術品,這是未來我們要迭代的。
▲陳勤顯、老牛、譚浩深在討論瓷磚如何與藝術相結合
老牛:譚總之前是做瓷磚的,最近幾年經營佛山東方印象藝術館,這次回到瓷磚行業看到新中源跟崔樹聯名的“墨勢”系列,你有什么感覺?
譚浩深:我今天來新中源陶瓷參觀“墨勢”系列的產品,覺得很震撼,這是瓷磚技術和藝術結合的一種回歸。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我們倡導一種新國潮,算是15年前新東方主義,新中式的一種延伸,但當時比較簡單。
這次見到新中源是直接把中國文化符號竹子融入產品里,從畫冊、空間、策劃、推廣都是一體化,也是近一兩年我見到比較成功的案例。
▲崔樹“墨勢”系列設計原版
竹子是我們中國文化一種重要元素,也是中國倡導東方美學生活的主要元素。中國也是最早發現竹子的國家,據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里面記載,中國竹歷史有7000年。我們中國還是世界上竹子屬種最多的國家。
可以說,竹子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也是息息相關。竹子最早是一種文字記載的載體,用竹簡、竹片記錄文字,用來寫的信叫竹書,后來用竹子做的宣紙等等。
第二,竹子在中國文學地位也很高。中國最早的《詩經》,南北朝的“竹林七賢”,清朝鄭板橋竹子詩...可以說竹子的文學很浩瀚。
第三,竹子的書畫。竹子最早入畫在南北朝;到了唐朝,竹畫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到了宋代,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把竹子寫到極致;很多書法家也都是通過墨來表現竹子。
▲“墨勢”系列展示區外圍
還有竹子的園林藝術,秦漢時代的“上林苑”,第一個用竹子打造的皇家園林;到了南北朝,皇家園林也好,私家園林也好,竹子成了園林最主要的角色;到了唐朝,每一個皇家園林必須有竹子;宋朝蘇東坡有一句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明清時期,竹子在園林里面排第一位;竹子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但在園林里面象征率是第一位。
我看了新中源的“墨勢”系列,有通過墨表現出來的;特別是宣紙系列的,我覺得這是中國宣紙藝術的一種升華;還有竹席系列,做的有點舊舊的,以前古代是席地而睡,有種宋代簡約生活的回歸。
▲“墨勢”系列實拍圖
最近我們國家,人民日報也提倡重現宋代生活方式,宋代生活方式就是一種簡約的生活方式,因為現在整個物質社會很煩燥,很浮躁。物質高度發達的過程中,人的理想、追求已經迷失了,需要冷靜下來。
我覺得新中源能把竹子做的那么極致,不但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而且融入了新的生活方式,感覺很震撼。
未來不是賣單品
而是賣生活方式
老牛:譚總跟我們講了中國竹文化的簡史,聽了很受益。“墨勢”系列出來后,你們在渠道推廣和銷售方面會有什么動作。
陳勤顯:因為崔樹是代表年輕設計師,所以要有新方式,當然,戶外廣告還是有輸出的,我們也會嘗試很多新的營銷模式進行推廣,包括視頻這些符合年輕人的方式。
▲“墨勢”產品效果圖
老牛:現在是做原創產品,未來可能要做原創產品形成的空間,還可能搭配一些原創的藝術品,未來再做類似的設計師聯名款時,會不會考慮把藝術品作為軟裝同時也設計進入做一個全案呈現?
陳勤顯:我們正在探討這條路,第一種可能是跨界,我們也希望不只是賣磚,未來可以跨到別的領域。
因為隨著精裝、整裝的發展,零售下滑很大,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讓傳統代理商,在零售流量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愿意繼續做下去,所以要跨界。
第二,00后現在都20歲了,五年后他們是消費主力軍,受教育程度較高,他們對家的布置和60后、70后、80后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未來完成裝修的不只是材料本身,我們希望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譚老師說的,最近國家對于宋朝這種極簡生活方式的推崇。
我們希望未來新中源從一個整體空間出發,給消費者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墨勢”系列亮相2020潭洲陶瓷展
舉個例子,比如客廳,今天移動通訊的發展,對電視依賴越來越少,很多人也不是特別需要書房,那在功能方面,未來是不是可以把客廳和書房融合,變成一個休閑放松的地方。
如果家里有小孩了,客廳又可以變成親子活動空間,讓父母和小孩在一起學習;等到家里小孩長大了,去住校,只剩下兩夫妻,那又可以變成兩夫妻的小天地,可以做一些休閑的事情。
我認為,今天我們不要老是講裝修,實際上是販賣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衛生間。為什么今天很多人特別是商務人士,都容易感到煩燥?因為我們不管是家里還是工作上,都沒有特別能讓我們放松的環境。
家里是有的,衛生間,但過去房地產把衛生間做的很小,3—5平方米,實際上是不對的。
▲“墨勢”系列空間應用
我們也在思考,未來人人都是商務人士,人人都會焦慮、煩燥,我們可不可以利用衛生間做一個放松空間,但你會發現,現在衛生間的空間不夠,設備不好,沒辦法徹底放松。
我覺得,未來衛生間的功能可以做簡單的健康檢查,未來要倡導一種健康的衛生間生活,甚至有音樂、有香薰等等,在洗澡的過程中徹底放松。
實際上,大家特別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一直在強調,衛生間是個人情感交流放松的重要場所。
基于這些生活方式的理解,未來我們可能不只是去研究瓷磚,而是研究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磚只是表達在衛生間、廚房、客廳找到感覺的空間里的載體而已。
我們現在已經在準備了,明年6月份會有這樣一個全新的,以生活方式做研究的產品。
▲“墨勢”系列空間應用
老牛:也就是說,未來新中源總部的展示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呈現,瓷磚只是作為建筑空間的皮膚,一種載體。品牌要交付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充滿未來生活想象的空間。那你這樣做不是要賣整屋室間嗎?
陳勤顯:我們未來是需要跨界的,但是我們跨界的模式跟別人不一樣,我們做的產品會比較少,用全新的模式來做,未來我會有全新販賣生活方式的展廳,瓷磚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材料。
老牛:那藝術品會不會扮演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
陳勤顯:我們大概這樣定位,1.0版本,第一,磚是新中源的主業,必須還要做。
第二,衛浴空間。我認為中國衛浴空間的革命很重要,我們要做的不只是衛浴產品,而是能夠給消費者一種健康、放松的衛生間空間。
第三,重點會做定制。定制是解決我們和消費者觸點很重要的方式,定制產品真正踐行設計主導權,它可以讓販賣產品的人和消費者有很多互動。我們只做這三個產品。
2.0版本會研究在這些產品的基礎上加小家電等等,3.0版本會做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藝術品。
目前已經在踐行了,6月份我們找了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我們已經在探討這種可能,包括和譚總聊,也有人在踐行。
▲“墨勢”系列空間應用
我認為,最終邏輯和競爭,都會殊途同歸,而最終原因是什么?是因為經濟、社會、消費者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通過中國文化、中國經濟,大家會追本溯源找到合適自己的東西。
但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我們要理解的是,我們給消費者提供的不是一個裝修解決方案,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覺得未來建材家居的競爭,一定是從原來賣單品到賣整體空間,從原來賣裝修解決方案,變成賣消費者喜歡的生活方式。
這是從產品的思維轉變,目前我們也想探討,先走這條路。 老牛:按照你的說法,未來把總部濃縮變成一個小型生活館,終端也是一個個小的生活館?
陳勤顯:是。
原創不是“花里胡哨”
“接地氣”才有立足點
老牛:瓷磚在未來整個空間板塊中,你覺得它的地位會怎么樣,會不會成為主導?
因為瓷磚原創過程當中總會碰到一些問題。有時原創會打上一種個性化的烙印,所以終端市場的銷量不一定起得來。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提倡原創,同時又要讓原創產品能夠規模化銷售。
陳勤顯:原創未來應該成為一個必需品,每一個品牌,不管高中低,還是寡頭。
一直以來賣的特別好的產品都是大理石紋理,從紋理和花色的本身來說,不管從一線品牌還是到雜牌,它的競爭力是沒有辦法落地的,都差不多,沒有區隔。
今天隨著消費者生活品質的發展,越來越強調有一點特色,所以原創就會成為一種必然。
原創能不能一定賣的好?這個是需要打通的,第一,從銷售負責人到產品開發,到空間的運用,包括經銷商能不能理解到位,同時他還要知道這個原創產品是出于什么目的開發。
▲梁志天“絢”系列產品實拍圖
因為要將真正原創產品從廠家到終端真正賣好,也是團隊的問題,也是產品渠道的搭建,比如我做一個很高端原創產品,但是經銷商都不能接觸到能夠推廣原創產品的渠道,設計師或高端消費者,這樣的原創就容易束之高閣,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梁志天跟我們合作,他公司所能用的地方一定是推“絢”系列的,這樣就幫我們解決了更好的販賣路徑。
去年乃至今年很多項目都是梁志天自己設計的高端豪宅、售樓部等等,大量都是用“絢”系列,而且甲方和乙方都覺得這個產品很好。也就是說,你的產品需要設計師去塑造案例。
終端家裝也需要跟更多的家裝設計師合作,讓他們來推廣這個案例,剛才我們前面講到,未來不是給人家消費者一個裝修方案,反過來是販賣一種生活方式,是不是一定要用原創的產品,是基于設計和這個空間的需求,消費者不能理解,但設計師,室內設計師能理解。
所以說,原創是一個必需品,現在陶瓷行業很多企業都在走,能不能販賣好,跟渠道搭建和渠道出口是有關聯的。
▲梁志天“絢”系列全年度廣告
老牛:我感覺原創是不是首先應該先走高端定制的路線?因為個性化或者差異化,目前來講,這方面可能還是高端消費人群會有更多追求?
陳勤顯:也不能這樣說,首先我們與崔樹、梁志天開發產品,定位就是中高端,三五年之后,原創產品也是必需品的時候,市場就不一樣了。
老牛:我明白,你的觀念中,設計會成為必需品。而未來即便大師的作品也應該走進千家萬戶,價格也不要太高。
陳勤顯:就像你看到“墨勢”并沒有特殊的材料,當時我們也糾結崔樹做這個東西它不是很特殊,因為竹在中國與生俱來,在生活中不可缺,一點也不特殊。
當時我們做了十幾個方案,覺得竹也是可以的,因為它代表東方,同時也想讓中國人注意力返歸到中國原有存在的材料上來,這些是有很多上升空間的。
一個材料本身做的好不好在于設計師怎么用,所以我們原創切忌做特別花里胡哨,標新立異的產品,如果是這樣的話,原創就沒有意義。
所以“墨勢”這個產品比“絢”更走近生活,我們希望原創不是束之高閣的東西,這里面也需要更多人理解。
▲在梁志天“絢”系列展區合影
老牛:原創不等于個性,尤其是極致個性、極致差異化。
陳勤顯:對。作為傳統瓷磚企業,我們今天所有的研發大量都還是在仿天然石材,有種搬運工的感覺。
我們希望找到中國原本存在的一些材料跟瓷磚進行結合,讓它真正變成消費者乃至設計師能用的東西,而不是束之高閣,我們對原創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
有很多企業也在做原創,但強調標新立異,做的特別酷,特別炫,實際上在空間里應用的不多,所以我們希望“墨勢”,它成為一個普通產品。
▲梁志天“絢”系列亮相2020潭洲陶瓷展
老牛:就是說原創也要買得起,而且能夠自己認識它或者理解它的。
譚總經營東方藝術館這么多年了,里面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也有現代的,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問題的,原創、藝術怎么樣和產業結合,變成可以進入千家萬戶好產品?
譚浩深:工業產品和藝術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我經營東方藝術館已經11年,前5年是做高大上,都是大師的收藏品,貴的不得了,那時候大家都有錢,根本不在乎價格,這種情況下,就買了很多“高端品”。
后面5年之后,整個生活方式、消費群體已經發生變化。原來買第一代高端藝術品的有錢人,都是50年、60年代;現在變化了,80后、90后、00后,如果再做高大上的他們不喜歡,甚至我們的那些高端藝術品他們看都不看,都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這個東西跟他們的審美、需求完全不相符。
所以這五年我們全部改了,我們找了一些年輕的設計師來設計,原來的他們肯定不喜歡,甚至現在一些原創作品我們直接讓消費者共同參與。
現在中國也好,佛山也好,打造博物館之城,藝術館之城,以后文化公共空間會越來越多,比如圖書館、藝術館、歌曲館、美術館等等,所以我覺得“墨勢”這類產品大有可為。
第二,怎么針對消費者,這牽涉到一個問題,說實在的,現在的展廳,我都不想去看,里面都是硬梆梆的陶瓷產品,好象進入一個冷兵器時代,硬需求的時代。
▲ “絢”系列空間效果圖
我認為,接下來陶瓷展廳要轉型,轉為體驗館,能不能把陶瓷展廳變成體驗的場所,里面有各種體驗,節目或者表演、武術等等,有小孩的來了以后甚至可以畫畫,這樣就會留住人,留住人就有消費的機會。
或者展廳里還可以喝茶、聽音樂、彈琴,喝咖啡等等。這種場所需要的是一種文化的享受,必須有喝茶,或者推出竹茶,竹子相關的音樂,凳子、煙灰缸、餐具全部都是竹子,所有的東西和情感結合在一塊。
所以,原創,我認為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原創,而不只是一個產品。接下來,我覺得陶企總部展廳,代理商展廳要走兩極分化,一個是機械式,幾款產品,一種是原創個性化的體驗館,誰先走出這一步,以后就是市場占有者。
▲ “絢”系列空間效果圖
04原創要變成“源創”IP化讓時間成為原創護城河
老牛:譚總講的很好,“原創”要變成“源創”,就好比如“墨勢”系列產品,就要變成一個IP。未來可能你的“竹子”系產品還要不斷延展、迭代,并且把這款產品從源頭到當下的文化全部呈現。也就是譚總講的中國竹文化,可以通過產品展示全部體現出來。
陳勤顯:對,我們還要加一個對竹的介紹,幾千年的文化,不然別人也會莫名其妙。
譚浩深:竹的博物館、藝術館,要介紹竹的來源,甚至有竹簡的布置,竹的書法,竹的介紹,還有竹茶,竹的茶具、餐具等等,這個才是有血有肉的。
我的藝術館,三年前就開始做混合型藝術館,有東方美食、東方茶道、東方咖啡,有些人到我東方藝術館不是看藝術品,而是嘗一下跟東方有關的美食,喝東方文化的茶這樣。
陳勤顯:譚老師講的原創是真正的源創,就是要深挖那個點,所以你的營銷就會有力量,推的又有前途。
▲譚老師對“墨勢”畫冊表示贊賞
老牛:有故事講,就會持續,會產生很多延伸的東西。
陳勤顯:我們已經開發做“絢”的餐具和茶具,我們要將這個東西延展下去,不是說為了簡單的商業邏輯而隨便搞一個產品出來。
我們做原創,不管是從企業出發,還是從品牌負責人的角度出發,一定要深挖文化,這樣才能證明你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原創的,而不是隨便亂搞。 譚浩深:陳總你們可以慢慢做一個墨竹的美學館,展廳慢慢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可能分幾個板塊,安靜的、動態的。
我認為,陶瓷行業展廳一定要向美學館或者生活體驗館轉變,有竹子的故事,竹子的歷史,竹子應用的衍生,原創就變為源源不斷的創意。
陳勤顯:是的,我前面講的是推廣和理解,譚老師講了做原創的系統思維。
▲“墨勢”系列空間應用
老牛:整體是一個系統,但如果要把“竹”放那么大,對企業來講也不太可能。
陳勤顯:不一定,譚老師說的大是在一個小的品類里面做大,把品牌做的只有竹那也不對。
譚浩深:任何一個系列,任何一個審美出來都有固定的消費群,關鍵中國現在最大的消費群體不是普通的有錢人,而是有文化的消費群體,有文化的人收入是最高最穩定的,他們需要什么東西?需要穩定的生活,“閑生活”,需要精神享受。
陳勤顯:譚老師想表達的是,我們做原創是要做“1米寬,1000米深”的意思,而不是把“竹”做成企業的橫向發展“1000米寬,1米深”,這不對。
所以,我們選擇一個原創產品要深思熟慮,就是敬畏原創,不能隨便搞一個。
老牛:原創應該有護城河,當你做到“1米寬,1000米深”的時候別人就不做了,別人也做不過你。
▲“墨勢”系列局部展區
譚浩深:很多原創的東西為什么變為不原創,因為很容易模仿,純粹是技術上的東西很容易模仿的。
陳勤顯:所以我們不要神化瓷磚的技術含量,我就只是加了一個模具,加了進口釉,沒必要去把瓷磚神化了。
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靜態的東西,讓它栩栩如生起來,這個是與眾不同的,就像一個人看一個藝術品,大師覺得很好,普通人為什么看不懂,因為他沒有進入這個意境。
今天我們是把真正的原創,深度思考和痛點講的很清楚,我覺得譚老師講的對,任何企業要敬畏原創,做原創題材一定要深思熟慮,根據企業的特點、產品等等,同時做完一定要有能力延伸,1000米延伸,反過來也會成為企業的標簽。
▲“墨勢”系列空間應用
老牛:現在原創要申請知識產權、專利,這種東西你怎么處理?
陳勤顯:我覺得沒意義,瓷磚畢竟還是表面立體材料,并不是一個立體材料,所有的競爭完全靠所謂的保護,也是不對的,沒有什么太大意義,我們對于“絢”和“墨勢”也沒有特別申請知識產權。
我覺得我們是大品牌,未來瓷磚一定會回歸到50個、20個品牌,都是大品牌,那大家也不好意思完全抄別人的。
老牛:也就是說關鍵我們怎么跑馬拉松,怎么跑的更遠,要跑1萬米、幾萬米,持續做,一代一代做,讓時間最終成為護城河,用時間來解決PK對手的問題,而不是做一次就完了。
▲“墨勢”空間應用
陳勤顯:我們這個行業的技術壁壘跟電器、手機不一樣,手機有核心芯片,電器有核心壓縮機等等,而我們的核心是掌握在第三方設備商手中,你只要有錢他就會給你。
但是我們做原創是和室內設計師捆綁一起的,他已經做了護城河,其他人再做個“竹”,也不能宣傳說是和崔樹搞的,或者是和梁志天做的“絢”,因為梁志天和崔樹有了知識產權,他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也有些人讓我們去搞表面外觀專利,但我覺得沒必要,沒意義,不重要。
譚浩深:竹子流傳了7000多年到現在還不消失,一直源源不斷,證明它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東西不需要怕它會消失。
陶瓷界往往有一個現象,就是做概念,一兩年之后又換一個概念,把展廳拆掉,換掉成另一種元素,我們做一件事情,還是要沉心把它做到極致才有未來。
陳勤顯:總之一句話,對原創要有敬畏之心,將原創產品推好要有長期打算的心理。
老牛:要可持續,要有馬拉松的精神,這樣才形成真正的原創產品。好,今天的采訪到此結束,謝謝兩位嘉賓!
▲在“墨勢”系列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