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传媒久久久久精品a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chinese勾搭videos

資訊

陶業巨頭“押寶”鋰電新材料

字號+作者:華夏君 來源:華夏陶瓷網 2022-03-22 11:49 我要評論()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業績爆表

  01.

  宏宇集團53億投資新材料

  3月20日,蘭州新區與廣東宏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宇集團)舉行2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云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達53億元。此舉受到陶瓷行業極大的關注。

01.jpg

  蘭州市委常委、新區黨工委書記楊建忠,廣東宏宇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桐燦,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東新,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牛成喆,廣東宏宇集團副總經理譚鋁光、吳應真等出席簽約儀式。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洋與廣東宏宇進行“云簽約”,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田強主持簽約儀式。

02.jpg

  據企查查信息,宏宇集團是一家綜合性企業,依托在建筑陶瓷領域的積累先后涉足房地產業、旅游產業、文創產業,并擁有陶瓷文化寶地“南風古灶”的經營權,旗下設有宏宇陶瓷、宏陶陶瓷、威爾斯陶瓷、卡米亞陶瓷、意特陶陶瓷五個陶瓷品牌。此次涉足新材料是宏宇集團多元化之路的又一個里程碑。此次簽約的20萬噸石墨化裝置及2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總投資53億元,占地約2000畝。項目達產后可實現產值85億元以上,將進一步助力蘭州新區打造西部地區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為新區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增長新動能。

  02.

  高安5家陶企產線轉產鋰電材料

  今年開春以來,“鋰”這個詞頻頻出現陶瓷圈的消息報道中。

  首先是江西高安5家陶企共10條瓷磚生產線轉產鋰電產品,引起較大關注。

  據悉,這10條生產線是以租賃方式或代工形式出租給鋰電行業的企業,每年租金約800-1200萬元/條。

  另外,據稱高安打算轉產鋰電產品的陶瓷企業還不只上述5家。

  鋰電池是當下新能源中的超級風口產品。它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四大部件組成。而其中的隔膜較為適合陶瓷廠轉產。因為生產鋰電池要用陶瓷改性隔膜,而這類隔膜需要用到球磨機、干燥器(窯爐)等。

  高安所屬的宜春市的鋰云母礦占有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排得上號,號稱“亞洲鋰都”,其鋰云母的儲量占全國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依托新能源材料革命這個契機,宜春市政府把全市鋰云母資源納入政府統籌管理,嚴禁鋰云母外銷,全國各地的企業如要進入這個行業,就必須要在宜春當地投資。

  與此同時,宜春當地A股上市公司江特電機首先搶占了第一塊蛋糕,建立了宜春首個碳酸鋰生產基地和電動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達20多億。

  不久,當地的房地產企業南氏也加入了碳酸鋰制造行列。而外地企業也陸續跟進,先后有合縱新能源、科豐新能源、海匯龍洲鋰業進入,在2015年到2016年建廠,總投資也達到了20多億。

  到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投產成功,國內新能源產業進入了新一輪大發展。隨著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的快步崛起,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更是以十足的黑馬姿態,在2021年春,投入100億在宜春建立鋰電制造基地。

  一時間宜春成為國內鋰電新能源的投資熱土,很快喊出要建設1500億級鋰電產業園。于是,便有了高安陶瓷企業改產鋰電材料的契機。

 

  03.

  道氏技術孵化出鋰電材料“獨角獸”

  華夏陶瓷網3月17日轉發了公眾號投資界的一篇報道一一《榮繼華,又孵化出一只新能源獨角獸!估值110億》,據該文披露,2014年道氏技術成功登陸A股成功上市后,公司創始人“榮繼華顧不上喝慶功酒,便開始考慮著業務轉型的事情。”

  道氏技術平時在業務中會頻繁接觸到鋰云母、鈷鹽等材料,而這些材料又是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上游原材料。

  因此,2016年起,道氏技術就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全資控股了廣東佳納和青島昊鑫,同時也開始了江西鋰云母項目的建設。

  目前,廣東佳納已經成為了國內非常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并通過技術積累和產品研發將產品線向下游拓展至三元前驅體,積累了穩定的大型企業客戶。

  2021年11月,道氏技術將旗下公司廣東佳納的100%股權注入蕪湖佳納,蕪湖佳納籍此成立。

  今年3月初,道氏技術與蕪湖市政府在蕪湖簽訂協議,擬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而該項目以蕪湖佳納為主體,承擔項目的建設和生產運營。

  從新能源汽車到電池,各地又開始把目光放在這條充滿想象的新能源材料賽道。這便是蕪湖市政府投入支持蕪湖佳納的原因。

  最新的消息是,蕪湖佳納在接受當地政府投資后估值將達到113.65億元。

  而據華夏陶瓷網此前報道,2021年9月17日,“江西佳納能源科技項目”在龍南市開工建設,市委書記吳忠瓊、道氏技術董事長榮繼華等出席開工儀式。

  佳納能源科技項目位于龍南化工園區,由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投資125億元。

  項目主要從事鋰電池材料三元前驅體、高端鈷鎳鹽等產品生產經營及廢舊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業務。

  項目分兩期建設,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00億元。

  2022年3月10日,據道氏技術最新發布的《關于子公司蕪湖佳納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透露,其擬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及設立高管團隊持股平臺的方式對蕪湖佳納進行增資擴股,完成后將形成“英德(廣東)+龍南(江西)+蕪湖(安徽)”三大三元前驅體生產制造基地,擴大市場占有率,推進“三元前驅體及其配套業務進入行業頭部地位”戰略目標的實現。

  大筆投資鋰電材料也令道氏技術業績增長進入快車道。其2021年半年度營收27.72億元同比增長135.32%,其中鋰電材料板塊的營收達16.31億元同比增長152.18%,鋰電材料營收占半年總營收的58.84%。

  道氏技術2021年度業績預告也顯示,其2021年的凈利潤在4.95-6.05億元之間,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717.96-899.73%,創歷史最佳成績。

  04.

  科達制造:

  去年前三季凈利潤鋰電材料占比43.08%

  在陶瓷行業,對鋰電材料領域重金投入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是科達制造。而宏宇集團董事長梁桐燦正是科達制造的大股東。

  2015年,科達制造就開始布局鋰電負極材料,主要從事石墨化代加工、人造石墨、硅碳復合等負極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2017年,公司在原有負極材料相關業務的基礎上,通過參股藍科鋰業布局碳酸鋰深加工及貿易等相關業務。

  2021年業績快報公告顯示,科達制造全年凈利潤10.32億元同比增長294.60%,這主要是受益于參股公司藍科鋰業產銷量及產品售價的提升。

  以去年1-9月為例。科達制造凈利潤為7.59億元,同比增長392.63%,其中有3.27億元都來自藍科鋰業,占比43.08%。

  回頭來看,科達制造對藍科鋰業與鹽湖提鋰的“下注”可謂步步為營,4次出手戰略入股藍科鋰業,這也成為其最“賺”的戰略投資。

  2017年1月,科達制造以3.1億元受讓青海佛照鋰62%股權,以1.64億元受讓青海威力 53.62%股權。

  青海佛照鋰、青海威力的主要資產均為對藍科鋰業的股權投資,其中,青海佛照鋰基于現金及專利權出資,持有藍科鋰業16.91%股份,青海威力基于專利權出資,持有藍科鋰業 10.78%股份。

  由此,通過受讓青海佛照鋰和青海威力部分股權,科達制造間接控制藍科鋰業27.69%股權,這也是科達制造首次入局鹽湖提鋰產業。

  此后,又通過幾輪的股權受讓,最后科達制造合計耗資約14億元的股權投資,使得全資子公司科達鋰業持有藍科鋰業37.80%的股份。

  另外,通過控股子公司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持股 53.62%)持有藍科鋰業10.78%股份,科達制造由此合計持有藍科鋰業43.58%股份,而對藍科鋰業的投票權為48.58%。

  據悉,碳酸鋰價格去年一年時間暴漲十倍,且持續供不應求,電池企業和新能源整車廠都需要接受新的原材料價格邏輯——鋰資源已經脫離礦產的周期規律,正在走向石油的資源品+金融品的定價規律。

  分析人士認為,鋰資源正在成為白色石油。盡管藍科鋰業去年凈利潤率已近50%,但碳酸鋰價格上漲實際遠未到達高位。而這正是科達制造投資藍科鋰業被持續看好的原因。

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網友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山东| 台安县| 莲花县| 双江| 阳曲县| 新源县| 汶上县| 漾濞| 青川县| 安丘市| 类乌齐县| 舟山市| 年辖:市辖区| 上高县| 家居| 昌宁县| 玉龙| 澎湖县| 蓝山县| 同心县| 瓦房店市| 安丘市| 焦作市| 壤塘县| 普兰县| 昌吉市| 鲜城| 乌苏市| 施甸县| 泸西县| 工布江达县| 泽州县| 额尔古纳市| 灌南县| 江都市| 盐城市| 卓资县| 平谷区| 焉耆|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