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陶瓷網(wǎng)訊(記者 林嘉泳)12月14日,在2014嶺南設計深圳論壇上,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深圳倪陽設計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董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室內(nèi)設計分會(CIID)深圳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倪陽博士,高級室內(nèi)建筑師、深圳市創(chuàng)域設計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設計總監(jiān)殷艷明,0755裝飾設計有限公司、黃治奇(香港)酒店娛樂策劃設計有限公司首席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湛江設計力量”領導人黃治奇,深圳洲際設計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設計總監(jiān)黃后欽就“設計者的自我設計”這一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為到場的年輕設計師指點迷津。在討論中,殷艷明表示“設計者的自我設計,最關鍵的是設計好自己的人生,然后用設計帶動別人的人生。”
在殷艷明看來,“設計師是一名導演,可以挑戰(zhàn)不同的設計,關鍵在于如何將自己和設計的本質(zhì)相融合”。在長達20多年的設計生涯中,他一直樂于嘗試不同設計領域,“我并沒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領域中。”
殷艷明在“設計者的自我設計”對話環(huán)節(jié)中有不少精彩發(fā)言
正如殷艷明所言“設計者的自我設計,首先是設計好自己的人生”,因此他十分重視提升自我價值。殷艷明在2008年修讀了清華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在2010年修讀了清華大學酒店設計研究班第一期。他感嘆,不斷的學習和進修讓他更有信心面對不同的設計挑戰(zhàn),“設計師需要有危機感,不能滿足于自己的資歷”,對于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并非“文憑”這張紙,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提升技能,成就自我。
曾走訪摩洛哥、美國等多個國家的殷艷明在對比中西方設計時提出,兩者間最大的差異是思維方式。他分析,這種思維差異與學校的體制有關,“國內(nèi)的傳統(tǒng)教育體制令設計與實際脫節(jié),教育只注重技巧、技法,卻沒有激勵思維開發(fā)。而國外的教育恰好相反,不在乎你畫的像不像,更看重設計師對物體的認知、能否提出新的看法、如何在理性思維的體系下最大程度發(fā)揮感性。”思維的差異也導致了中西設計上的差異,目前國內(nèi)不少工程項目更傾向于找國外的設計團隊合作,有設計師對此表示苦惱和困惑。殷艷明提出,若要改變現(xiàn)狀需要每位設計師的深思,“國內(nèi)的設計師應該多注重設計的本質(zhì),不抄襲、不模仿。設計回歸本民族文化,增強自身對文化的理解,不斷推出優(yōu)秀的作品。”他寄望通過全體設計人的努力,不斷提升中國設計品牌的力量,“不久之后中國設計界也能站在世界的頂端。”
在采訪中,殷艷明對年輕的設計師給出了中肯的建議,“堅持,不要浮躁,不要怕付出,設計是一個需要時間沉淀的行業(yè)。”他更表示“設計師不能只看到設計,應該跳出設計之外來看設計。設計師應該多關注生活,這對提升設計有很大的幫助。”此外,設計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好的東西看多了,自然不會做的很差。旅游、聽音樂會、看畫展等都是有利于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的途徑”,殷艷明如是說。
在采訪快結(jié)束時,殷艷明對嶺南設計深圳論壇為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表示了贊賞。他形容本次論壇的主題“十分接地氣”,“讓年輕設計師有機會了解上一輩設計師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讓前輩們的經(jīng)驗成為后輩們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