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現場氣氛輕松
華夏陶瓷網訊(首席記者 申志) 當陶瓷藝術遇上建筑陶瓷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當陶瓷藝術家遇上陶瓷企業家會發生什么故事?11月16日上午10時,在中國陶瓷總部基地總部劇場四樓的“當代學院派藝術作品展佛山邀請展”現場,鷹牌總裁林偉與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傳玉副教授進行了一場名為“當代藝術家的審美品格、精英企業的審美品格”對話(對話由本網總編劉小明主持)。
本次對話的兩位對話嘉賓其實原本都是景德鎮陶瓷學院同屆校友,只是互不相識,此番在佛山以這種方式相遇,別有一番意味。在對話環節中,林偉曾借用一位名人的話來形容藝術與科學技術的關系,“藝術與科學技術在山腳分開,卻在山頂匯合”,而這句話用來形容他與趙傳玉的相識相逢,亦非常貼切。
據了解,“當代學院派藝術作品展佛山邀請展”于11月12日至18日在中國陶瓷總部基地舉行,展示了景德鎮陶瓷學院寧鋼、張亞林、呂金泉、黃勝、趙傳玉、康修機等五十余位學院派藝術家的作品。對于本次展覽,林偉稱之為“火與土的藝術”,他認為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展很有意義。
一身書卷氣的趙傳玉
性情爽朗的林偉
趙傳玉向校友介紹參展作品
趙傳玉認為陶瓷是中國的國粹,并稱景德鎮陶瓷學院是中國陶瓷領域的一所特色大學。對于近年來盛傳的景德鎮陶瓷學院要升“大學”的傳言,他認為無論升“大學”與否,重要的是要傳承、創新,并充分展現中國的歷史。對于中國陶瓷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趙傳玉認為古代中國陶瓷藝術是世界頂尖,但在工業革命后中國的陶瓷產業落后了,陶瓷藝術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隨著近年來陶瓷產業的興盛,將來中國的陶瓷藝術一定會在世界上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劉小明也認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從大背景來看離不開國力的支撐,從小背景來看則需要企業和資金的支撐,因此他希望陶瓷企業要介入陶瓷藝術,陶瓷藝術也要介入陶瓷產業中來。
對于企業家或藝術家的分類,林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二者都是有思想的人,只不過是不同的分類,而兩者之間其實是缺位補位的關系。林偉認為,藝術家更多考慮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內容,企業家則主要是面對用戶或消費者的需求,但企業家有責任在滿足產品的性價比之外,通過藝術或設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對于藝術作品如何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問題,林偉認為藝術作品可以作為收藏品進入空間,但藝術家本人并不需要去迎合普通人的需求。趙傳玉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藝術家的任務就是創作好作品,而對于普通人對于藝術品的需求,他認為可以通過設計師這個群體來研發與藝術相關的產品來滿足。在趙傳玉看來,藝術家與設計師是不同的兩個群體,藝術家主是要搞創作,設計師則主要是根據市場需求來開展工作。
藝術家干藝術家的事,企業家干企業家的事,這是林偉與趙傳玉的相同觀點。同樣的觀點,還有他們對于當下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重提“絲綢之路”的意見,他們認為“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其實是瓷器,世界各國博物館珍藏的重要藏品都是瓷器,所以他們認為中國其實應該提出“陶瓷之路”的觀點。作為一名陶瓷行業有思想的企業家,在林偉看來,“陶瓷讓世界更美”。
趙傳玉與本網總編劉小明在自己的作品前愉快合影
展館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