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來啦”專題報道經銷商篇之一:
廣州特地陳進權:學習惠泉、華耐好榜樣,要做廣東最大代理商
文/申志(華夏陶瓷網 首席記者)
躊躇滿志的陳進權
他在沃爾瑪成長,他是沃爾瑪中國的“一期生”;他在建材的零售行業先后經歷了華美樂、歐倍德、百安居建材超市的鍛煉,后來又親歷了益華百貨這個本土百貨公司上市的全過程;他轉型做陶瓷代理,只鐘情于特地一家;他的目標是惠泉、華耐,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全廣東最大的代理商。
成長記憶:干部家庭的窮孩子
作為一名典型的70后,陳進權小時候沒少嘗貧困之苦。原籍湛江市遂溪縣的陳進權,父親是轉業干部,在遂溪縣水泥廠工作(最高職務是副廠長),但父親的工資每月只有十幾塊,作風清廉的他無法讓一家五口過上富足的生活。在陳進權的記憶里小時候就是受窮,譬如上學沒有拖鞋穿,光腳踩在瀝青路上燙得要死。那時,吃不飽是陳進權最深的記憶,有一次家里煮粥,貪吃的哥哥把9碗粥全吃了,剩下幾個人就只有喝湯了。
后來,陳進權的母親終于進工廠工作了,雖然只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但總算家里有兩個人掙工資,生活境況好了一些。那段貧苦的日子,有父親的努力,有母親的持家,有姐姐的呵護,家庭雖然貧窮但卻溫暖,而這也培養了陳進權常懷感恩的心態。
終于,陳進權上小學了,這時他已經8歲了。這個年紀才上小學,年齡在同學當中偏大,陳進權說,“因為沒錢……”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陳進權知道讀書不易,所以學習非常努力,小學畢業時,他考進了遂溪二中,這所學校在遂溪縣排名第二,是縣級重點中學。家庭的影響開始顯現,作為班干部的陳進權經常組織班委成員去幫人種田、打掃衛生,深受老師喜愛。
1994年,陳進權考進了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系。在華師就讀的幾年,陳進權仍然是活躍分子,學校里的英語角,校外的五山街,還有農科所、華南理工大學,陳進權的身影在這些地方到處出現。因為華師本部宿舍樓不夠用,一年級的時候,陳進權住在農科所,到二年級才搬回本部,但這恰好讓他更早地接觸到社會的不同層面。陳進權對華師的飯堂非常有感情,菜式多,味道好,又便宜(三四塊錢一餐),國家還有補助,這讓陳進權大學期間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在華師讀書期間,陳進權還參加了勤工儉學,主要任務是為當時如日中天的萬客隆搞宣傳——一幫人騎著單車,車后插著小旗子,每天要騎幾十公里,累得要死。但工錢不菲,一天80元的收入,過去想都不敢想。勤工儉學的費用,足以應付大學的生活費,陳進權一個月的生活費四五百塊錢。
曾經,陳進權也是靚仔一枚
沃爾瑪“一期”:這段經歷影響一生
到陳進權上大學時,國家已經不包畢業生分配,等到他畢業時,反正要找工作,陳進權索性“閉著眼睛”把簡歷投到了天河書城的人才市場,然后就被沃爾瑪錄用了。那時他根本不知道沃爾瑪是干什么的,只是想要一份工作。
進沃爾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試的時候,要測試文化課,文筆是必考,而珠算也被考查了。陳進權的手指很粗,面試官覺得像他這個樣子打算盤不可能有那么快的反應。陳進權拿到了珠算的一級,他覺得自己反應還是蠻快的,雖然手指粗了點,應對面試官的考查不在話下。其實,當時面試官給每個學生都臨時增加了測試反應的題目。入職后陳進權才知道,當初的面試官就是公司的傅總。陳進權是后來才知道,那是沃爾瑪第一次公開招聘大學生。他那一屆一共40多名大學生入職,后來沃爾瑪系統各地的老總,以及中國區的總裁,都是陳進權當時的同事。
廣州沃爾瑪店是國內第二家店(第一家是深圳羅湖的山姆會員店),美國人做事比較規范,陳進權那批人一入職,首先是去黨校培訓,全部由外籍人士授課。美國人的餐標要求很規范,例如每人每餐要有2兩肉,水果多大份量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擔心這幫學生吃壞肚子,公司專門配了廚師。住宿,四人一間,配有空調、電視,這讓陳進權多年后想起來還頗感自豪。
沃爾瑪工作講究系統,各種各樣的手冊非常多,陳進權還記得一個縮寫為MOPR的系統,中文翻譯成“摸爬”,他說,“要按照這個來,做到又摸又爬,真地很累。”
沃爾瑪產品非常多,憑人腦根本記不住,所以沃爾瑪引入了Smart系統,員工拿著掃描槍一掃,就可以看到庫存有多少,賣了多少,貨在哪里,有沒有訂貨。陳進權說,“如果沒有這種管理思維,做員工都不行,根本就沒法適應這份工作,很快就被淘汰了。”
沃爾瑪做事講標準,員工在見到顧客時,3米之內要露出8顆牙齒以上的微笑,并且店里面貼著醒目的標識,“今天你微笑了嗎?”
在沃爾瑪系統工作,陳進權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值觀正確,第二就是要求員工誠實,第三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而最后一點,陳進權有著非常深的切身體會,入職一年后他就升職成為主管。當時的情況陳進權還記得很清楚,同事打地堆時,有貨品掉下來,陳進權撿起來重新堆好,這一舉動剛好被老總發現,他被認為有責任心,于是公司立刻把他提拔起來,因為沒有合適的崗位,先放到女裝部。陳進權在沃爾瑪不斷升遷,到2002年離職時,他已經成了沃爾瑪福州店副總經理。
“今天你微笑了嗎?”這是對普通員工的要求;“今天你走店了嗎?”,這是對管理層的要求——陳進權現在自己的企業里引入了沃爾瑪經驗,并且特別強調細節,他認為顧客就是上帝,對顧客“要用心,要交流,要付出更多愛,而不僅僅是談生意”,因為顧客很容易感受到你有沒有愛在里面,一旦感受到愛,下單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從自己在沃爾瑪被提拔的那一刻起,陳進權就記住了,要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因為用心比經驗更重要。所以在他現在的團隊里,大家各司其職,很多年輕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是“負責人”。
陳進權在特地陶瓷總部展廳接受記者采訪
建材超市專家:我創造了華南地區的多個第一
因為到了結婚年紀,再加上在外地工作久了想回到廣東,2002年,陳進權從沃爾瑪離職回到廣州,加盟華美樂建材超市。華美樂當時在業界名氣并不大,但背后的投資方卻是建材行業大名鼎鼎的企業,其中的“華”代表華耐,“美”代表唯美(馬可波羅),“樂”指樂華集團。
華美樂當時初涉超市業務,雖然有很多從事建材的員工,但對超市運營不太了解,從沃爾瑪來的陳進權被他們當成了寶。那時,岳建民是店長,陳進權是副店長,在東莞南城店運作半年之后,常平店開張,陳進權轉到常平店當店長。
陳進權當店長第一年常平店就盈利了。他在常平店的管理方式很特別,每個管理層一入職首先就是搬磚,用搬磚來檢驗新人是否合適,他說,“搬磚兩個星期,熬不過的都走掉了,凡是熬下來的都可用。”他用了很多手法去打造團隊,對于華美樂來說陳進權是有功之臣。
但是,陳進權自認對華美樂也有“過”——因為兩年后他離開華美樂,加盟了競爭對手歐倍德,后來歐倍德賣給百安居,他又在百安居效力,跟華美樂在東莞市場真刀真槍對著干。這一度讓華美樂的董事長鄭曉利非常惱火,當有關部門出面調解時鄭曉利甚至拒絕和解。
當時,華美樂在東莞的建材超市業績最好。2014年3月,陳進權加入歐倍德建材超市,負責成都店,東莞店在資源和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順利地開業。陳進權加盟歐倍德后,建起了歐倍德華南區第一個店,很快又開了第二個店,把王月負責的家福特直接“KO”了。這一事件,引起了華美樂管理層的憤怒,他們開車來堵歐倍德的停車場,讓顧客進不了門。歐倍德的管理層也派人來,雙方發生了沖突。這時,華美樂管理層的人員是陳進權的老部下,歐倍德管理層的人員是他的現部下,雙方發生了沖突,事后陳進權一直覺得虧欠了老東家華美樂,虧欠了老領導鄭曉利。當然,從商業運營的角度上講,陳進權認為大家各為其主并無對錯。
東莞兩大建材超市爆發沖突,這在不愛看報紙的東莞引起了轟動,媒體開足馬力炮轟歐倍德和華美樂。但奇怪的是,就在這炮轟之中,不到一年,歐倍德的銷量直線上升,從4000萬元一直升到6000萬、7000萬、8000萬。又過了幾年,陳進權才明白,其實這就是所謂的“事件營銷”,自己一不留神又創造了華南建材界的一個“第一”。
2004年5月,歐倍德退出中國,中國百安居收購其13家門店,東莞歐倍德是第一家整合進入百安居的商店。歐倍德戰略轉移到俄羅斯,從中國撤資成功大轉移,但歐倍德老員工并不甘心企業被迫退出中國。在百安居工作的8年多時間里,陳進權主持廣東區百安居新店的開業,先后開出東莞店、珠海店,在百安居新店開張歷史上做到了當年營業當年盈利,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三年盈利全國第二,至今沒有人突破,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最高峰。后來,在百安居全國十大店長的評估選拔中,陳進權高票勝出,壓力倍增的同時,他對事業的初心仍然高漲,在上海實施新項目,如閘北百安居店新項目改造,其業績可圈可點。2010年3月,陳進權被正式任命為百安居中國區總經理,負責上海8家店和全國6個區的門店。
從百安居離職后,陳進權加盟了益華百貨,而加盟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做上市。陳進權在益華百貨主要是做規劃。商場店面的規劃其實很有技巧,他借用在沃爾瑪的經驗,把益華百貨的店面規劃做得非常好。當時,益華百貨有一個家居建材事業部,陳進權把這個部門建立起來,一口氣連開3個場,最終把益華百貨做上市(在香港主板上市)。
但益華百貨上市并非一帆風順,陳進權回憶,“走了很多的彎路。太多的不規范,太多的股東關系,太多的不正規運作……因為我們上市是延遲的,證券公司額外再加幾百萬延長的費用;在股東清理的時候,在合并股東的時候又賠了一些;上市完以后,有一些資金要回籠,做上市又沒有把那些應收款報備……”但他認為,這也是民營企業該上的一課。
作為益華百貨七大高管之一,陳進權認為民營企業在上市時信息不對稱,所以成長過程中要走很多彎路。他不喜歡這樣的方式,“選擇相信他,會比防著他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這,就是陳進權在沃爾瑪學到的理念,他相信什么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談,大家有智慧解決。
“道不同不相為謀”。最終,陳進權在益華百貨上市之后,選擇了離開。
陳進權與同事在總部展廳合影留念
創業做陶瓷,最愛是特地
2015年1月,陳進權離開益華百貨。那時,他不想再為別人打工了,想自己創業,于是打電話給特地陶瓷的莫忠華,對方邀請他加盟特地。莫忠華是陳進權的百安居同事,而特地的董事總經理李強,陳進權就更熟悉了。
建材超市向來有“八大主材”之說,其中瓷磚排名非常靠前。對于建材超市來說,只有瓷磚做好了整個店才能做好,所以陳進權對瓷磚非常關注。在他概念當中,特地是一個高端品牌,花色、價格、定位都不錯,并且在廣州馬會還有一個很大的店。雙方一拍即合,陳進權便接手了特地陶瓷的廣州代理。
在陳進權看來,陶瓷行業是高門檻、高投資、高知識點、高服務點的行業,整個行業藏龍臥虎。陳進權認為能做陶瓷的人做其他行業都沒問題。
陳進權在廣州的店面,面積1500平方米,團隊有60多人,租金一年300多萬元,人工費用一年八九百萬元,一年超過1000萬元的費用,壓力不可謂不大。但他有辦法,從工程到家裝,到套餐公司,到零售,到超市,全部都做,他希望把特地打造成一個全模式的品牌。廣州的全裝公司,陳進權合作的有5家,其中生活家是全國簽約。分銷商,陳進權簽下了潮州、從化2家。而設計師渠道亦是陳進權看中的,“湛江設計力量”廣州負責人劉勁等人,據說非常認可陳進權的為人。
之前,陳進權接手的店面除了特地陶瓷,還代理了伊派、愛瑪仕、華藝衛浴,現在他只鐘情于特地陶瓷,其他的要全部砍掉。陳進權說,“未來如果不能夠單品牌運作成功,基本上多品牌也做不了。”因為多品牌產生的庫存問題、服務問題、人工培訓問題、銷售技巧問題、退換貨問題,一系列問題會把所有利潤稀釋掉,“雖然看報表好像有利潤,但是打開倉庫一看,你會發現錢全部在庫存里面。”
在店面管理中,陳進權引進了CV TOUCH系統,可以與顧客遠程溝通,雙方一邊交談一邊修改,內容可即時呈現,是一種集投影、白板、電腦功能于一體的設備,可以把顧客的夢想瞬間變成現實。此外,特地陶瓷引入的“輕而易舉”系統,可以在5分鐘之內把裝修效果圖給到顧客,從而迅速達成交易,這一系統也受到陳進權的青睞。
剛剛落成不久的特地陶瓷總部新展廳,現在被陳進權承包經營,他希望與公司總部達成更緊密的合作,同時借助特地陶瓷總部展廳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實力。
陳進權希望把自己的團隊打造成廣州最好的團隊,他希望自己能學習惠泉、華耐,做廣東最大的代理商,并且讓團隊所有成員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個人檔案:
陳進權,男,1974年出生于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本科),廈門大學EMBA。曾在沃爾瑪、華美樂、歐倍德、百安居工作,現為特地陶瓷廣州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