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來啦”專題報道經銷商篇之三:
福州林連忠:把特地陶瓷做成家喻戶曉的品牌
文/申志 駱美玲
他頭腦靈活,善于把握市場機會;他膽識過人,凡事敢為人先;他斗志頑強,愈挫愈勇。林連忠,這個上高中時就開始“炒更”的福州經銷商,“牽手”特地陶瓷12年不變心,他希望把特地陶瓷做成福州家喻戶曉的品牌,同時讓所有同事在“鑫華鑫”這個平臺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鴻運當頭”,好“意頭”
“炒更”經歷:從食雜店起步的少年商人
都說福建人天生就有商業頭腦,此話不假,譬如特地陶瓷福州經銷商林連忠,十七八歲時,高中還沒畢業,他就在老家的村里開起了食雜店。
林連忠出生于一個大家庭,爺爺傳下來的家族共有五六十號人,他的父親是兵工廠的工程師,母親則在糧食局工作,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他挺有生意頭腦,高中還沒畢業,他就跑到老家倉山后坂開起了食雜店。
食雜店的生意并不好做,半年后,在母親的建議下,林連忠改做糧油和飼料生意。八十年代末,糧油供應還需要票證,林連忠記得買飼料還要用飼料證,他說,“連豬飼料都是要管制的。”那個年代北京盛行“倒爺”,遠在福州的林連忠雖然不知道“倒爺”是咋回事兒,但他有辦法弄到糧油或飼料的票證。那時候,林連忠有時一天能掙兩三千塊錢,普通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才一百多塊錢,所以他很快掙到了第一桶金。
在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已經萌芽,但政策尚未完全放開,有門路的人便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先富起來。林連忠屬于有門路的人,但他認為雖然有朋友幫忙,但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
此言有理。因為這種“倒爺”性質的生意并不長久,隨著國家相關法規的健全,以及政策調整到位,市場經濟規則漸趨明朗,所有的生意都要擺在臺面上來做了。這時,林連忠已經感覺到糧油、飼料生意不好做了,于是他把賺來的錢投在服裝生意上。
市場上流行什么服裝,林連忠就做什么服裝,林連忠一切以市場需求為準則。他從汕頭買回布匹,拿回老家的村里請人裁剪,然后拿到農貿市場批發。那時村里到處都是年輕人,加工一條褲子3.5元,賣出去一條能賣二三十塊或者五六十塊,再除去各項成本,基本上一條褲子能賺七八塊錢甚至10塊錢。看起來利潤并不高,但工人沒有底薪,純粹是按件計酬,再加上做批發一批就賣出兩三萬件(條),其實利潤相當可觀。最高峰時,為林連忠干活的工人有二三十人,他這個小老板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駐店設計師在查找設計稿
蘋果綠上衣讓團隊顯得青春氣息十足
林連忠團隊在海灘上的合影
試水建材:水泥一天一個價
林連忠的從商經歷,以高中畢業作為分水嶺。
在高中畢業之前,無論是開食雜店,還是做糧油、飼料生意,或者是批發服裝,都帶有“炒更”的性質。1992年,也就是林連忠高中畢業后,服裝生意已經不好做了,一個親戚讓他拿店做建材,于是他就拿了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店面。親戚說水泥生意賺錢,于是他就去賣水泥。在建材生意方面完全沒有經驗的林連忠,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闖入了建材行業。
林連忠賣水泥的店面,就是現在南方建材市場的陶瓷專賣店,只不過當初面積沒有現在這么大。拿100多平方米的店,樓上做批發,樓下做零售,零售是賣給普通人家,批發是賣給房地產商。不過那時候房地產商比較少,所以他還批發水泥給公路局,公路局有橋梁、公路等工程需要水泥。
那時市場上還流行“代銷”,林連忠的水泥就是代銷,廠家把貨發給他,他賣了貨才給廠家付款,所以自己完全沒有資金壓力。那是建材行業的黃金時代,林連忠回憶,當初一起做水泥生意的同行,現在好幾個成了房地產行業的大老板。
不過,賣水泥是靠天吃飯,一天一個價,天氣好一兩個小時可以賺一兩萬塊錢,但要是下雨水泥就沒人要,一天虧五六千塊錢也是有可能的。林連忠記得,當時做水泥批發是早上六點多開始,到早上八點就撤場了。
撤場之后,林連忠就趕到火車站發貨,一車皮一車皮地發。每發一車皮就意味著有數以萬計的利潤回籠。而車皮當年也是稀缺資源,但這難不住林連忠,他朋友多、路子多,總有辦法解決難題。
特地陶瓷在南方建材市場的專賣店
“羊脂玉石”是特地陶瓷的形象產品
轉戰陶瓷:前后交了兩次學費
兩三年后,水泥也不好做了。1995年,善于應變的林連忠開始轉戰陶瓷行業。店還是那個店,但是不賣水泥改賣瓷磚了。
做瓷磚銷售,林連忠仍然是從完全不懂開始,他從南方建材市場上拿貨,然后回來擺樣板。當時的利潤并不高,只有二三十個點,不過沒有回扣一說,所以林連忠的瓷磚生意漸有起色,后來他還在福州上渡的建材市場也開了一家店。
福州最開始做瓷磚銷售的只有幾家店,慢慢地,賣瓷磚的都集中到了市場,高峰時有上百家,競爭壓力非常大。但林連忠不怕。在福州的陶瓷行業,林連忠是最早做品牌的代理商之一,他很早就代理了深圳寶明品牌,專賣200mm×280mm的衛生間瓷磚。2004年,林連忠把店開進了百安居,那時他簽下了名典這個品牌(博華的前身)。
就在這“看起來很美”的上升階段,林連忠突然遭遇了一次挫折,名典當時的老板突然“跑路”,欠了林連忠30萬元。那時,他在百安居力推名典,一年銷售回款80多萬元,結果老板一跑,賺的錢全部賠回去了。到現在林連忠都有點耿耿于懷,“在建材行業,只有經銷商欠工廠的錢,沒有工廠欠經銷商的錢……”
經過這一挫折,林連忠決定重換一個好品牌來做,于是他就選擇了特地。
2006年,林連忠將特地陶瓷專賣店開進了喜盈門建材市場。可是,喜盈門建材市場以仿古磚為主,而特地的長項在玻化磚,并且當時特地根本沒有仿古磚,雖然特地的玻化磚有優勢,但設計師喜歡仿古磚,所以在喜盈門建材市場玻化磚的市場份額很小。僅僅過了一年多,林連忠就從喜盈門市場撤場,這一次,他又為自己選擇店面的失誤交了30多萬元的“學費”。
特地陶瓷廣告出現在“龍舟競渡”活動中
林連忠希望總部支持做賽事的河道廣告
特地陶瓷參賽隊正在奮力拼搏
特地陶瓷另一支參賽隊身著橙色上衣
選擇特地:我們的合作“不離不棄”
2006年,林連忠同時代理了兩個品牌,一個是羅馬利奧,一個是特地。在從喜盈門建材市場撤場時,南方建材市場的店面仍然在做特地陶瓷。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店面,同時代理2個品牌,生存會比較艱難。羅馬利奧與特地總部的人去福州出差,都會跟林連忠提到這個問題。
問題的解決還是在云南。林連忠去云南參加特地的活動,特地總部的人告訴他,選擇特地,特地總部就會幫他提高在當地市場的身份,同時讓他賺到更多的錢。林連忠就下了決心,選擇特地。選擇特地就是意味著選擇玻化磚,意味著放棄仿古磚這個當時很火的品類,一年可能要損失幾百萬,但林連忠依然下定了決心要專心做好特地。
事實證明林連忠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現在他名下的鑫華鑫公司年銷量超過了3000萬元,除開店面零售一直有優勢,工程方面的優勢也非常明顯,他與郭氏集團、廈門航空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而沃爾瑪、紅星美凱龍、永輝超市建店也都是用特地的瓷磚,其中紅星美凱龍在福州的兩個店,甚至在陜西西安、寶雞的店也用特地的瓷磚。林連忠非常感慨地說,“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工程,全靠總部的支持才有價格優勢,貨源才有保障。”
此外,林連忠在工裝渠道亦有多家合作伙伴,如品川國際、好日子、海天公司、國廣一葉等,設計師都會把客戶帶到特地陶瓷的專賣店來。在分銷方面,林連忠也非常注重渠道拓展,現在特地陶瓷在福州的五區八縣已有七八個分銷商(包括連江、平譚、羅源、南平、寧德、福清、長樂等地),分銷商每年也為他貢獻五六百萬元的銷量。
其實,在做陶瓷代理的過程中,林連忠還跟新南悅、亞細亞、榮高等知名品牌合作過,但他最終只選擇跟特地陶瓷攜手前進,主要就是因為特地陶瓷總部對他非常支持。對于品牌的更換,他是這樣看的,“換來換去其實都一樣,要么換行業,換品牌沒意義。”
林連忠說,“不會做?總部教你。庫存太多?總部幫你消化。”林連忠特別感激特地陶瓷總部的領導李強、莫忠華,喜歡劃龍舟的他稱李強為舵手,稱自己是槳手。李強曾對林連忠說“我們的合作是‘不離不棄’”,對此,林連忠非常認同。
2010年,林連忠在福州搞答謝活動,特地陶瓷董事長馮紅健親赴福州,并且親自上臺主持活動。林連忠告訴記者,“我跟了特地12年,跟特地有很深的感情。”
三溪,夜劃龍舟成習慣
經營理念:公司是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
在品牌的宣傳推廣上,林連忠做過車身廣告,但他更喜歡通過個人的微信朋友圈進行宣傳。在采訪過程中,林連忠一再提及贊助“龍舟競渡”賽事對特地陶瓷在當地品牌影響力提升一事,他希望總部加大對他的支持,從而讓特地陶瓷在福州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想要做到家喻戶曉,肯定也要工廠的大力支持。”他說。
既然想在當地市場做到“家喻戶曉”,那么就必須公司化運營,而不是做家族企業。對此,林連忠有著清醒的認識,在他的鑫華鑫公司,同一個家族的人很少,無論是南方建材市場的門店,還是百安居店,抑或是馬尾的直營店,也不論是家裝、工程、小區,都由職業經理人操盤。
林連忠非常認真地對記者說,“任正非為什么在華為高層中20年一洗牌?就是因為人是有惰性的。”而家族中人在同一個公司做事,在他看來是最容易產生惰性的。
對于自己的同事,林連忠考慮用股份的方式留住他們,他說,“公司是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像馬云、任正非一樣,帶領一幫同事一起成就大業。
但是,選擇合作伙伴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林連忠不喜歡選擇“有奶就是娘”的職場老油條,他寧愿選擇新人來培養,因為自己培養起來的新人不會亂跑。
“招人我重德不重才。”他說。當然,說是“不重才”,事實上從事銷售工作的人,“才”是很重要的,所以林連忠希望加強員工培訓,而總部商學院每年舉行的培訓活動他都會派人去。市場競爭激烈,林連忠希望所有員工都能像總部的員工一樣獨當一面,即使離職也能在別的企業當老總,他說,“只有所有員工都能干,當老板的才不會一直當消防隊員。”
林連忠與福建區域經理周偉濤(左二)等人合影
個人檔案:
林連忠,男,1971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高中學歷。曾從事飼料銷售、服裝批發、水泥批發,從1995年開始銷售陶瓷,2004年代理特地陶瓷,現為特地陶瓷福州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