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庭院設計領域的專家齊聚華農的林業與風景園林學院
華夏陶瓷網訊(首席記者 申志) 庭院設計除了有技術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門有藝術性的專業,因而庭院設計就有高下之分。8月15日下午在位于廣州的華南農業大學林業與風景園林學院啟動的首屆“笨鳥獎”就是要為中國的庭院設計分出優劣。在當天的庭院設計沙龍互動對話環節,五位專家暢談“庭院設計那些事兒”,各自觀點精彩紛呈,讓到場的園林設計界人士和媒體人士掌聲不斷。
對于中國庭院風格的現在和未來,杭州凰家庭園造景有限公司總裁黃敏強先以日本為例,他稱日本庭院風格先是師從中國(唐朝)和歐美,然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所以他認為中國庭院風格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不能忘本”。黃敏強說,“最終的根脈還是來自于本國的土地和文化。”
北京道勤創景規劃設計院首席設計師陳燕明在庭院設計的操作層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做庭院設計首先要考慮設計的屬性——她認為小尺度造園是文化性的,屬性就是個人化的問題。其次,她認為景觀的定位就是要達到業主的滿意度,她說,“主人比較喜歡熱鬧,參加社會活動等等,就需要大一點的空間,如果是很安靜的,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間……”在操作層面,陳燕明明確表示,設計師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匠人,在整個操作過程當中要和業主繼續互動,并激發出業主深層次的認識和需求。
山水比德園林集團設計院院長梅衛平則擴展了庭院設計的概念,他認為庭院設計除了私人庭院,還有酒店類庭院(如別墅型酒店)、展覽類庭院(如園博會),他稱不同類型的庭院有不同的訴求和功能。梅衛平表示,大多數業主對于庭院設計沒有太多的想法,但個性化的需求是很明確的,因此設計師在為業主做設計的時候要有獨到之處,而不能一套方案包打天下。
藝術無對錯,審美有高下。作為庭院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高級實驗師葉理認為藝術領域其實是存在著主流的基本標準。談及庭院設計這一分支,葉理表示,庭院設計要有首尾呼應的主題性,他說,“庭院任何一個部分都和主題相關,很明確,不用猜,(就是)為主題服務。”其次,葉理認為庭院設計還要看創意的含金量,他認為好的創意含金量是唯我獨尊,“只有在我這個地方才有,不到我這里來看不到這個景觀。”庭院不是公園,面積不會太大,因此葉理認為庭院設計要小中見大,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做到意在畫外、弦外之音。庭院設計還要講究維持性,葉理認為好看好用才是以人為本。生態的持續性以葉理看來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做庭院設計要是要讓景觀自然地生長在原有的地塊,而不是生硬地搬運,“憑空而來,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是不協調、不融合,因此是不可持續的,也不是理想的家居。”
在接受華夏陶瓷網記者現場采訪時葉理表示,中西庭院設計是兩條道上的車“各有各的精彩”,他認為中式傳統庭院給人的基本印象就是神秘、曲徑通幽、高深莫測。葉理告訴記者,如果要進一步發展和弘揚傳統園林文化,首先在觀念上突破過去的一些禁區,例如傳統園林是為少數人服務的,不太適合今天面向廣大群眾開放的這種狀況,而設計師就要解決這種矛盾,在滿足廣大群眾對傳統園林的需求之后,繼續保持傳統園林特有的神秘感。此外,他認為對時代的東西、新鮮的東西要大膽吸納,將更新更好的材料轉化為傳統脈絡里的“宜山宜水宜石”。
再美好的設計也必須通過施工過程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庭院作品,并且“笨鳥獎”也要求所有的參賽作品必須是已經竣工的庭院設計作品。作為一位對于庭院施工方面有著多年豐富經驗的人士,廣州田原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夏建兵認為,作品再好,如果沒有好的施工業主也是不會驗收的。中國庭院行業的痛點,在夏建兵看來首先是沒有大的規范,其次是沒有特別專業的人才,第三是很多技術、工藝慢慢消失——究其原因則是師父帶徒弟的機制消失了,而學校也因體制的問題缺少實戰內容。夏建兵說,“庭院行業要發展,技術人才相當重要,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師父帶徒弟的精神,不要有任何的私心。”
華夏陶瓷網記者注意到,五位專家的觀點各自精彩,不時贏得到場人士熱烈的掌聲,尤其是葉理發言時,臺下甚至有觀眾站起來大聲叫好。
葉理的觀點非常鮮明
黃敏強在當天的演講中提出了“造園師”概念
陳燕明從操作層面來談庭院設計
梅衛平認為設計師在為業主做庭院設計時要有獨到之處
夏建兵是施工方面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