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早研發、生產、銷售大規格陶瓷板(以下簡稱“大板”)的企業,以2005年10月對大板產業化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為開端,蒙娜麗莎在大板領域已深耕11年。
2007年,蒙娜麗莎在國內首推900×1800×5.5(mm)大板時,還是一枝獨秀;2016年,在蒙娜麗莎推出1200×2400×5.5(mm)這一更大規格的大板之后,多家同行企業相繼進軍大板領域,大板市場已是群雄并起。

蒙娜麗莎集團董事張旗康
“大板”一詞需要標準化
2007年,蒙娜麗莎推出900×1800×3.5-5.5(mm)的大板,為了形成從生產、銷售到鋪貼、售后的一系列規范,蒙娜麗莎團隊宵衣旰食,終于在2009年,作為主要起草單位之一推動并出臺了《陶瓷板》國家標準(GB/T23266-2009),其中明確規定:厚度不大于6mm、上表面積不小于1.62平方米的瓷磚產品,稱為陶瓷板。以此為標準將“磚”與“板”進行了嚴格的區分。
《陶瓷板》國家標準的頒布,讓蒙娜麗莎為自己的“孩子”拿到了走向市場的“通行證”;2012年《建筑陶瓷薄板應用技術規程(JGJ/T172-2012)》正式實施,隨后,《建筑陶瓷薄板和輕質陶瓷板工程應用幕墻、裝修圖集》、《蒙娜麗莎陶瓷薄板大型公共建筑墻面裝飾應用系統構造圖集》等相繼由中國建筑標準設計院發布實施,為陶瓷板應用于高層建筑幕墻等領域掃清了障礙。
目前,行業內對陶瓷板還是習慣性地稱之為大板,雖然不規范,但并不影響交流,此外,有些大規格如900×1800×15(mm),由于厚度大于6mm,并不適合于現有的《陶瓷板》標準;而隨著恒立泰于2016年12月推出型號為YP16800的壓磚機,最大可壓制尺寸為1200×2700×3-30(mm)的超大規格產品,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超大規格創新產品面臨著國家標準滯后或缺失的尷尬。
由于缺少標準,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尤其是工程投標方面,“無標”的大板勢必會遇到重重阻礙。
為此,蒙娜麗莎集團董事張旗康表示,行業應該推動“大板”一詞的標準化,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交流層面,這是有利于全行業的事情。張旗康建議可以參照傳統的裝飾面板尺寸,搬運工人所說的“我們去搬那個大板”或者“又到了一車大板”等等所指的大板,其上表面積至少有2.88平方米,建陶行業的大板也不應小于這個數值。
越做越大是基于市場需求
一直以來,瓷磚給人的印象就是厚重、沉笨,如傳統的600×600(mm)規格至少要做成10mm厚,800×800(mm)規格厚度至少要12mm,1000×1000(mm)至1200×1200(mm)的規格需要13-15(mm)的厚度。也就是說,由于工藝技術的局限,要想把瓷磚做大,必須要隨之加厚,所以瓷磚越大就越厚重。
越大就越厚重的瓷磚顯然不利于市場推廣,但市場對大板的需求又始終存在,尤其是市面上刮起一股簡約風,要求無縫鋪貼,瓷磚的尺寸越大縫隙自然就越少。
張旗康表示,正是看到了這種市場需求和技術痛點,又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提倡,于是蒙娜麗莎從2005年開始進行可行性分析,到2007年正式推出了900×1800×5.5(mm)的大板。
那么,蒙娜麗莎為什么還要做更大規格的大板呢?張旗康表示這同樣是因為市場需求,當下中國涌現出很多10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作為高層建筑幕墻,900×1800×5.5(mm)的規格仍然顯小,視覺比例不協調,所以蒙娜麗莎在2016年順勢推出了1200×2400×5.5(mm)的大板。
據張旗康介紹,大板在高層建筑上的運用有很多優勢,因為高層建筑對防火與荷載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用石材,防火沒問題,但石材的荷載很重,總造價也很高,如果用裝飾面板,在防火性能上又不達標。可以說,大板在高層建筑防火與荷載兩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
此外,一般的家居空間,凈高在2800mm左右,扣除天花和踢腳線的占比,剛好可以用一塊長2400mm的大板來裝修,實現無縫拼接,這種完整大氣的家居裝修效果,是普通的小規格瓷磚無法達到的。

蒙娜麗莎900×1800×5.5(mm)的大板
大板并不僅僅是尺寸變大
從900×1800(mm)到1200×2400(mm),規格越做越大的背后,是一整套機械裝備和工藝技術的換代升級。
張旗康向華夏陶瓷網記者介紹,想做更大的大板,首先要提高壓磚機的噸位,原來6800噸的壓磚機就可以生產900×1800(mm)的大板,但是要批量生產1200×2400(mm)的大板,10000噸的壓磚機都不足以支撐,因此,蒙娜麗莎引入了16800噸壓磚機,確保大板品質的同時實現量產的競爭優勢。
其次,機械裝備也要有相應的調整,大板經過大噸位壓磚機干壓成型后,首先要通過長達二三百米的輥道傳動,如果用小輥棒來傳動,大板不容易變形,但是產量會降低,沒有成本優勢;如果用大輥棒傳動,雖然可以保證產量,但是容易使大板變形。用多大的輥棒才能既不影響品質又不影響產能,也是需要攻克的一點。
此外,大板在窯爐內高溫燒成時如何控制它的軟化度,到最后冷卻時又如何能確保它的平整度,這些都是企業要解決的技術要點。
張旗康表示,生產大板一定要將損耗率降到0.5%以下,因為損壞一片大板就會損失很大,因此,技術攻關一定是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國內外銷售大板的差異
據了解,蒙娜麗莎大板的銷售渠道目前以大型的工程項目、公共項目為主,如武漢東湖隧道、西安地鐵三號線、廣佛地鐵南延線、杭州生物醫藥創業大廈、包頭雙子塔國際金融中心等,這些項目從生產到施工,都由蒙娜麗莎及其全資子公司“綠屋建科”一手包辦。
張旗康表示,最近三到五年蒙娜麗莎的大板也走進了很多大戶型洋房和別墅,因為他們探索出了一條“技術營銷”的路子,針對那些購買了大板又想要自主鋪貼的消費者,蒙娜麗莎可以提供現場的鋪貼指導,只要裝修工人有鋪貼瓷磚或石材的經驗,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學會如何鋪貼大板。張旗康說:“我們不是單純地銷售大板,而是提供一種系統的空間裝修解決方案。”
據張旗康介紹,蒙娜麗莎的大板施工是以整板鋪貼或干掛為主,即盡可能按原尺碼施工,以彰顯大板的規格優勢。而意大利企業生產大板主要是解決個性化、柔性化定制的問題,即在壓制后、干燥前就開始切割成600×600(mm) 或800×800(mm)等尺寸,不用模具也能滿足不同的產品尺寸需求。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別?張旗康解釋,這是由于歐美國家越是到銷售末端,對裝修過程中的噪音、粉塵和垃圾會要求得越嚴格,企業的大板生產是根據房子的長寬高來進行個性化定制的,在工廠完成切割后,拿到工地的時候就可以一刀不切地鋪完,減少了各種污染。
張旗康坦言:“國外的這種理念是比我們超前的,他們已經做到了規格定制,一條大板生產線就可以解決一些很特別的尺寸需求,比如傳統的600×600(mm) 或800×800(mm)等以外的尺寸,這時候大板的規格優勢就很明顯,這也是國外企業的大板為什么越做越大的原因。”

蒙娜麗莎總部展廳內的大板展示
不做大板的企業不是大企業
2016年下半年,行業內許多企業都推出了大板,張旗康認為“這是好現象”,因為大家都生產大板,行業在節能減排和技術裝備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和提升。
張旗康說:“現在有一個說法,不做大板的企業不是大企業,不做大板的企業不能稱為品牌企業,這句話不一定對,但表現出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
為什么說“不做大板的企業不是大企業”?張旗康解釋,因為大板對機械裝備、生產工藝和過程管理來說,都極具挑戰性,這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首先,買超大噸位的壓磚機需要資金,設備買回來還需要工藝技術和研發團隊做支撐,其次要將大板推向市場也需要燒很多錢,比如投放廣告,比如為不同的銷售渠道和應用場景組建完整的施工應用系統等等。
“所以推大板的企業是有一定底氣的,也就是有一定的實力才敢做。”張旗康表示,行業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和推廣大板,也表明我國正在由陶瓷制造大國向陶瓷“智造”大國邁進,大家的思維正在從追求產能和規模轉變為追求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