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般都不缺目標和方向,幾乎每個企業都有宏偉和遠大的目標,企業也不缺執行力,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涌現了一批勇敢、善戰、能力很強的經理人員,但是企業卻缺乏實現宏偉目標的方法,這就是戰略缺位現象,它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有必要對此進行探討。
本文主要探討波特的競爭戰略,也就是取得長期競爭優勢的方法。波特一共提出了三個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以及聚焦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依靠的是先進的生產線大規模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由于規模生產達一定數量后,由于經驗積累,稱之為經驗曲線,而令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對于特大型貿易型企業;例如沃爾瑪,還可以投入新技術,例如,通訊衛星,而對供應鏈優化,通過即時補貨而降低庫存,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對于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的中國來說,往往不具備這樣大規模的優勢和先進生產線的優勢,因此只能利用勞動力便宜,資源便宜以及環境成本低來實現低成本的。但這種比較優勢,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優勢很快就消失了,君不見富士康、格蘭仕工人因工資低而罷工、企業招工越來越難的事實嗎?所以,對大部分中小企業,這條路是不可行的。
那么企業另一條路就是差異化戰略,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一個大眾化市場上實現差異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差異化的特點是高投入、高產出,無論是開發費用、渠道、廣告等促銷費用都是十分龐大的,即使像IBM這樣的“蘭色巨人”(Big Blue)都無法承受,因此它放棄了硬件市場,如筆記本電腦等等,只做軟件,這樣業務范圍還是太大,它將業務縮小至只為公司(不包括個人業務)提供基礎軟件及應用軟件之間的中間軟件的服務。實際上IBM的戰略就是聚集在一個極為狹窄的市場中,提供差異化服務。
聚集戰略恰恰是我們中小企業要走的道路,由于與市場經濟有關的一切知識,如營銷、戰略、品牌等概念及教科書,全部是從西方引進的,因此大部分企業對此并沒有深刻的理解,我們作為廣東最早承辦MBA教學,并且全面引進名牌大學教材的學校,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
聚集戰略是最適合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情的,而這種戰略是通過目標市場細分,并且進一步對這個目標顧客的心理再進一步細分來實現的。例如,世界泛家居行業的領軍企業宜家居的目標市場是大城市中收入不高的白領,為什么這樣選擇?因為這些人追求現代感。那么他們的心理是:想買具有北歐風格這種現代感的家居產品,但是因為囊中羞澀,又付不起高價,但這部分人是大城市中的主體,這也是宜家居選擇的高明之處。
但我們中小企業的現狀卻是最多將市場分為中高檔、低檔等層次,這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如果連我們的顧客是誰都不清楚,那么要竭誠為他們服務只能是個空中樓閣,進一步分析,對這樣模糊的目標顧客再進行心理需求分析就不大可能了,那么也就很難做到在一個非常狹窄的聚焦的市場中,成為數一數二的企業。當通用電氣前CEO來中國講課時,有不少人說,這些我們都知道的,杰克回答道:“但只有我做到了”。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它,在這信息傳播瞬間即可遍及全世界的時代,也是一個“淺思維”的時代,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求甚解,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戰略缺位是中國企業普及存在的問題,如果真正想找到適合自身的有效戰略就要放下身段去認真學習波特的競爭戰略,并且深刻地理解它,并且將之付諸實施,只有那樣,企業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生存的有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