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相當多的陶瓷品牌采用“大理石瓷磚”來標識自己的產品。從季華路一直到總部基地,以及華夏陶瓷城各路牌“大理石瓷磚”廣告爭相進入人們的視野。可以肯定的是,將仿稀有大理石石紋的全拋釉,這樣一個單品定義為大理石瓷磚,用全新概念包裝向市場推廣確實創造了一個奇跡,為行業找到了一片藍海。到目前為止,有雄厚的資金和過硬的技術來做大理石瓷磚的廠家并不多,而且這部分廠家搶占的還是天然大理石的市場份額,也就避開了全拋釉價格戰中的短兵相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房產裝飾材料每年有著約4萬億的市場需求,瓷磚作為主材可以占到4千億,天然大理石也有達3500億的國內需求量。不說完全代替,能搶到一半市場,那就是一塊非常可觀的市場蛋糕。
2014年12月30日,筆者有幸參加了由陶城報主辦的“大理石瓷磚高峰論壇”,聽到了各企業代表人物的深度分析與探討,可謂受益匪淺。其中簡一的李志林先生上臺表示歡迎志同者來一起做大,共同分享這份蛋糕。在為李總的企業家胸懷表示崇高敬意的同時,也為那些“志同道合者”表示擔憂。作為一線銷售,清晰地看到了市場的殘酷:別人賣瘋了的產品,在你這里就成了滯銷品。做出來的產品一旦賣不出去,占了倉庫位置不說,還套住了流動資金。
首先,大理石瓷磚在終端的認知度非常低,哪怕是在這個領域執牛耳者的品牌——簡一,在高鐵上、建材市場里到處投入廣告,但在大眾消費者心里仍然還是陌生的。因為不是需要馬上裝修的業主,根本就不會關心這些建材產品,廣告信息也就無法走進他們的心里。普通消費者并不會覺得那種暗淡的大理石瓷磚好看,相比通透感強,玉質純粹的仿玉石類的全拋釉,很多人肯定更親睞“玉石”的珠光寶氣。年初我們也聞風上了很多仿大理石石紋的全拋釉,都是一些企業賣得好的花色,比如:卡布基諾、黃洞洞石、鵝毛金、景泰藍等,但在經銷商那里走得并不理想。反倒是那些我們覺得賣爛了的,每家都有的“漢白玉、羊脂玉”等產品走量驚人。這就是現實,我們不得不面對,渠道能力不一樣。別人賣得好,是因為展廳裝修高檔,市場廣告投入量大,經銷商的社會資源豐富,設計師渠道耕耘深入,所以他們可以推得動,銷得好。
其次,目前這種大理石的“替代品”還是屬于高檔消費范疇。在跑市場的時候了解到,簡一的產品大都被用于高檔酒店大堂,部分別墅家裝等場所。就在大家都抱怨今年市場不好做的時候,市場頹勢對高端定位的品牌店面影響并不大。不得不承認有錢人越來越多。他們有錢更想讓自己家的裝修獨具一格,享受那種“人無我有”的優越感。市場好不好,跟這部分群體沒有任何關系,該消費還是一樣的選擇高消費。他們經常出入五星級酒店,親眼見過、親身感受過那種大理石裝修的高檔體驗。基于對天然大理石輻射的擔憂和有色差這些瑕疵的考慮,在設計師強烈推薦的情況下,這些消費群體肯定愿意考慮展廳裝修高檔、廣告力度大、定位也比較高的品牌大理石瓷磚。一般來說,你的店面檔次就已經決定了進店的顧客群體。有錢人很少去跑批發市場買磚的,都是沒有太多時間,什么事情都交給設計師。基于此,大理石瓷磚短期內不太可能走到大眾化,價格也不可能成為制勝的殺手锏。
根據營銷的4P理論,除了價格和促銷,就剩下產品和渠道了,毫無疑問,對于大理石瓷磚,產品和渠道才是贏得市場的有力籌碼。
只有在產品拉不開距離的時候,才會不可避免地拉開價格戰。而價格戰一旦拉開,對原先高端定位的消費者絕對是一種傷害。大理石瓷磚的將來肯定更應該關注產品力的提升,而不是用低價去分一杯羹。一味地盲目跟風,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渠道能力,大理石瓷磚就會成為你倉庫的“垃圾”(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