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細分賽道
過去瓷磚的渠道分得很粗線條,比如工程就是工程,不再細分。現在不一樣了,工程有各種各樣的工程,比如有醫院、療養院(康養院)疾控中心,有學校,包括大學、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特殊學校等。
再比如,酒店也分三四五星酒店,連鎖酒店,民宿、快捷酒店、青年酒店等。
佛山有一個衛浴品牌專門做華住體系的連鎖酒店,光這個渠道就能干1個多億,簡直就是悶聲發大財。
因為華住集團旗下經營了全季、漢庭等共29個酒店及公寓品牌,覆蓋從豪華到經濟型市場。
三年疫情之后,醫院建設加速,尤其是1.2萬家公立醫院的擴建雄心勃勃。
2022年,東鵬積極布局醫療新賽道,以創新性技術搭建醫療康養產品體系,以“1+N”多產業格局深度賦能醫療場景建設,重塑醫療康養空間體驗。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
2020年我國僅有322家康養醫院。全國還有600多個城市沒有康養醫院。
上半年東鵬、冠珠等繼續加持在醫療康養賽道的投入。比如,6月17日-19日,參加在成都舉辦的第二十四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暨國際醫院建設、裝備及管理展覽會(簡稱CHCC2023)。
另外,今年參加醫院建設大會的,還有依諾的抗菌巖板。依諾是首次參加此類權威專業展。
早幾年LA'BOBO在醫療康養賽道發力也很猛。
以抗菌陶瓷薄板為護士站專屬打造的抗菌全瓷醫療櫥柜,從門板到柜體。
隨著更多品牌進入醫療康養細分賽道,相信接下來,巖板占領醫院、康養院的場景將越來越多。
而學校這個板塊也一樣,比如幼兒院、小學對抗菌類瓷磚、瓷磚藝術壁畫、色彩類、異形類瓷磚的需求就比較大,需要從產品開發的源頭抓起,建立起專業化供應鏈。
02
海外市場
國內市場內卷終于倒逼大家要“走出去”試一試。過去五六年,由于國際國內消費審美意識并軌,很多原本只做出口的企業轉向做國內市場,令小而美、專業化品牌在國內市場驟增,加上進口品牌也在這一時間成倍增長,令中高端市場賽道也顯得特別的擁擠。
今年有一個現象是,一些頭部品牌也抓緊推當下中高端市場流行的素色類亞光質感產品,而且直接把價格拉低,令小而美專業化品牌叫苦不迭,只能一方面加快產品迭代速度,一方面穩住品牌差異化調性。
今年消費降級,其實高端市場的影響更大。今年1-5月份,中國市場瓷磚進口總額同比下滑了36.90%。
所以,在國內市場這樣內卷的大背景下,一些出口轉內銷型品牌,重新要內銷+出口“兩條腿”走路。
而實際上,1-5月中國瓷磚出口額同比增長52.42%。而疫情三年經濟復蘇脆弱,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對出口的扶持力度。比如,佛山就提供陶瓷出口檢測認證“一站式”服務。
不僅小而美專業化品牌在拼命穩住、擴大出口,流量型頭部品牌也試圖重返出口戰場,以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戰略平衡。
比如今年,首先是巖板出口被提到戰略層面。在五月末舉辦的廈門石材展上,諾貝爾巖板就首次以出口為導向。
依諾去年給我們的印象是專做國內市場,參加廈門石材展主攻的是石材渠道,但今年也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因為疫情防控放開之后,石材海外市場大門已經打開。
展會第二天,即6月6日上午,依諾與韓國Shinheung Stone Co., Ltd 新興石材簽訂合作協議。
而在廈門石材展之前,5月26日,一場主題為“衍界·讓邊界無界CREATE FUTURE”的依諾企業國際市場交流會在佛山總部召開。共有40多位海外市場經銷商代表到會。
依諾品牌基因中有先天的市場敏銳度,它總是能隨風起舞,在某個恰當的時候,戰略能跟隨市場的轉向而調整。
包括大角鹿,疫情三年連續高增長之后,也加大了做全球品牌的敘事,并開始全球市場調研。
事實上,不難看出,大角鹿在頂層設計的時候就樹立了全球化的品牌愿景。比如,從出生就是全球化名字,全球化視覺,而且是全球注冊。
不過,現在問題是,出口的中高端市場已經被意大利、西班牙等占據,而中低端市場又面臨印度、越南等企業的沖擊。
所以,留給中國陶瓷企業出口只有兩條路:一是底頭做中底端市場;二是往中高端市場升級,提升出口單價。
2022年,我國陶瓷磚出口平均單價達到8.53美元/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所以,中國瓷磚逐步蠶食全球中高端市場,也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03
源頭工廠
在很長一段時間,陶企的競爭都被輿論塑造成品牌的競爭。
不錯,從商業規律看,品牌是終極之戰。因為品牌無處不在。工廠、產品、服務、銷售規模、企業文化、企業社會形象,都是構成品牌的重要元素。
但是,2023年,陶企的競爭開始滲透到品牌背后產品的競爭,甚至產品背后源頭工的競爭。
今年春季佛山陶博會之后,老牛說大家居欄目在視頻號發了個短視頻一一《經銷商來佛山只找產品,不找品牌》,引起很多企業界人士的關注。
最近兩個月出差,華夏君又發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就是一些經銷商開始頻繁地往江西、福建的工廠跑,就是直接與源頭工廠對接。
這些經銷商有的是做工程磚平臺的,有的做瓷磚工作室的,他們也做一些商業空間。而對接的工廠,既有去品牌化,也有要品牌背書的。
過去,像福建這樣的產區,輕營銷、輕品牌、輕專賣店,直接對接大批發渠道、工程渠道,高效、快捷。
但掌握渠道的大批發商、工程商不斷無底線壓價,加上福建企業又喜歡扎堆跟風,所以,經常會把一個新興的品類以很快的速度干到集體不賺錢。
但這幾年開始有很大變化,一是佛山等產區輕資運營的小而美專業化品牌主動前來,要求配合做些顏價比好的產品,而這樣的產品可以給一些商業空間用。
二是佛山一些頭部流量企業也主動找到福建、高安等地的陶瓷廠貼牌生產,主要是做一些自己工廠不合算做的顏值產品,或者自己做不了的專精特新產品。
三是類似上文提到過的終端工程磚平臺交易中心,以及大大小小的瓷磚工作室,它們都希望連接上源頭工廠,可直接從工廠下單發貨。
四是類似貝佳斯、大板智聯這樣的巖板賣貨平臺,還是會慢慢增多,并且,也是選擇優質的源頭廠家下單發貨。
五是優質的房地產企業及大型工程,也會越來越多地直接物色、對接好的源頭工廠。
所以,當下的競爭,最顯眼的反而是源頭工廠的競爭。而且,可以預料到的是,接下來優秀的源頭工廠會越來越稀缺。今年一季度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亞光質感類瓷磚排產困難的事。
可見,未來高端制造、精益化制造、智能柔性智造是一大趨勢,這一領域的競爭也會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