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前線”系列報道之九十四:
拿著“100萬”老本在北京做品牌,從無到有,是薩米特成就了他
文/周玉梅
在人們的印象中,福建人就是“走天下”的代表。而對于同樣是福建人的李俊林來說也不例外,他解釋道,“福建地少,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去闖。”
早早開始做起了建材的李俊林
從雜牌到品牌,他砸下了所有血汗錢
2001年,李俊林踏上了北京,這片無數懷揣夢想的青年奮斗開始的熱土。
2005年,開始代理薩米特。然而,從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到大品牌的經銷商,李俊林一路走來不易。“剛開始來北京的時候只是做一些便宜的磚、瓷片之類的,后來朋友就介紹我做薩米特。”
盡管初中畢業就開始接觸瓷磚,也在行業里打滾了一段時間,但對于一直做“便宜磚”的李俊林來講,品牌離自己似乎有點遙遠。薩米特恰恰就是個大牌子,因而他也有著自己的顧慮,“我怕做不來。”
在和薩米特廠家負責人多次溝通后,李俊林最終接下了北京的代理。而這對于需要從雜牌轉型到品牌思維的李俊林來說,何嘗不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為了做好薩米特,李俊林把自己在北京打拼的血汗錢——一百多萬都投資進去了。然而,展廳、產品的儲存、以及整個品牌的運營,所有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從零做起,如此一來,這筆資金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光是租下這個一千多平米的的店面就花了七十多萬,只剩下幾十萬,根本不夠用來進貨。”
幸運的是,廠家愿意相信他,再加上親戚朋友的支持,李俊林在閩龍陶瓷基地租下了一千多平方米的地,而展廳只有兩百多平方米。就這樣,以“前店后庫”的形式開啟了他的薩米特品牌之路。
2005年便在閩龍陶瓷基地安家的薩米特
品類齊全,快速跟上時代步伐的薩米特
“一邊賣、一邊進”,薩米特起來了
薩米特在李俊林手上開始起來應該是2008年。
但在剛開始代理的前兩年,也并非一帆風順。因為店里只有兩個員工,所以很多時候作為老板的李俊林都要跟著一起搬磚。大半年過去了,店里賣出了近四十萬的貨。“那時候因為沒錢,沒辦法大批量地進貨。只能一邊賣磚,一邊用賣磚的錢繼續進貨。”
李俊林表示,薩米特的產品特別多,“看產品的時候都把想要的編號記下來了,后來結算的時候發現錢不夠。”無奈之下,只能和廠家商量挑選一些“好賣”的產品回去。
就這樣,“一邊賣,一邊進”,資金慢慢充裕后,進貨也多了。很快,從原來的四十多萬一下子漲到了一百多萬。“06年的時候還是不溫不火的樣子,07年7月就完成了一千萬的任務量,那一年的工程項目比較多。08年的時候,薩米特開始起來了。”對于這段經歷,多年后的今天李俊林依然如同細數家珍般記憶尤深。
“從無到有,從名不經傳到現在大家都認識我,可以說,是薩米特成就了我。”李俊林感慨道,這些年自己從薩米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李俊林眼里,薩米特一直是一個能跟著時代步伐走的品牌:品類齊全、品種更新快、質量穩定。如今,茁壯成長的薩米特已經形成了工程、分銷、直營店三體合一的規模品牌。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發展,李俊林目前已與三十多個分銷商展開合作。而得益于品牌的實力和人脈資源,在工程渠道上也能保持不錯的銷量。
由于產品更新,李俊林今年把展廳的部分區域重新裝修了一番
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