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主題為“打造超級單品”的2023第三屆陶瓷行業產品經理大會在佛山馬哥孛羅酒店宴會廳精彩上演。現場還吸引了一眾行業領導、產品研發經理、設計研發人員等近300人規模的行業專業精英到場參會。
本次活動由華夏陶瓷網、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主辦,歐文萊素色瓷磚特別贊助,佛山市工業設計學會學術支持,鼎維設計丨營銷策劃聯合承辦,樂居家居-新浪家居媒體合作。
·活動現場
活動由四位嘉賓的主題演講主要構成,因而,此次的大會上,每一個嘉賓和內容的挑選,都力求從不同維度為觀眾帶來更專業、更深度的內容盛宴。
其中,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周紅石帶來了《工業設計:從產品創新到產業創新》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文字整理。
文字整理/一天
·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周紅石
大家好!很高興受邀來到第三屆產品經理大會的現場。今天我站在省工業設計協會的角度談談工業設計,從產品創新到產業創新。為什么這么提?首先工業設計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工業革命以后誕生的一種設計思維方法。其實講到設計很早就有,從人類開始造第一個工具,就已經在做設計了,都是在解決問題。工業設計的標準定義,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演化中,世界設計組織在2015年第六次修正這個定義,所以它并不是一個死的定義,而我今天所講的內容都和這個定義有關聯。
01/
工業設計方法論:
最基本的思維是“用戶思維”
首先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工業設計的價值。在企業大家談創新,可能圍繞技術創新、科技創新談得最多,但是在科技創新之外還有一個設計創新。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我認為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
尤其是在技術高度同質化的今天,比如陶瓷行業大家都在做巖板,這個工藝技術都差不了太多,因為都是從國外學習回來、借鑒回來的,這個時候可能設計創新就變得比較重要了。當然有一些產品比如華為的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它可能技術創新就變得比設計創新更重要,所以這兩者一定要把握清楚,在哪個階段,在哪一類品牌,在哪一類產品里面,在哪一類產業里面我們強化哪個部分的不足,解決哪一部分的問題。工業設計最基本的思維是以人為中心,這個是工業設計的方法論。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超級單品,最早蘋果手機出來的時候大家認為這個產品牛,這個產品是革命性的產品,到了今天所有的智能手機基本上都是一塊板子,都是蘋果第一代的雛形。但是我們只看到了產品,沒有看到產品的背后。蘋果改變了手機產業,改變了移動通訊產業,改變了電腦產業,這是我們看到的。但是背后大家可能不了解,唱片工業、影視工業都在被它改變,所以它的創新是一個體系,甚至改變了很多產業。講到蘋果,大家肯定都明白蘋果的品質一直是非常注重的,而且有很多工藝上的創新,整個電腦都在跟它學習。
大家比較熟悉宜家家居,宜家一直號稱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家居企業,為什么?因為它的東西都很便宜,要讓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夠買得起的家具。這個是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宜家的時候拍的,他們給了看了幾個東西,究竟怎么做到的?他們一個邊幾賣49元人民幣,而且可以做到在全世界已經超過20年價格沒有變過。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年前我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水平,我們的收入是多少,為什么這個成本沒有上升?他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家具里面的內部結構既要保證強度,又要保證它的品質,還要讓它的造價非常便宜。這就是設計在想辦法,和技術有多大關聯嗎?沒有多大關聯,就是設計師在想辦法。
Juicy Salif這個產品很多設計師都認識,這個是很著名的工業設計作品,室內設計師也蠻多喜歡去玩這個設計的,是法國的Philippe Patrick Starck經典代表作榨汁機。我認識很多朋友都買了它,但沒有一個人去榨汁,確實太漂亮了,所以大家都喜歡把它放在書柜里。這是因為它從美學的角度把一個產品做到了極致,功能已經被忽略掉了,究竟好不好榨汁,已經沒有人關心了。
02/
五年內從3.6億到32億
東菱高增長背后:從OEM到ODM
這里有一個我們身邊的案例,是佛山一家企業叫做東菱。東菱1988年創立,從0開始,一直到2000年,從0做到了3.6個億,這個過程用了12年的時間。2000年到2005年從3.6個億做到32個億,用了5年的時間,為什么?這個是十多年前我們做的一個研究,問企業為什么會突然爆發式的增長?
他們企業領導說我們沒有關注到這個問題,我們只知道最近幾年發展很快了,但是這個轉折點到底怎么出現的?究竟發生了什么?后來我們在2000年這個時間點里面找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一年他們工業設計中心成立了。原本他們是一個很典型的OEM企業,然后開始向ODM轉型,從OEM穩步增長一直到ODM高速增長,這個轉折點是他的設計創新被充分重視了。這就是他們的一個案例,很有意思。
大家知道用電熨斗的時候有一個痛點,我正在燙衣服突然電話來了,或者門鈴響了,電熨斗放在衣服上結果把衣服燙壞了。國外的解決方案,設計人員去了美國的CISS看到美國一個高科技產品,溫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一個彈起裝置慢慢把電熨斗升起來,這個是用了幾個技術來解決這樣的痛點。美國人不給他們看,更不給他們買一個樣機回來抄襲,他們回來說這個問題我們也得解決,用什么方法解決?
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在電熨斗的后部做了一個斜面,加了一塊配重,燙衣服的時候不用太多力氣,只要一松手電熨斗會彈起來,像翹翹板一樣彈起來,發熱面不跟衣服接觸了,這樣就安全了,只要手一離開電熨斗就會離開衣服,其實用了非常簡單的創新方法,這個就是設計思維。西方人吃早餐非常典型的兩片面包加一塊煎蛋,以前基本上是這兩個產品解決早餐問題。還是東菱佛山這家企業,多士爐出口價格只有4美金,我們調研之前都不知道,真的很便宜,一個煮蛋器賣3美金,東菱創新中心成立以后他們去開發了一個二合一的產品,既然這兩個東西一塊用,為什么要做成兩個產品呢?
它做了一個二合一的早餐機,給美國人開價是12美金,居然美國人接受了,因為美國市場上沒有這樣的產品,美國市場上都是兩個產品,既然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溢價能力就提高了,沒有還價。結果這個產品在當年福布斯雜志上面被譽為最酷的廚房小家電,賣瘋了,賣爆了,成為了超級單品。
所以我們認為4+3等于12,這個公式成立不成立?多出來這5美金從哪里來的?從設計創新上來的。從OEM到ODM到OBM到OSM,從來樣加工到設計開始介入再到創建品牌,再到系統整合,工業設計應該要承擔起系統整合者的角色。
03/
中國咖啡品牌的崛起
源于不斷進步的商業模式設計
我是一個咖啡發燒友,喝咖啡比較多,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剛剛開始雀巢咖啡進入到中國的時候叫做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特別震撼。我記得在某個大學里面在宿舍里面那時候不懂速溶咖啡,也拿著一個鍋子煮,整個宿舍全是咖啡味,所有的人跑到我們宿舍里面問我們在煮什么,怎么這么香?那個時候就是速溶咖啡,速溶咖啡現在在麥德龍一份賣0.6元,他們銷量已經占領了全世界,但是確實味道不算地道。
后來他們出了膠囊咖啡機,把咖啡的品質提高了一個檔次,他也賣貴了合人民幣大概6元。中國一個咖啡品牌三頓半,我第一次見的是一個燕麥奶,喝完以后我驚艷了,速溶咖啡可以做到這么棒,這里面有幾個技術叫做凍干技術,后來我才知道,看到這個咖啡罐的時候大吃一驚,我問他賣多少錢?他告訴我賣7元,比雀巢的速溶咖啡貴了十幾倍,比雀巢的膠囊咖啡還要貴。為什么?是不是包裝上面花了很多代價,這個包裝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阿拉伯數字代表不同的口味,真的很浪費,喝完一杯速溶咖啡把罐子扔掉要多浪費,這個設計師怎么想問題的?
后來我變成他的愛好者以后,發現不是這么回事,首先咖啡喝完以后咖啡罐是可以保留下來的,儲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可以跟廠家去換咖啡,可以換很多很潮的周邊產品。連我們協會有一個小伙子根本就不喝咖啡,經常買咖啡送給我,但是咖啡罐必須要還給他,因為他要換周邊產品。
這個商業模式非常有意思。除了剛才講咖啡罐可以退回去之外,可以換相關的產品之外,這個咖啡罐什么時候回收?其實沒有人知道,他從來也不提前預告的,只提前幾天告訴你后天廣州的某三個咖啡館開始回收這個,有咖啡罐的人拿過來。意味著什么?在它的APP上面所有的用戶經常要去上,去關注它,開始回收沒有?潛移默化中它想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們也不斷地在更新學習,它不斷在給我們洗腦。
這個案例很有意思,首先它的商業模式靠這個把用戶給抓住了,其次它通過環保的理念把自己的形象樹起來了。
雀巢一世界最著名的咖啡品牌,最后向中國咖啡品牌致敬。因為從去年開始三頓半銷量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了雀巢,現在買雀巢膠囊咖啡同時會送你一個塑料袋,這個塑料袋告訴你,所有的膠囊用完之后包括咖啡粉扔到這個袋子里面,掃后面的二維碼會有人上門來收。我覺得我們的商業模式設計已經被國外在模仿了,這是我們的發展和進步。
04/
更高更新的科技不是最重要
設計追求的是更合適
大家知道奧運會有個說法,叫更高、更快、更強,說了幾十年了。我們講科技就是這樣的一個目標。大家有沒有留意,最近兩屆奧運會后面增加了一個:更團結。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在會議開始之前我聽到一位采訪專家講到了這個問題,有沒有采用最新的科技或者最高的科技,我覺得最新最高對于設計而言不重要,我們追求的是更適合。
適合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一味追求最先進。就像我們行業的瓷磚,是不是要把瓷磚下面都要裝上芯片呢?芯片科技含量最高了,而且最好是裝上3納米、2納米的芯片,是不是我們的瓷磚就更好了呢?不一定,包括汽車上的芯片是不是做得越小越好,其實未必,因為汽車整體體量那么大,那點芯片占不了多大的地方,解決問題就好了。
什么是好設計?我們曾經建立過這樣一個標準維度,涵蓋了9個方面,從創新、先導性、人文、環保、交互、公益、美學、經濟、實用9個維度去評價。
我們看一下蘋果是不是好設計?蘋果在有些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方面都做得好。我記得有一年在布魯塞爾出席世界綠色設計大會,當年蘋果產品被評為全球最不環保的產品,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就是倡導每年換一個手機,不斷在換新的,舊的還沒有壞。
我是一個蘋果粉,以前每一代的蘋果都不斷地在換新,這兩年沒換了。我發現我的iphone13用到現在還很好用,現在已經出到iphone 15了,其實真的沒有必要換,但是蘋果不斷促使你在換新,那舊的怎么辦?當時選蘋果我覺得有失公允,但是沒有辦法,是大多數人的意見,蘋果也有很多的理念非常的環保、綠色,換手機還要回收手機,而且用的所有材料90%多是可再利用的,并沒有浪費掉,沒有破壞我們的環境。
就像前面提到的榨汁機有些方面也做的非常好,但并不是每一個方面都做的很好,比如實用性,大家都不那來榨汁了,就沒有實用價值了。這個是佛山的產品,某一年的省長杯大賽的金獎作品,我們不去評價。
我前幾天簡單畫了一下,真的非常有實用價值,其實最重要的價值是它的先導性,對于工業固廢是什么態度?能不能再利用它?他們做了很多思考和實踐,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這兩點是他最重要的特點:產業價值和環保價值,所以能獲獎。但是不是每樣都做得最出色,其實未必。
05/
工業設計協會扮演平臺角色
推動企業設計能力評價體系建設
接下來我講講廣東的工業設計的狀態。廣東工業設計發起在全國來是講比較早的,最重要還是得益于改革開放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協會一直在承擔平臺型的作用,在企業、高校、政府和社會之間扮演自己的角色來推動整個工業設計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在廣東的珠三角地區在全國已經形成了工業設計發展的高地,在珠三角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產業特點,同時在設計上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和各自的特點。所以在2000年左右,我們協會提出了打造粵港澳設計走廊的概念,早于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提出,并且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有幾個跟大家有些關系的,我稍微講一下。由政府主導、協會推動的三大評價體系建設,第一個企業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的設計能力評價體系,從國家級到省級、市級、區級工業設計中心,佛山的政策我們參與制定,佛山市對于工業設計中心,省級也好,國家級也好都有很多獎勵和扶持政策,陶瓷也有一部分企業申請了這樣的資質。今年我們也幫箭牌衛浴申請國家級的工業設計中心,結果還沒出來。
第二個評價體系是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為代表的設計成果評價體系,拋開產品本身的概念,有產品設計組、概念設計組、產業設計組,我們獨創了產業設計組。第三個是工業設計工程系列職稱設計人才評價體系,工業設計從前年開始第一次有了正高級工程師就是教授級的工程師,設計師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
廣東工業設計有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我們的總書記在全國關注到工業設計也是在佛山,2012年他造訪順德北滘的廣東工業設計城,提出希望在800人的基礎上,下一次過來能夠看到8000名設計師。他沒說工業設計師,設計師到底是什么人?在座產品經理算不算設計師?我覺得人人都可以做設計師,哪怕一個家庭主婦你的家庭就是你的設計作品。
我們協會一直在推進工業設計向縱深領域實現拓展,在東莞、中山都在打造自己的平臺載體。我們也有自己的幾個專委會,第一個是體驗設計專委會,第二個是CMF設計專委會,落點在佛山,第三個是設計人才發展專委會,第四個是設計+供應鏈專委會,第五個是綠色設計專委會,這個也是工業設計發展到目前比較多的幾個方向,有一群有情懷、有想法、有擔當的一批企業或者人員他們出面去牽頭做相關的工作。
我們體驗設計專委會在北京一年一度的設計大會,叫做國際體驗設計大會,每年超過8000位現場觀眾,門票從3000元到3萬元不等,每年門票都供不應求,很多人關注這個領域。有主旨演講、設計之夜、專題峰會、實踐工作坊、設計之旅、行業報告,工作坊每年都有幾十上百個。
06/
設計思維應全員普及,
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目標
最后跟大家談談未來,我某一年在德國的一個小城市里面看到的一家企業BRESSER做望遠鏡的,他們老板問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說是工業設計的,他說工業設計我知道,你認識不認識克拉尼,我搞過工業設計給過他100萬,結果就設計了一個作品。
為什么你只有一個產品想到工業設計呢?這些產品是誰干的?他說要么是我干的,要么是我的工程師干的,不是搞工業設計專業的人干的,難道這些產品不需要工業設計嗎?其實真的不糟糕,他后來告訴我,這么多產品里面這個賣的并不是最好的,因為望遠鏡是一個工具,不是拿美學來說事的東西。
美不能解決望遠鏡的問題,克拉尼太有自己個人的藝術色彩,他有自己的個性,包括上面還有他的簽名,賣的并不好,是不是超級單品?他說是往超級單品打造的,把大師的簽名還要印在產品上面,但是賣的最糟糕。
所以大家想清楚,我們怎么打造所謂的超級單品?福特汽車×IDEO,汽車工業化的始祖就是福特汽車,IDEO是全球最大的設計公司,我女兒曾經在福特工作過,她告訴我一個非常讓我吃驚的事實,她說每一天到福特來上班的IDEO的設計師有200個,IDEO的設計師可能有1000人,其中有200人每天要到福特公司上班?為什么?這個是福特的總裁,現在已經退了,他提出一個概念:全員設計思維。
這就是為什么我剛才講到設計師家庭主婦都可以做,我女兒剛剛去到福特的時候她是臨時調到一個新成立的部門就是培訓部門,上至總裁下至生產線的工人,這里用的是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我剛剛開始講到定義的時候提到的發現問題,挑毛病,就是設計師的本能,設計思維就是要有挑毛病的勇氣,不能只挑,還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提出來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設計思維在全員普及,讓每個人都具備設計思維,而不僅僅是設計師具備設計思維,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目標。
07/
預制菜是典型的工業化思維
工業設計賦能順德美食走向世界
最近兩年大家AI講的比較多,我上次和老牛去調研的時候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其實AI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工作了當然這些工作離不開人,我昨天在重慶參加一個AI設計大賽,AI被什么人所用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大家一定要堅信這一條理念,AI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它確實能提高我們的效率。
大家看到這個頭枕就是參數化設計,出來以后就可以生產制造了,只要把尺寸定義好。這是我曾經嘗試過的一個小小的5分鐘做的設計,就輸入幾個關鍵詞:意式咖啡機、便攜、金屬、紅色、復古風,就出了一組這樣的圖案,我在其中找了一個方向,第二組圖案出來了,再挑一組方向,最后一個圖出來了,前后過程花了5分鐘,確實是讓人吃驚的,當然能不能解決產品設計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咖啡機設計的問題?肯定解決不了。
但是從出創意的角度它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軟件賣6萬元,很多人說貴?我們請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天天畫這樣的圖,要不要給6萬元,這個可比一個孩子畫出來的效果圖多的多,所以6萬元不貴。大家要關注這個領域,但是也一定要頭腦清醒,它是被人訓練出來的,所以我昨天也見識了幾位訓機師,就是怎么和電腦互動,讓AI能夠更好的為自己的創作服務,大家還是要關注這個領域。
這個是我4年前做的項目食物設計,很有意思。當年佛山順德區每一年給我800萬的資金讓我開展一些工業設計的活動,有一年我在800萬中間拿了70萬出來做食物設計,順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的美食之都,食物設計一定和美食有關,但是遇到的反彈非常大。
第一個政府層面,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從工業設計角度來理解食物設計?我說這個和工業設計有太大的關系了。食品從一產農業來到了廚房里,被各種工業品牌加工,到了餐廳里面,吃飯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工業品,從地磚到家具、空調、燈光,接著到了上菜,服務員進來換骨碟、介紹菜品,什么時候買單,這些不要設計嗎?包括我們的品牌,我們的環境,我們的推廣等等,從頭到尾都需要設計,但是一個設計把一二三能夠串起來就是設計這兩個字,所以這個領導不說什么了。
行業開始說了,我們順德美食已經很牛了,你找一群外來人員給我們推廣外地的美食,我說不是推廣外地的美食,是把外面的經驗借鑒過來給順德的餐飲業。順德美食確實好,但是順德美食走在紐約,走在東京,走在巴黎,見過順德美食嗎?見不著的。但是蒙古美食不牛,沒有你牛,但是我們見過小肥羊。上海美食沒有你牛,我們見過鼎泰豐的包子滿世界都有。隔壁的江門沒你牛,江門一個喜茶打遍全中國年輕人,憑什么?
憑的就是工業化的思維,你老是跟我說順德美食講火候,講原材料,講水,甚至講廚師的心情,這個還是我們工業時代或者后工業時代的產物嗎?要不要以工業化的思維來做餐飲業?所以預制菜的提出,預制菜就是典型的工業化思維。
以上是我本次演講的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