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K型時代:
企業稟賦不同形成分叉走勢
2021年跨年夜前夕,吳曉波發表年終秀演講,他對2022年的預見是“K型時代”。
什么是“K型時代”?簡單理解就是行業的劇烈分化,利益集中在少數玩家手中。
吳曉波舉的K型復蘇最生動的案例,就是2022年春節的電影市場。
那個春節期間,受“就地過年”等利好政策刺激,全國電影票房創下史上新高,突破80億元。
而分食這塊盛大的“春節蛋糕”的有七部電影,分別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涌》《新神榜:哪吒重生》和《熊出沒·狂野大陸》。
其中,唐3和李煥英的票房分別是36億元和28億元,一口氣吃掉了總票房的80%。
所以,當其時,吳曉波說“本輪復蘇,不是V型,也不是U型,而大概率將是K型,也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從此揚鑣不再見。”
那么,“幾家歡樂”是指哪幾家呢?首先當然是指在“贏家通吃”定律下的頭部品牌越來越大。而中小品牌如果創新力不足的話,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被洗掉。
而另一方面。2021年、2022年“專精特新”一詞也提上政府、企業的議事日程。
這是因為,未來可能“唯有偏執者才能生存”,“唯有偏執者才能走在K型時代曲線上”的觀點被普遍認可。
“K型時代”非常殘酷,它是一個洗牌的時代。但“K型時代”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可能性。

所謂“k型時代”,其本質主要在于兩個字“分化”,即在同一個經濟環境下,一部分企業規模越做越大,一部分企業規模不斷萎縮;一部分企業品牌日益高端化,有附加值,毛利率高,一部分企業日益去品牌化,走向材料化,毛利率日益低。
“k型時代”除了企業/品牌分化,產業也開始分化。一部分產業上升(比如新能源、大健康產業等),一部分產業下行(比如傳統汽車產業、房地及相關的陶瓷建材產業等),由此形成分叉走勢,類似于字母k的特征。
02.
M型社會:
中產階層集體塌陷“返貧”
2022年12月30日,吳曉波繼續發表他的年終秀演講一一主題是“發光吧,勇敢者。”
這一次,吳曉波重點輸出了“M型社會”的概念。

2006年大前研一出版了《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以下簡稱《M型社會》)一書。作者在書中提出:“社會正逐漸形成一種雙峰結構,高收入和低收入階層各居兩端,中產階層向下沉淪,如同M型一般。”
“M型社會”這一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美國管理學家威廉·大內提出。大前研一對日本“M型社會”有四個判斷依據:少子老年化、高儲蓄率、長期貨幣增發、階層板結。
為什么中產階層會“向下沉淪”一一塌陷呢?作者分析認為,普遍而言,人們有兩部分收入:一是職務收入,包括打工和創業所得;二是財產收入,通過打理基金、股票、房產賺的錢。
但1990-2006年,日本的中產階層職務收入增長停滯了。2023年開始,因為經濟復蘇乏力,中國中產階層職務收入也可能出現長期停滯。
所以,接下來中產階層財富波動主要發生在財產收入上面。
但是,過去20年,也是中國房地產的黃金20年,中國高凈值家庭房地產占比60%,日本是35%,美國25%;而股票基金等權益資產中國高凈值資產占比只有5%、日本10%、美國35%。
可見,中國中產階層及高凈值家庭房屋資產占比過高,保險類資產,股票、基金等權益資產配置過低。
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一書中警告那個時代的日本人:這并不是經濟不景氣的一時之象,而是日本經濟正在進入持續衰退的表現:
“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M型社會”也是相對于紡錘形社會而言,后者是公認的最好的社會結構。即中產階級占大多數的社會才是安定的社會。
M型社會實際就是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這樣的社會長期下去得不到改善就會產生各種社會動蕩,整個經濟增長的恢復將遙遙無期。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就是這樣的背景。美國及拉美國家都是處于M型社會。
“拉美陷阱”實際上也是指中產階層塌陷之后,貧富階層之間形成巨大的鴻溝。
相對而言,歐洲、大洋洲等目前還是以中產階層為主導的國家,所以社會比較穩定。

?
03.
認知決定品牌未來:
K型時代+M型社會生存之道
首先“K型時代”中小企業應走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中提出的(產品及品牌)聚焦和差異化之路。
其次,在“K型時代”,一方面流量型企業應該堅持低成本戰略,依靠集約化經營模式,把企業規模持續做大;另一方面,專業化小而美品牌應該堅持以價值經營為導向,走品牌化運營路線,徹底擺脫價格戰困撓。
再次,M型社會,少數中產人士走向富裕階層,大部分中產人士“返貧”,導致整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由此引導日常生活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對企業而言性價比高的產品才能更好的生存。
再次,M型社會,雖然少數人掌握了社會的大部分財富。而且,在長期貨幣增發下,有錢人利用財技致富會更加有錢,故整個社會財富依然在聚焦效應中。
不過,由于掌握財富的人始終占少數,所以,支撐整個實體經濟基本盤運行的,依然還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剛需階層。
換言之,在M型社會,整個市場空間留給高端品牌的量始終有限,留給差異化品牌的市場總量也有限,但整體處于增勢。而大量的需求還是由處于收入中低層的剛需人群提供。
就目前來講,整個世界正處于康波周期的衰退期,在沒有新一輪的科技爆發之前,包括在俄烏沖突、中美對抗結束之前,大蕭條似乎無法避免。
對于我國1.09億的中產階級而言,在這輪危機當中,能否保持住自己的位置,是走向富裕群體,還是大量回歸中低收入階層,這確實既是每個家庭的問題,也是當下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