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收縮,銷量下降,產量減少,新局難開,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勢,理性的行業中人都不得不接受“產業衰弱”這樣一個事實。
不錯,“產業衰弱”首先是需求的遞減。而需求下來,直接的后果是研發投入的減少。而研發減少,新產品減少,技術創新得不到保障,這勢必最后削弱整個行業“反替代”的競爭力。
也正是在這樣行業發展前景根本性改變的背景下,陶瓷行業整個產業鏈生態開始悄悄地改變,而“延伸”與“觸合”則成為兩個關鍵詞。
01
大賣場變臉:
從總部基地到中陶城
3月6日,中國陶瓷城集團2024年經營發布暨中國陶瓷衛浴總部案名升級發布儀式,在中國陶瓷衛浴總部陶瓷劇場三樓多功能廳舉辦。
這次發布會最大的亮點是,從2024年開始,中國陶瓷總部全新升級案名為“中國陶瓷衛浴總部”,將重點引進衛浴、門窗、新材等企業。
未來,中國陶瓷衛浴總部將是一個以陶瓷、巖板、衛浴、門窗、輔材為主業,同時具備文創、藝術、動漫、設計氣質的產業園區。
而早在年前的1月27日,中國陶瓷城也發布“陶瓷衛浴品牌首店”全新定位,同步啟動了首批21家陶瓷衛浴品牌首店。
但歷史地看,中國陶瓷城從2002年開業實際就是瓷磚+衛浴。而且,佛山陶博會全稱也有“陶瓷及衛浴”的表述。
這兩三年中,由于瓷磚板塊的行業性收縮,加上疫情對出口的影響,倒逼中國陶瓷城還在準備更大幅度的橫向延伸,比如,試圖引進定制家居品牌。
早在2019年4月19日,中國陶瓷城舉辦“無定制不產業——行業大咖對話全屋定制進化論論壇”。
到2023年6月28日,中國陶瓷城又舉辦了一場“定智未來——2023定制家居發展峰會”。
但好在無論“中陶城”還是“陶瓷總部”,由于面積并不算大,所以還能堅守產業定位,而不是像紅星、居然那樣要開始賣家電,做餐飲等。
而實際上,由于疫后出口的恢復,中國陶瓷城作為陶衛中高端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的地位也逐漸恢復。
02
“陶瓷+N”模式:
試水者越來越多
賣場、平臺業務板塊的延伸、融合,只是產業鏈裂變的一個縮影之一。
回到企業層面,在產業衰退的大背景下,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主流企業,也都在抓緊布局第二增長點。
比如,最近到新明珠集團總部,參觀新裝修的展廳就看到,里面已布置了軟瓷、碳晶板等新材。
另據消息,新的一年馬可波羅有三大變化:一是將L&D陶瓷定位為集團最高端品牌;二是加大對復合工藝及質感磚、美學磚的投入;三是開始對新材料展開布局。
帝歐家居旗下有帝王潔具和歐神諾陶瓷兩個品牌。3月5日,帝歐家居(002798)在回答投資者問時表示:
公司在2019年開始拓展工程端全屋定制業務,2023年在零售端開始全屋定制布局業務,部分經銷商產品包含衣柜、櫥柜、陽臺柜、榻榻米、全景門。就差與帝王潔具產品的融合,這里可能涉及到部分終端帝王潔具經銷商的市場保護等問題。
目前,公司衛浴板塊的定制業務已發展到3.0階段,前端數字門店到公司信息化系統全線銜接,打通了定制終端與工廠,銷售與生產供應流程。
2021年上市公司天安新材收購了鷹牌陶瓷集團后,馬上在集團業務內容板塊,將天安新材的環保科技板材、瑞欣材料產品系統納入,快速實現墻地專家的轉變,以全新店態“鷹牌生活家”布局大家居零售,致力為消費者提供環保裝配一站式墻地解決方案。
接下來,2022、2023的兩屆廣州設計周上,鷹牌生活家的展位都是主打從“墻地專家”到“陶瓷+大家居”雙軌并行。
為支持鷹牌陶瓷轉型大家居,這兩年母公司天安新材還成立了一個中臺公司“天安集成”,其業務是將材料轉化為部品,打造裝配系統,支撐一站式墻地解決方案。
三年來,“鷹牌生活”通過持續推出產品品類,加速終端落地多品類集成模式。目前,在瓷磚基礎上,已經融入墻板、地板、防火板、質感墻衣等家居材料,增加了客戶的選擇面。
03
“發泡陶瓷”崛起關鍵:
從基礎材料到裝飾材料
2023年12月20日,位于江西省德安縣東風路328號的德安縣政務服務中心新大樓正式對外開展服務。項目為兩棟大樓,大樓外墻面和室內地面都使用了東鵬無機生態石達1.6萬平方米。
作為這些年來東鵬重點打造的第三增長曲線一一新材料,無機生態石,比如大理石干/濕法系列、花崗巖系列和水磨石系列等,可代替三材一一天然石材、陶瓷和人造石材,滿足室內/外墻地面裝修需求,尤其適合市政場館、商業地產、科教院校、康養醫療等項目。
除了江西德安縣政務服務中心新大樓,東鵬生態石還進入到了山東棗莊雙子星城市廣場、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游客中心等多個地標項目中。
東鵬江西湖口基地生產車間
2022年6月30日,總投資20億元的湖口東鵬新材料項目一期正式投產,當天活動邀請了全國各地150余名經銷商參觀。全部二期項目全部建成達產達標后,可實現年營業收入30億元。
無機生態石是采用常溫固化免燒工藝,通過高頻振動成形、無機凝結,實現材料循環利用,單條生產線可消化各類廢棄資源達2.5萬噸。
此外,東鵬也有生態軟瓷項目。2023年,作為中國國家館室外裝置 “ 宜居·迷”的裝飾材料,登上了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的舞臺。
2019年,金意陶正式提出“一核兩翼”的企業戰略,培育第二增長曲線。“一核”是雅光磚、大板、大理石瓷磚等;“兩翼”是指金綠能新材和凱萊仕巖板家居。
其中,金綠能指發泡陶瓷,早期定位是建筑隔斷,但因為性價比弱難以推開,后來改為深加工的構件線條、藝術鏤空、藝術浮雕等,產品性價比高了,也就逐步有了市場。
金綠能升級后新展廳
尤其是農村自建房市場,發泡陶瓷做門窗裝飾用構件線條,取代傳統的鋁合金、水泥、木制、Pu、GRG(預鑄式玻璃纖維加強石膏板)、EPS等,特別有優勢。這一輪發泡陶瓷的真正崛起,就是農村自建房市場拉動的。
發泡陶瓷是以陶土尾礦、陶瓷碎片、河道淤泥等工業固廢為原料,通過數控發泡技術處理,經過1200℃高溫煅燒而成的高氣孔率低密度閉孔陶瓷材料,已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鼓勵類產業,屬于《碳達峰實施方案》中國家推廣應用的綠色低碳產品。
發泡陶瓷具有輕質、高強、易造型、隔音、防水、防火、安裝便捷等特點,其從基礎性材料向裝飾性材料轉變,令其近年在外墻裝飾、建筑內墻、隔斷、藝術背景、隔音屏障等領域大顯身手。
因為發泡陶瓷找到了方向,去年這一領域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投資小高潮。包括一度停擺的碳歌新材去年也恢復了運營。而金意陶在景德鎮的發泡陶瓷新線也即將在今年6月份投產。據悉,該線依然是輥道窯,與科達制造共建。由于新線單位產量大幅增長,使得總成本可直降20%-30%。
04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不熟不做”還對嗎?
2024年,從開工近一個月的終端市場表現看,陶瓷行業銷售、產量、毛利率、凈利率的下滑依然深不見底。故而,未來主流企業尋找第二、第三增長線的故事會一直講下去。
3月5日,蒙娜麗莎集團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廣東蒙娜麗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投資集成電路、半導體等科技產業。
集成電路、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目前被國家視為戰略性產業,并展開大力扶持。可見,眼下正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窗口期。
但是,也應該看到,如果企業選定的所謂的第二、第三增長曲線不是陶瓷相關產業,那么依著“不熟不做”的原則,所有走出陶瓷圈跨界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都存在很大投資風險。
2月26日,華夏陶瓷網刊發的《2024,陶瓷行業投“鋰”雙雄遇坎》一文就披露,“陶瓷圈“鋰業”雙雄跌落神壇,2023凈利潤均大幅下降”。其中,根據預告,由于原料漲價等原因,道氏技術凈利盈利只有3300萬元-4300萬元,同比降50.11%-61.71%。而且,2022年道氏技術凈利潤8618.94萬元,同比下滑84.66%。
同樣,由于碳酸鋰價格大幅走低,科達制造被參股公司的藍科鋰業拖累利潤腰斬,歸母凈利潤為21.50億元,同比下降約49.42%。
所以,“未來二三年,道氏技術和科達制造兩個擁有“鋰概念”的上市公司利潤、營收都會繼續承壓。”
這樣的前景,或許就是那些“已忘初心”、“盲目為上市公司高增長業績買單”者應該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