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德利豐巖板南京旗艦店開業。這一天適逢“小滿”節氣,活動以“巖下生輝·豐享奢居”為主題。
從發回的報道看,金牌企業、德利豐企業董事長羅志勇親臨現場。一同出席的還有德利豐品牌總經理朱春放、德利豐南京服務商徐金勝。
這條消息傳遞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是,作為金牌企業、德利豐企業的董事長羅志勇,直接上一線了。因為此前在金牌企業瓷磚板塊的業務上,還真沒見過羅總有這么拼。
而再看看其他行業大佬,像羅志勇那樣,親自謀劃、統籌巖板家居品牌的也是鳳毛麟角。類似的只有新錦成集團董事長、新巖素事業部總裁何成健。
今年開年后,我每次去廣州南站都會看到德利豐巖木定制的廣告,而最近好像已換了新的廣告,訴求是《陶瓷巖板》國家標準的起草者。
有定制家居新媒體評論道,德利豐獨創性提出了巖木美學的概念,巖板+木作混合雙打,給高定市場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我的印象中,德利豐也是行業中第一個真正將巖板往定制家居方向做的企業。這方面其實羅志勇在德利豐一開始的時候,就向它注入定制的基因。
德利豐創辦于2017年,這一年的下半年正是金牌企業引進意大利設備建第一條巖板線的時候。當時可以給德利豐對標的也只有做進口西班牙的德賽斯巖板。
所以,德利豐創辦的那個時候,市場部的人就往外傳話說,老板叫我們不要跟陶瓷行業打交道。他們解釋說,德利豐是定位家居企業,盡管其實一開始大家都在賣板。
只是德利豐與其他巖板品牌不同的是,其他巖板品牌賣著賣著就又習慣性賣板了,尤其讓巖板瓷磚化,進入瓷磚經銷商渠道鋪地上墻。
而我印象中的德利豐卻不同,它似乎一直沒忘初心,賣板只是初期流量的需求,而做巖板家居才是品牌的定位。
會看的人,也可以從其品牌敘事中看出來,到目前為止,德利豐產品矩陣是以巖板為主體,巖板衛浴、巖板櫥衣柜為配套。而從生產端看,木作及鋁板工廠也是德利豐的優勢。
而與之相應的是,德利豐眼下重點發展的經銷商也是以石材加工商為主,他們都有成熟的巖板加工能力。
關于陶瓷企業轉型做巖板家居定制的事,我曾經問過很多行業人士,絕大多數都認為做不了。有些人則認為是投入的問題,認為起步就得準備一兩個億。還有些人則認為應該收購定制企業來做。
所以,從行業氛圍來講,德利豐似乎已成了孤勇者。與大多數同行的想法不同,羅志勇就是要鉚定“巖板家居定制”這6個字來做。
當然,據我所知,就在前兩年德利豐做得已經很順的時候,整個金牌企業都準備往巖板家居方向轉,但我們知道,其實當下傳統陶瓷企業整個運營系統已經非常固化、老化,要帶著大批錙重小跑趕路談何容易。
所以,今天關注德利豐的意義還在于,首先,陶企轉型這么重大的課題,老板必須有認知的深度。轉型的前題是老板選擇了“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而不是“看見才相信”;其次,轉型得做頂層設計,只有老板深度參與,這件事才靠譜,不會中途走樣;再次是,轉型需要有綜合實力,得家里有礦;還有就是轉型要all in,全力以赴。甚至要看你敢不敢把傳統的業務慢慢淡化。
最后,我想說的一點是,當下的巖板領域,無論進口代表德賽斯,還是國產代表德利豐,其商業模式均是推巖板全案設計、交付。巖板進入空間,有優勢的地方應進則進,比如樓梯、飄窗及別墅等的地下空間,等等。
還有就是做全巖應用櫥衣柜,廚房本身是水區,而在南方梅雨季節(回南天)衣柜也容易發霉,所以,做全巖櫥衣柜是有必要的,只是造價會很高,只能走高端路線。
我注意到,今年包括德利豐、順輝天成、薄士薄瓷等都在推全巖空間應用。我認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個方向都是對的。因為它涉及到行業培育期的商業模式問題。
很顯然,只有全案才有高客單值,才能吸引有能力的大商加盟。而只有大商的加入,才能快速拉動一個行業的發展。
至于德利豐這樣的開路者,最終能不能完全進化成一家定制企業,眼下不應該是我們是關心的。
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路上,且是在“做難而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