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消費品質量分級 陶瓷磚》
再開專家審查會
2025年3月13日,全國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9)在佛山組織召開了《消費品質量分級 陶瓷磚》等三項國家標準審查會。
咸陽陶瓷研究設計院常務副院長、標委會副主任委員白戰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會長繆斌、佛山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中心黨委書記冼志勇、標委會副主任委員尹虹、張旗康、徐熙武、秘書長王博等80多名委員以及相關檢測機構、企業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標委會副主任委員尹虹主持。
冼志勇表示,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消費品質量分級 陶瓷磚》作為重點項目,旨在激發企業創新與質量提升,促進消費升級,培育“優質優價”市場環境,引導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提升企業競爭力,助力陶瓷行業轉型升級,推動產品走向中高端和國際市場。
他同時表示,希望未來標準的發布能切實促進消費市場良性競爭,推動高質量產品的發展。
繆斌表示,在國家提倡標準引領高效發展的大背景下,消費品質量分級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根據國家現代化質量體系在國標的基礎上分出AAA國內領先水平、AAAA國際先進水平和AAAAA國際領先水平三個等級,對行業由“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升級及其下一步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他希望,各位專家嚴格審查標準內容,保證標準高質量和可實施性,為陶瓷磚產品質量分級市場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白戰英強調了消費品質量分級的“技術提升、拉動消費、拉動投資”三重意義:
一是促進企業通過細分市場來適應消費者需求從而引領產業技術提升;
二是細分市場區分產品使用場合精準服務從而拉動消費;
三是為滿足技術提升、更新的設備拉動投資。
他指出,陶瓷磚試驗方法系列國際標準在不斷更新,標委會應加快提高國際國內標準一致性程度,規范陶瓷磚產品質量的檢測,提高產品質量,促進陶瓷磚產品對外貿易交流。
會議認為,《消費品質量分級 陶瓷磚》國家標準作為“兩個方案”的重點標準,切實踐行了《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屬于消費品以舊換新領域。
會議重點對陶瓷磚和輥棒印的定義、斷裂模數的分級指標、吸水率均勻性的定義和分級指標要求、防滑性能靜摩擦系數分級指標、有釉、深色產品的表面耐磨性能和耐污持久性分級指標、拋光表面產品的抗化學腐蝕性分級指標、陶瓷磚表面輥棒印的測定方法、陶瓷巖板可加工性測定的切割工藝等內容展開深入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
02/
“瓷磚十大亂象”源于極限“內卷”
政府/協會出手防止“市場失靈”
明天就是3.15了,有自媒體“建材何叫獸”列舉了以下我們行業“瓷磚十大亂象”,讓大家看看,“哪個最該曝光嚴查”。
這“十大亂象”是:以次充好、質量低劣、假“廣東磚”、標準造假、品牌假貨、虛假宣傳、招商騙局、合同套路、網購陷阱、炒貨串貨。
如果要說“亂”,過去四十多年來,可能真還沒有哪幾個節點有現在這么“亂”的。而這個“亂”的根源就兩個字一一內卷。
什么是內卷?內卷有四大表征:一是產能擴張遠超市場容量增長,引發惡性價格戰;二是“造產品容易,賣產品難”;三是“低端同質內卷”,“中高端供給不足”;四是要素投入邊際收益遞減。
“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為要素投入的邊際收益遞減,直至邊際收益降至零或變為負值。于是,企業為了能繼續“留在牌桌上”,就必然違背初心,失守底線,不惜以犧牲質量換銷量、保利潤。
而這種國民經濟生活中的“亂象”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個最好的證明就是,反“內卷式”競爭,首次出現在剛剛結束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事實上,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最高決策層之所以牽頭“內卷式”競爭,是因為這類競爭方式雖然短期內能吸引流量,但長期來看,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難以進行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
而且,“內卷式”競爭導致行業自身發展能力受限,以及由此帶來的客戶服務體驗下降等問題,不僅反噬企業利益,還會破壞行業生態。
特別是像瓷磚這樣的傳統行業,如果一味地“卷”下去,很多非優勢應用場景就會逐漸被新材替代。
03/
陶瓷磚“質量分級”
滿足分層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
“內卷式”競爭本質是市場機制失靈與政策扭曲疊加的結果。以瓷磚行業為例,我們以民營企業,自由競爭為主。這在市場短缺時代,非理性擴張的產能輸出,市場不缺買單者。而進入過剩時代,雖然擴張趨于理性,但如果任由行政分割,行業進入門檻不一,如有些地方準許燒煤,有些地要集中供氣,有些地方要用天然氣,如此不能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必然加劇“內卷”,而且是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嚴重破壞行業生態。
而小編認為,《消費品質量分級 陶瓷磚》國家標準的制定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它至少有以下幾個效應:
一是引導企業推動產品滿足分層市場需求,尤其是有條件的要實施產品高端化、品牌高端化戰略。而不是扎堆鎖定在低質、低價競爭賽道;
二是通過國家質量分級標準的剛性背書,可以有力地引導企業由追求單一“規模利潤”,搶奪剛需“存量蛋糕”,轉向通過“質量升級”,向“價值挖掘”,滿足消費升級增量市場的需求;
三是可以倒逼國家、地方產業政策施行更加精準。比如由唯一的單位能耗標準,向多元標準,比如產品價值能耗標準、納稅能耗標準等方向延伸;
四是推動企業將發展重心正從價格競爭轉向產品+服務全案價值競爭,滿足客戶更好的消費體驗;
五是引導優秀企業經營由規模勢能驅動、價格桿杠驅動回歸產品創新驅動、差異化戰略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