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儒雅的溫商,一副謙恭的笑容,握手時雙手緊握著你的手,佛山市金尊玉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南順芝是一個容易讓人記住的人。
南順芝個子小膽子大,為姐姐打工時,他果斷轉型,由零售商轉為批發商,17歲在溫州做到銷量七八百萬;在遼寧營口,他憑借良好的市場預判能力,僅憑四五十萬的身家就做到年銷售1000多萬元,超過了在當地經營多年的溫州同鄉;在遼寧沈陽,他敢拿別人不敢拿的店面,年銷售做到了六七千萬元;一個人闖佛山,微晶石、全拋釉、拋晶磚、大理石瓷磚,戰線全線拉開的他準備在10年內把金尊玉做成行業前五甲……
他癡迷于產品研發,他市場預判能力超強,他不用看底坯就知道瓷磚是哪家工廠生產的,他說陶瓷是一年比一年好做……他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同村同宗的同鄉,他是實實在在從市場摸爬滾出來的瓷磚銷售的專家(簡稱“磚家”)。

總是以笑容示人的南順芝

南順芝在同事拿來的單據上簽字
每天早上9時,南順芝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作為一名70后老板,南順芝很守時,與客戶約定見面的時間他從不遲到,到公司上班他也從不遲到——雖然作為老板他不用打卡。
用一個小時處理完營銷中心的事情后,南順芝便從位于紫南村的營銷中心,驅車經龍灣大橋,前往西樵的工廠,然后在工廠一直待到晚上。南順芝開的是一部跑車,他喜歡開快車,一不留神就超速了。有同事曾打趣他,問他有沒有開過時速三百公里,他老老實實地回答,說年輕時經常開到一百六七十的時速,但現在不敢開那么快了。說這話時,1977年出生的他,臉上照例帶著謙恭的笑容。
通常,如果營銷中心沒有重要事情,或者不需要南順芝在各種單據上簽名的話,他會在早上9時就到達工廠的辦公室。南順芝有兩處辦公室,一處設在營銷中心二樓,一處設在工廠辦公樓三樓。他在工廠待的時間,遠遠多于在營銷中心的時間,在金尊玉剛開始生產樣品的時候,南順芝一天在工廠要待十幾個小時,有時直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
南順芝特別喜歡跟研發、設計人員待在一起鉆研產品,他對鉆研產品有點癡迷,有同事甚至稱他為“陶癡”。他說,“要把握好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好賣。”南順芝對產品花色很敏感,因此金尊玉生產出來的產品一般都符合市場銷售需求。
南順芝對瓷磚了解得很透,做經銷商的時候不用看磚的底坯就知道是哪個牌子的磚,他說,“同樣的一款磚,大致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廠做的。我看了這么多年磚,是這個行業的‘磚家’。”
二十多年來,南順芝什么其他行業都沒做過,他是專業“玩陶瓷”。但是,南順芝的“專業”是指銷售,陶瓷的生產、工藝他還不算太在行,所以現在還需要補課。他說,“做到老,學到老。”
金尊玉的銷售,以及客戶開發,南順芝交由三位副總負責,他自己一般都在工廠,盡量不應酬。有大客戶來了,或者有大的專賣店要開,南順芝也會應邀與客戶見面。
“陶癡”南順芝不是不懂銷售,他是經銷商起家,實在是太懂銷售了,所以他放手讓副總們去做事。在陶瓷銷售上,南順芝是一個經驗豐富、戰果累累的實戰型“磚家”。
為姐操盤,兩年半銷售翻四倍
南順芝的老家浙江溫州樂清市,是溫州最富有的地方。
1992年,南順芝初中畢業了,幫做陶瓷經銷商的姐姐打工。當時姐姐代理的品牌有古灶、醒群、金舵。那時,姐姐只有兩個店,一個店才13平方米,兩個店26平方米。因為地方小,只能擺最傳統的斜板,沒有今天的模擬間。姐姐從150mm×150mm的白磚做起,第一年只賣了一兩百萬元。
說起市場好不好的話題,南順芝說:“那時的陶瓷還算好賣,不過也難做。我做陶瓷23年,沒有一年說好做的,每一年都很難做,就是這樣一步步做過來的。而且,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好做,沒有說哪一年比前一年難做。”
南順芝這樣說自有他的道理。自他操盤以來,姐姐店里的銷售額上升很快,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成了當地最大的經銷商,一年能銷售七八百萬元。
這當中,南順芝的作用巨大。首先,他改變了銷售模式。姐姐當時是在溫州從別人手上批發瓷磚,南順芝加盟后,自己來廣東直接拿貨,回去再批發給別人,從零售商變成批發商。他說,“我到南莊來拿貨,找的是新中源、樵東、醒群、古灶,當時主要是從這幾家企業拿貨。”
除了找產品,南順芝還負責銷售。當時他們做批發,業務范圍覆蓋整個溫州地區的縣、鎮,南順芝自己開著帶斗的柳州五鈴出去發板,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所以,他對市場了解很透,對產品了解很透。
1997年,姐姐在溫州最大的批發市場甌海裝飾材料城又開了一個店,投入了300萬元左右。展廳不大,兩三百平方米,但倉庫大,有兩三千平方米。
1998年左右,姐姐的店里就買了最新款的廣本,南順芝就用這樣的車送板,并且還配上了專職司機。
困難的時候也有。從廣東發貨過來,是走海運,海運不能直接運到樂清倉庫,只能到達甌江口,要在海汊子大船換小船,小船可以靠到倉庫的岸邊。溫州下雨天比較多,一下雨,在大船上蓋都來不及。當時沒有集裝箱,陶瓷都是散裝的,品種還很雜,紙箱爛了。雖然換船的時候還能勉強一箱一箱地抱,但運到倉庫就全是爛糟糟的,賣相不好看。有空時,南順芝就在倉庫清理。
商人重利,給姐姐打工,虛歲17歲(實歲15歲)的南順芝,第一年的年薪是一萬五,第二年是兩萬五,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都是二十萬。他說,“我當時一年創造價值幾百萬。”
對于姐姐,南順芝一直是感激的,他說姐姐是領他入行的師父。如今,姐姐仍然是溫州樂清最大的經銷商,當然也是金尊玉的經銷商。
思路領先,小兄弟營口超過老大哥
一直做到2002年,姐姐的公司規模在溫州算可以了,南順芝就準備自己創業了,店鋪則交給外甥們打理。
本來南順芝是想去哈爾濱做生意的,一個福建老板叫他去營口。后來,南順芝在營口發家了,他一直稱對方是他生命中的貴人。
因為資金不足,南順芝去營口考察,拉過去的貨還放在朋友的倉庫里。當時營口是整個東北最大的陶瓷批發市場,不少老鄉在那里,生意比較好。那時,營口幾家大批發商,一天賣150萬還算沒生意。他說,“我拿了四五十萬去,跟人家競爭,簡直是……”
但是,誰也沒想到,沒什么本錢的小兄弟南順芝,竟然很快在營口站穩了腳跟。
南順芝剛去的時候,營口的陶瓷市場正好慢慢轉型,從低檔的便宜的瓷片如250mm×330mm、150mm×200mm,轉為賣250mm×400mm、300mm×450mm規格的。規格大了,檔次也高了,但那些溫州老鄉思路還是有些改變不過來,所以他們經營就有困難。
南順芝是船小好掉頭。他用六萬八買了個108平方米的店,“因為我們小,沒錢,一個店一年就裝修八次。”有人說他傻,為什么裝八次?南順芝說,“感覺裝得不對就再裝嘛。”就這樣,南順芝的時代陶瓷一邊裝修一邊營業。
當時,南順芝代理的是溫州一個比較有名的品牌美迪陶瓷,此外還有廣東的幾家私拋廠的磚,一年賣了四五百萬的貨。
但是,做批發利潤很低,800mm×800mm規格的拋光磚,批發給客戶,剛開始還能賺兩塊,后來變成800mm×800mm規格的賺一塊,600mm×600mm規格的賺五毛,300mm×450mm的瓷片賺兩毛,一年賣七百萬也掙不到錢。
前三年都賺不到錢,但這也不影響南順芝擴大經營規模。2003年,他又買了一個店面,新店有兩百多平方米。到了2005年,南順芝在營口一年賣了一千多萬,開始盈利了,他比那些在營口經營多年的溫州老大哥還厲害。回憶起在營口的幾年奮斗,南順芝很自豪,他以“風生水起”來形容。
勇氣超群,成就沈陽最牛經銷商
2004年,南順芝開始在沈陽開店,他記得是當年八月拿的營業執照。
其實,剛去沈陽的時候南順芝也不順,他在老鄉手上花28萬元轉了一個店面過來,大概700來平方米,剛裝修完(裝修還花了四五十萬元),就趕上市場搬遷,把他的店拆掉了。
但機遇跟挑戰是并存的,對于有準備的人來說困難就是機會,沈陽陶瓷大世界拆遷后重新再建起來,別人不敢拿店南順芝敢拿,因為一次性要交三年的租金,一次就要交170萬。于是他的店面從尾巴上調到了最前面,占據了原本留給斯米克、諾貝爾、箭牌這種品牌的位置。
那幾年,南順芝的事業在沈陽飛速發展,他建起了直營店,做自己的品牌,最高峰在沈陽有9家直營店(現在還有7家)。那時,南順芝代理的幾個品牌,例如大將軍、金巴利,是其全國最大的客戶。營銷模式發生了改變,南順芝真正賺到了錢,到準備來佛山發展時,他在沈陽一年的銷售額有六七千萬元。
除了敢拿店、建店,南順芝在店面展示這一塊也下了很大功夫。剛開始,南順芝的銷售渠道是以裝修公司、自由客為主,他說,“我們主要是注重店面改造,展示這一塊下了很大功夫,大將軍中國第一家專賣店就是我給它開的。”南順芝引以為豪的是,大將軍專賣店不是廠家設計的,而是他自己找裝修公司設計的。
做大將軍的專賣店,是2006年的事。
回顧在沈陽的經歷,南順芝稱之所以能在沈陽迅速打開局面,敢拿店是前提條件。他說,“市場改造,我們是因禍得福——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勇氣不行。”
當然,除了位置好,還有各方面的原因,南順芝認為,最主要的是市場把控力。“我們的專賣店建設、樣板展示,細節做得好,對市場的把控度強。”
而團隊建設也是讓南順芝感到自豪的一點,他說,“從個體經營轉換到公司化運營。”那幾年,隨著生意蒸蒸日上,南順芝的團隊也在不斷地擴大,從最開始的2個人,到現在沈陽沃金建材(南順芝在沈陽公司的名稱)一共有100多員工。
勇闖佛山,靠人不如靠自己
2011年,南順芝來到佛山投資開廠。
他其實是被人“忽悠”來的。當初,一個陶瓷廠的老板叫他過來投資,說得很豪爽,股份隨便南順芝自己定。一旦南順芝帶著錢來時,他卻說那個項目不上了。
不上了那怎么辦?南順芝說,“那就自己搞,靠人不如靠己。”
當時來佛山也不知道怎么搞,兩眼一抹黑的南順芝沒有頭緒,決定先找到展廳再說。展廳小了看不上,在他看來,總部基地和華夏陶瓷博覽城的展廳都太小。有一次路過紫南村,剛好看到路邊有一棟樓蓋好的樓,三層,共四萬多平方,一打聽,老板是自己要開家居超市的,后來因為各方面原因沒搞起來。南順芝覺得,靠近馬路的獨立大樓,發展空間大,毫不猶豫地租了十年,于是就有了現在的金尊玉陶瓷營銷中心。
南順芝是2012年5月拿下這個展廳的,此時距他來佛山尋尋覓覓已經半年了。這時,品牌還沒定,南順芝想著先把展廳搞好,弄個辦公的地方,做什么再說。他說,“別人是先想好了再拿展廳,我是拿了展廳再想做什么牌子。”經過一番思考,南順芝最終確定品牌名稱為金尊玉。
南順芝是自己一個人來佛山的,拿展廳也是他一個人作主。拿下展廳后,他先招了一個設計師設計展廳,后來又招了兩個設計師,就這樣從頭干起。
在產品定位的時候,金尊玉以貼牌的形式開始做微晶石、全拋釉。2012年10月,南順芝決定做K金磚(拋晶磚),因為當時K金磚是熱點產品。“為什么要定K金磚?我們沈陽銷售團隊,在K金磚市場不錯,個人覺得利潤率也比較高。”
2014年下半年,金尊玉開始控制生產線,以承包的形式拿下一條生產線,主要是做大理石瓷磚。
說到大理石瓷磚,南順芝的話就多了。他說大理石瓷磚是一個非常好的品類,市場非常廣闊的品類,進入這個品類的企業一定要把產品做好,而不能“隨便搞一下,就說自己是大理石(瓷磚)”。
在點評了一下同行后,南順芝表示,金尊玉現在做大理石瓷磚,采用的工藝“引領行業”。他說,“我們做K金磚,用的就是大理石瓷磚的工藝。在生產K金磚的基礎上,再加大難度,實行跳印、套噴技術。”據他表示,在陶瓷行業來說,采用這種技術就是用毛筆寫字,而更多的企業則是用電腦打字,他以“寫毛筆字的人現在越來越少”來形容金尊玉在大理石瓷磚生產上所達到的技術高度。
奮斗目標:十年要進行業前五甲
十年前南順芝就有自己開廠的愿望,他透露當時出來創業的時候,自己就抱著必須到廣東來開廠的目的。他還打了個比方,“就像做主持人一定要做到中央電視臺,到這里來就是我的目標。”
做經銷商辛苦,做工廠更辛苦,出新產品的時候經常要熬到凌晨。但南順芝不怕,他說,“這是我人生的需要,我就愛折騰,這是骨子里的東西,不辛苦還難受。”
不干點啥難受的南順芝,當年做經銷商賺了錢后,不知道投啥項目好,有親戚在三亞搞了一個地產項目,他也投了三千萬,但不算成功。“所以說還是干好自己的專門領域,陶瓷領域才是我的專業。”南順芝說。
定位為綜合品類高端品牌的金尊玉,下一步還計劃推仿古磚,而全拋釉品類則準備推玉石瓷磚。南順芝表示,金尊玉的玉石瓷磚不是傳統的玉石瓷磚,他使用了“顛覆”一詞,稱金尊玉要做的玉石瓷磚是逼真度很高的那種。他說,“我們前幾年就在關注玉石瓷磚,我們不是‘金尊玉’嗎?有‘玉’。我們現在的生產技術人員,完全有實力去搞。”
說到技術人員,南順芝毫不謙虛,他稱在大理石瓷磚領域,金尊玉的生產技術,“除了簡一,我們絕對能排第二。”
當然,這個說法需要市場來檢驗,南順芝坦承,“光說沒有用,吹牛沒用。”
對于金尊玉的招商情況,南順芝用了“遍地開花”一詞來形容專賣店的建設。據他介紹,金尊玉現有七八十個專賣店,今年春季陶博會最少還要拿下三四十個專賣店。他說,“我們有二十個業務員,每個人最少要拿兩個專賣店。”
據南順芝透露,陶博會期間金尊玉還會招商, 4月18日下午將舉行2015年大理石瓷磚新品發布會。
現在,金尊玉的經銷商基本都是專賣店,營銷總部的設計人員已經設計不過來了。已有的專賣店已經形成銷量,去年金尊玉真正的銷量是8000多萬元,今年的目標則是1.5億元。
在佛山,南順芝給自己規劃了五年目標、十年目標——五年之內品牌必須做到一定的知名度,十年要進入綜合實力前五甲。
家族觀念:有作為也是一種孝順
南順芝的成功,與家族的支持密不可分。最初入行,他是為姐姐打工,后來創業時,大哥和幾個姐姐對他支持很大。南順芝的大哥,是溫州建設集團遼寧分公司的老板,早在九十年代他年收入就有幾百萬元,是當時南家所在鄉的首富。
對下一代的培養,也是南順芝所重視的事情。現在,他的兩個小孩都在老家讀小學,他準備等他們到讀初中的時候都接到佛山來。
南氏家族很大,僅南順芝父母就生了三男三女,大家關系都很好,南順芝出來創業,兄弟姐妹們的下一代也跟著來做事。現在,為南順芝工作的兩個侄子,一個放在沈陽,一個放在溫州。此外,他還帶過三個外甥,在溫州做經銷商那個大姐的兒子也在其中,他們現在都在溫州各自做經銷商。
南順芝是一個孝子,經常回老家去探望父母。從2002年去營口,他已離開老家十多年,對于親人的照顧是有欠缺的,他說,“經商的職業,沒辦法。既然要創造事業,肯定照顧不了家人。”
南順芝還認為,孝順有多種形式,守在身邊是一種孝順,在外面做出價值來,有名氣,也是一種孝順。他說,“未來我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你把事情做好,父母也很開心。”
小時候的南順芝,就有很大的事業雄心。當時,他的一個堂兄弟說他肯定比大哥行,理由是南順芝做事比較有魄力,單單想事情跟別人就不一樣。
源于溫州人對現實不滿足的緣故,南順芝覺得自己必須要創造一番事業,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觀。他的個人價值觀,就是要做到有一定影響力。“最起碼一提南順芝這個名字或者金尊玉陶瓷,人家覺得還可以。”
現在,已經超越大哥的南順芝,又有了新的目標。南氏家族出了兩個有名氣的名人,一個是溫州最大的民營企業家、正泰集團老板南存輝;另一個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在九十年代就捐助金溫鐵路1.2個億。南順芝說,“我們的上一代都是同一個村的——南宅村。他們是南氏家族的驕傲,我希望做第三個。”

南順芝在車間與研發人員談產品開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