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值第34屆佛山陶博會召開之際,華夏陶瓷網牽頭主辦了首屆建筑陶瓷『國潮精品』論壇暨2019建筑陶瓷品牌TOP100榜單發布會。
該活動同時由中國家居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裝飾材料用品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
另外,中陶智庫對TOP100榜單提供分析研究。而佛山陶博會則提供了全程支持。
此次活動的主要演講嘉賓之一,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在會上作了以《今天,我為大板代言》為主題的精彩演講。
以下是演講內容的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
大家好!我是張旗康!
今天在臺下有不少認識的新老朋友,今天之所以來到這里,要感謝華夏陶瓷網總編劉小明,老劉的邀請,他說今天有一個特別有意義的論壇,而且是首屆。
剛剛道哥對“國潮”做了非常好的詮釋,我今天要談的也許達不到道哥剛剛談到的這種境界,我們還是產品思維,在此之前和劉總溝通的時候,他給了我兩個命題,我說能不能自己想一個命題?他說可以,這是我參加眾多論壇以來第一次得到主辦方說,可以讓我自己來命一個命題,也就是大家剛剛看到的:今天,我為大板代言。
為什么我要用這樣的主題?因為當下,尤其是這兩天,廣交會和陶博會同時舉辦,大家看到非常多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板。

大家都知道,一件大板一旦陳列出來,過去它的“兄弟姐妹們”也就是陶瓷磚包括薄型陶瓷磚,以及更大一點的陶瓷薄板都顯的很矮小。
那么問題就來了?現在我們往往看到陶瓷大板的時候會走近去,把兩個手一伸直,哇!好大啊!退兩步一看:哇!好高!再看一看:哇!好美啊!去摸一摸,好滑啊!非常美。
其實,陶瓷大板這個時候與你之間有一種心靈相通,一種無聲的溝通,但是各位有沒有想到大板的感受?假如它會發聲,說你看就看吧!為什么要摸我?所以接下來我講的不代表張旗康,代表陶瓷大板。
其實大板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靈魂的,同時它也有很多苦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它有什么苦惱呢?它同樣有三個終極問題,第一個“我是誰”?第二個“我從哪里來”?第三個“我要到哪里去”?把我們人類的三個終極思考放在我們大板一點都不會過分,而且非常匹配。


01
第一,“我是誰”?
第一個“我是誰”?為什么我叫大板?因為我塊頭大就叫大板嗎?我是誰?你們人類賦予了我一個名字叫“陶瓷大板”,簡稱大板。為什么比我薄的,比我矮的叫陶瓷薄板?是僅僅因為我的塊頭大就叫陶瓷大板嗎?我和我的陶瓷磚“兄弟姐妹們”是什么樣的關系?是不是一個爹媽生的?
大家思考一下,同一個爹媽能不能生出陶瓷大板來?我相信這個問題有一般常識的人都能夠作出準確的回答,是“不可以”。但是有一點是肯定得,就是“同父異母”生的。
如果我們把陶瓷壓機比成是陶瓷磚、陶瓷板的母親,至少他們的母親是不一樣的,而且,陶瓷板母親的塊頭應是很大。不過盡管“我”大板出生的很晚,在大家的記憶當中,可能只有不到三年,但是正因為塊頭很大,做出來又非常精美,因此過去陶瓷磚幾十年所受的寵愛瞬間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板。
大板是在陶瓷磚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唯一一位“貴族”,為什么要叫貴族?我留下一點懸念。我希望能到展館看一看,你會一定感覺到它真是我們建筑陶瓷家族中的貴族的。

同樣我與這些陶瓷磚兄弟姐妹一樣,都是國家給我取得的名字。因為在2009年6月26日SAC/TC249西安審議會上通過了國家標準《大規格陶瓷板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正式有了“我”——陶瓷大板的定義:表面積>1.62㎡,厚度﹤6mm。
與過往陶瓷磚有什么不同?比如,陶瓷板也就是我們俗稱陶瓷薄板它的表面積也是大于1.62平方米,但是它的厚度是小于6毫米。薄型陶瓷磚同樣也是以1.62平方米為界限,小于1.62平方米,而厚度小于5.5毫米,是不是不同?完全不同!
所以國家標準對陶瓷大板是有清晰的定義的。陶瓷磚、陶瓷板過往的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等等這些經驗的沉淀,已經成為一種記憶。
但我們僅僅是從學術上定義它是不夠的。如果把我們過去的經驗變成的記憶,這樣就可以成就“我”—陶瓷大板。
“我是誰”第一個終極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存在了,所以存在就合理的。我就是陶瓷大板。

02
第二,“我從哪里來”?
第二個“我從哪里來”?如果是蒙娜麗莎的陶瓷大板,一定會清晰的告訴各位,從中國來,而且是正宗的中國血統。
為什么這樣講?剛剛談到了大板的母親是壓機,也就是成型設備。蒙娜麗莎的大板成型設備是由中國的恒力泰制造,從1萬噸到16800噸,到36000噸,盡管不到3歲。但我們的發展確實很快。
實際上在此之前更早的時候就出現了意大利大板、西班牙大板、土耳其大板,印度大板還有印尼大板,等等。這些大板都早于中國的大板,但是我可以自豪的告訴各位,告訴中國的陶瓷同仁,甚至告訴全世界的陶瓷同仁,陶瓷大板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國家來命名,并且有國家產品質量標準的就是中國。所以一切外國同行的大板進入到中國市場都得符合中國標準。
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的殘酷市場競爭,去斗成本,去拼價格,最后利潤斗沒了,我想,是不可能有我——陶瓷大板的誕生的。也不可能輕而易舉來到這個世界,尤其來到中國這個市場。因為我們的“兄弟姐妹們”競爭是非常殘酷的。
今天在座的有沒有做大板的?仍然堅守在過去的陶瓷磚市場領域,大家是不是感覺到壓力特別大?
“無大板,不品牌”。就在三年前,我們陶瓷行業同仁,包括一些媒體還是持批評意見的,但今天大板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不說鋪天蓋地,至少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不論是自己生產,還是通過到國外OEM采購回來,來支撐自己的品牌,其實它的背后本質是建筑陶瓷行業的突圍與升級。
我們沒有上大板項目之前,一切都是想象。認為我也上大板,就是一線品牌了。我上了大板以后就是行業第一集團軍,或者第一梯隊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上了大板以后才發現,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絕對不能夠像哪些陶瓷磚“兄弟姐妹們”一樣賣產品。如果是帶著賣產品的思維,是賣不動大板,怎么辦?必須帶著體系思維,帶著解決方案的思維來做這件事。也就是說我們賣的是體系,賣的是解決方案。
陶瓷大板讓人眼亮心動,但它考驗我們做大板人的智慧?,F在大板創新與品質要求比陶瓷磚不是高了,而是更高,高了很多,難度系數成幾何倍數增加。
大家試想一下,從成型壓機到窯爐,到裝飾設備,到后續的冷加工,再到分級揀選包裝進倉,一切的環節都比過去的陶瓷磚難度系數加大了N倍,所以稱它為“貴族”一點都不過分,而且每個工序哪怕是有一絲毫的質量折扣,就有可能讓陶瓷大板帶來諸多的缺陷,甚至變成廢品。

△采用3.6m大板鋪地
用在陶瓷磚“兄弟姐妹們”身上的百分比這種管理思維,比如損耗率百分之多少,優等品百分之多少,用在陶瓷大板身上,也會出現很多問題。試想一下,有一件是缺陷產品,比如2.4×1.2㎡的,就等于2.88㎡基本是廢品。3.2×1.6㎡將近6㎡基本是廢品,這是一種什么概念?我們還能用百分比管理嗎?
所以,對于大板,我們必須修改我們過去的考核標準。改為“一片”為計量單位。所有的指標全部與每一片對應,每一片的成本費用,要與每一片的優等品對應。
你如果要想生產大板,不用懷胎十個月,3—5個月就可以。但生產出來后,丑與美,完全取決于你們投資者和經營者。如果你用陶瓷磚生產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用陶瓷磚簡單的加工原料的方法,那么你就生產不出真正的陶瓷大板。

03
第三,“我要到哪里去”?
第三,“我要到哪里去”?大家都知道,過去陶瓷磚“兄弟姐妹們”他們去的場所不外乎是建筑物室內外的墻和地,但是陶瓷板它的投入不一樣,管理要求不一樣,生產難度系數不一樣,難道我們還是要與“兄弟姐妹們”去搶市場蛋糕嗎?你搶得過他們嗎?搶不過!
所以,只能思考一下傳統市場的高端需求在哪里,這是我陶瓷大板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不能再局限于常規的建筑物的室內外的“皮膚材料”,我們要思考一下,過去我們的“兄弟姐妹們”能鋪在廚房的地面墻上。但它們的鄰居是什么?是不是櫥柜、吊柜、地柜。鋪在餐廳,它的鄰居是誰?餐桌。鋪在客廳的鄰居是誰?沙發、茶幾等等。我們如何讓這種相鄰的可能變成一種現實。
我們還是不去提什么“跨界融合”,如果過多提“跨界融合”,那么木材的展覽,石材的展覽可能不讓我們去參加。
但是,我們關注陶瓷大板與家具相鄰的可能性,并努力讓它變成一種現實。現在全瓷的廚具,用陶瓷打造的餐桌,包括客廳的茶幾,甚至福建人,廣東潮汕人泡茶的小小的案臺完全都用陶瓷板制作出來。

所以,“我們要到哪里去”?盡管家具飾面板這是一個小眾市場,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小眾市場,它正在鄰居地盤發動一場變革。比如廚具第四代革命性的材料就是陶瓷大板?,F在的陶瓷巖板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家具業同行的開始關注我。
有時候,消極的我會問,用在這些相鄰可能的場所,做家具飾面材料,我們總是會被千刀萬割?因為你比較大,用來做櫥柜、茶幾都要被切割,不會是整板做的。
你們為什么要讓我承受這么大的痛苦?反過來,樂觀的我,就會認為,正因為我被千刀萬割,才證明我的價值所在,才能夠讓相鄰可能變為現實。
耀眼奪目與過硬品質的大板,需要的是價值創新戰略,而非成本領先戰略。大家應該都懂價值創新,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提高品質,提高個性附加值,從而提高性價比。

△ 蒙娜麗莎巖板加工工藝展示
而成本戰略是把一件產品做的非常便宜,用最低的價格獲取市場的訂單,這可以在某一時段的競爭中取勝。這是是完全兩條不同的路徑。問題是過去只要中國制造,就是低成本思維,做成“白菜價”,血拼價格,這就是我陶瓷大板最擔心的所在。
其實,印度人已經搶先一步,早就這么干了,現在進入到中國市場的印度大板比中國人生產的大板要便宜很多。過去印度人對來自中國的陶瓷產品提出了反傾銷,現在是不是也該到我們提出反擊了。
為此,我也呼吁陶瓷協會要開始啟動對來自印度陶瓷大板的反傾銷,大家同意不同意?

接下來,陶磚產能過剩會不會傳染到我們這塊大板上來?這是我要擔心的,如何讓“貴族”地位的我——陶瓷大板,不至于淪為“貧民”?這個問題當父親的我們這些投資者,我們的經營管理者,要好好的去思考下。我認為,正確且堅守的戰略定力才能夠讓我——陶瓷大板的“貴族”的地位得以鞏固。
其實,“我要到哪里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要好好活著。好不容易投入巨資建了一條大板生產線,能不能賣出這些產品,能不能通過市場的運作成功變現?我認為這個比擁有大板本身它的意義重要的多。
我——陶瓷大板百歲、千歲不是問題,最關鍵是我們——投資者、經營者帶著什么樣的思維,以及戰略定力來對待我——陶瓷大板。
我是張旗康,謝謝大家的聆聽!
延伸閱讀
今天,我為大板代言
張旗康
大板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誰?我為什么叫大板?
為什么比我薄的、矮小的叫陶瓷板、陶瓷磚、薄型陶瓷磚、外墻磚,它們似乎像兄弟姐妹一樣,而我卻叫大板?
我和它們是什么關系?是一個“爹媽”生的嗎?不,是同父異母生的。不過,盡管我出生較晚,可是兄弟姐妹們中的“貴族”喲!
與它們一樣,我的名字也是國家取的, 2019年6月26日SAC/TC249西安審議會上通過了國家標準《大規格陶瓷板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正式有了我——陶瓷大板的定義:表面積>1.62㎡,厚度>6mm。
陶瓷磚、陶瓷板經驗的記憶成就了我——陶瓷大板。
我從哪里來?蒙娜麗莎的陶瓷大板回答:從中國來——正綜的中國血統——成型設備是中國恒力泰制造。盡管不到3歲,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意大利大板、西班牙大板、土耳其大板、印度大板、印尼大板,但在中國,大板是世界上唯一由國家命名且有國家標準的,外國大板進入中國,都得符合中國標準。
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們的殘酷市場競爭,可能就不會有機會讓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
“無大板,無品牌”背后真正的本質是建陶行業的突圍與升級——探索新的出路。
沒有上馬大板項目,一切都是想象。
上了大板項目后才發現并非想象中的容易。——我不像兄弟姐妹那樣好賣——由賣產品到賣體系、解決方案。
讓人眼亮心動,考驗的是我們大板人的智慧,大板創新與品質要求比陶瓷磚不是高了,而是更高,難度系數成幾何倍數增加。
每個工序哪怕有一絲毫的質量折扣,則有可能讓我——大板帶來缺陷甚至變為廢品——用在兄弟姐妹身上的%,對我——大板而言卻是問題。
其實,我是你們想出來的——美與丑全在你們的一念之間。
我要到哪里去?
大板,不再局限于建筑空間的“皮膚”材料,讓“相鄰可能”變成現實。
消極的我——大板會問:為何要讓我被“千刀萬割”而承受如此痛苦?
樂觀的我——大板會認為:正因為我被“千刀萬割”,才證明我的價值所在。
它認為痛苦的根源在內心,快樂的根源也在內心,一切我的感受,都在我的內心。
其實,這個世界并沒有苦,苦的是我們的心;也沒有快樂,快樂也源自我們的內心。
耀眼觸心與過硬品質的大板,需要的是價值創新戰略,而非成本領先戰略。
問題是,只要中國制造,低成本思維、血拼價格,做成“白菜價”是可能的——其實,印度人已搶先一步,早就這么干了——早年他們的反傾銷,我們中國人也該反擊了。
陶瓷磚的產能過剩會不會傳染到大板上來?
如何讓“貴族”地位的我——大板,不至于論為“貧民”?
當父親的——投資并經營者的你們,正確的戰略定位與堅守的戰略實力可讓我——大板的“貴族”地位得以鞏固。
到哪里去并不重要,關鍵活好現在,才有將來;我——大板,百歲、千歲不是夢。
(本文為張旗康先生特別為首屆建筑陶瓷“國潮精品”論壇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