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在“拆解”現代風格瓷磚的未來
對于中國的陶瓷行業而言,2014年下半年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2015年開啟了下一個三十年,而未來如何破局,華夏陶瓷網總編輯劉小明(以下使用筆名“老牛”)認為:首先要重新建立認知框架。在他看來,“現代風吹來了希望。”
在8月25日于佛山南莊中國陶瓷總部基地舉行的2017現代風格瓷磚論壇上,老牛作為了“終極之戰:2016-2017現代風格瓷磚生態報告”,他認為中國陶瓷行業的認知分三個階段,分別是設備(1982年至2000年)、產品(2000年至2005年)和渠道(2006年至2014年),與之對應的則是膽量、人才和做人。老牛認為,終極之戰本質上是認知之戰。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拆解未來”,老牛認為拆解也是一種認知,而拆解未來先要拆解歷史,因為未來隱藏在歷史中。在老牛看來,1982年至1992年是中國陶瓷行業的青銅十年,1993年至2003年是行業的白金十年,2004年至2014年是行業的黃金十年,而2015年至2025年是行業的白銀十年。他明確表示,對于中國的陶瓷行業而言,2014年下半年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2015年開啟了下一個三十年。那么,未來如何破局呢?“改變前三十年的品牌格局,靠走老路肯定不行。”老牛表示,首先需要重新建構認知框架,在他看來,在“新常態”和“消費迭代”、“自由”的當下,“現代風吹來了希望。”
關于現代仿古磚,自從這一品類名稱的提出,便伴隨著不同的聲音,當下也有以現代風格瓷磚的提法同時存在。老牛認為,在現代仿古磚(或現代風格瓷磚)上還存在著認知缺失,例如黑白灰不等于現代風格這個觀點還需要普及。而現代仿古磚(或現代風格瓷磚)是小潮流還是主流,同樣存在著認知的差異,老牛將之稱為“認知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東鵬、馬可波羅代表“小潮流”一方,金意陶、歐文萊、ICC等一大批品牌代表“主流”一方。當然,站在“主流”一方的品牌中,有的將其視為市場機會,有的將其視為戰略機遇(例如歐文萊、興輝、加西亞),同樣存在著認知差異。在“主流”陣營中,傳統品牌大多將進入現代仿古磚(或現代風格瓷磚)領域的舉動定位為拾遺補缺,轉型品牌則定位為自我革命。
陶瓷人真是愛學習
當天的演講中,囿于時間限制,老牛未能將每一個觀點細細闡述,但僅僅是一筆帶過,也激起了到場的700多名行業人士共鳴。例如,老牛認為售賣邏輯已經由“價格——產品——品牌”轉變為“品牌——產品——價格”,市場部的重要性已經大于營銷中心。
對于現代仿古磚(或現代風格瓷磚)這一新興品類,因為其尚處于發展階段,認知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如慢工細活與唯快不破兩種方式的并存。老牛認為,現代仿古磚(或現代風格瓷磚)有五年窗口期,新興品牌與轉型品牌與大品牌的競爭是終極之戰,但這種終極之戰并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一條跑道比賽”,“站在同一個起點”。
在整場演講中,老牛提出最具“震撼”的觀點則是:國內市場之終極之戰,終極之戰不是終結之戰,終極之戰剛剛開始;國際市場之終極之戰,中國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中國化。此外,新興品牌將全面對飆國際品牌。
現代風格瓷磚的未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