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顧江生套現103億
離跨入2024年還有1個半月。剛剛過去的十月份,無論宏觀,還是微觀經濟數據都未向好。
有高安產區陶企反映,其實從5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營收環比都在下滑。
一位終端的朋友昨天跟我說,未來兩三年會淘汰一半的經銷商。
上周,“美的系”控股顧家家居的新聞又刷屏了。
11月9日,美的“太子”何劍鋒的盈峰集團全資孫公司盈峰睿和以102.99億元獲得了顧家家居29.42%的股份,從而獲得了對該公司的控制權。
這單股權轉讓的價格為42.5846元/股,轉讓總價款為人民幣102.986億元。
轉讓完成后,在顧家家居中,顧家集團持股降為13.01%,即控股方顧江生家族在套現103億之后,仍將持有顧家家居18.02%股權,按目前公司320億元市值,仍價值57.6億元。
這次一口氣套現上百億的顧江生,也堪稱家居行業的傳奇。
2016年上市之后,顧江生的顧家家居累計已經分紅了34億,作為大股東的顧江生,大約也是獲得了20億左右的分紅。
另外,2020年顧江生等一致行動人,又兩次出讓了股份,大約占了總股本的11%,套現了30多億。
年底他們又進行了一次股份減持,套現了近20億。2022年顧江生再一次減持,套現了8億多。
據不完全統計,在顧家家居上市之后,顧江生等一致行動人共套現了80多億。
加上這次轉讓股份給何劍鋒的盈峰集團,這樣,顧江生累計共套現約200億。
手握巨量現金,顧江生接下來準備干什么?據報道,就在上述收購案消息落定之后,顧江生已轉身出現在珠海領源尖端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股東行列。
在領源尖端這只股權投資基金,顧江生出資6億元,開始做起了個人LP。
02.
一次未及時“退場”的遺憾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退場”往往比“上場”更難。
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經形勢驟變。加上大疫三年,房地產變天,樓市存量需求成主旋律,由此整個家居建材行業在空前內卷中步入下行軌道。
而且,這次的經濟下行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它是全球性經濟哀退;另一方面,下行及復蘇的軌道不是V型,而是L型,即應該是一個“經濟長周期”。
但很多人可能對“長周期”的理解并不到位,總以為房地產市場不可能就“歇菜”,總會有反彈的一日。或者堅持認為,只有不景氣的企業,沒有不景氣的行業。故希望行業洗牌溝汰的是別人,而不是聰明又勤奮的自己。
而且,越是過去二三十年繁榮時期成功過的人,現在越不輕易離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前行的方向不對,那么實際上越折騰其實損實越大,最終可能將原本的“退休金”也整沒了。
這樣的案例,現在只能說不勝枚舉。那就講一個大家可能一點就通的案子。比如說陶瓷行業的某德品牌,現在工廠基本賣了或租出去了,在終端的經理商也基本被其他虎視眈眈的品牌瓜分光了。
但據傳在某德品牌最困難的時候,有兩個一二線品牌的陶瓷老板曾前去談過收購的事,但最后都沒有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某德品牌老板在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中還想控股。聽說為控股,他甚至拒絕了其中一位大佬在談判中,要另外給他的2個億現金。
03.
三個成功“退場”套利的故事
再講幾個在經濟長周期成功套現的故事。
比如,2021年8月30日,惠達衛浴(603385.SH)以1.3 億元收購新盛達 70.6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后者除了擁行業知名品牌LA'BOBO,還有在廣西北流生產基地,2條總產量約500萬㎡的生產線。
現在回想起來,在2021年疫情之下,廣西新盛達轉手把生產基地和品牌都賣給上市公司惠達衛浴,真是一出“金蟬脫殼”的大戲。
這樣一樁好買賣,當初賣方如果不果斷,拖泥帶水,那到現在即便還能賣出去,肯定也賣不到1.3億的價格。
再來看一個也算成功的例子。5月16日,德耀升企業“宏圖啟新·德耀升騰”生產線點火啟動盛典在清遠舉行。
這個“德耀升企業”是誰?它就是高捷西班牙巖板的股東關聯公司。德耀升企業股東有“高捷”這樣巖板品牌,但沒有自己的巖板生產基地。于是,找到正處于與論旋渦中的升華建陶。德耀升企業這次點火的基地就是升華建陶的基地。
升華建陶創立于1998年6月,2020年在清遠建成3條巖板生產線,工廠占地面積達600余畝,公司員工高峰期超1200余人,瓷磚、巖板年總產量超過6000㎡。
由于沒有雙方具體的交易數據,升華建陶這次具體是以何種方式向德耀升企業轉出不得而知。但這不影響行業對其擇機退出市場的正面評價。盡管最近傳出德耀升又重組。
今年還有一例子。一個具有40年歷史的陶瓷行業大品牌悄悄易主。在重組后的品牌銷售公司創始老板甘愿做二股東,而把控股權交給年輕的接盤者。
而且,退出下來的這位佛山老板還關閉了全部的自有生產線。讓負責運營的操盤者配置自己原有公司的產能,同時也可以社會化配置產能。
上述三個例子,有的退出是為了套現,有的退出是為了止損。當然,它們本質上都一樣,是瞅準時機,套利走人。
回到本文開始時講的顧江生套現103億的例子。它告訴行業同仁的是:優秀的企業還是要爭取上市,做大規模,做大市值,這樣依托上市公司規則下,套現才容易,套現金額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