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瓷磚產能將減三分之二?
2023棋至中盤,還剩下四個月的時間。
1-8月份,前100房企實現累計權益銷售額28238億元,同比下降13.1%。
其中,8月份前100房企實現權益總銷售金額2521億元,同比下降39.2%,環比下降7.9%。
照這樣跌跌不休,瓷磚行業接下來會衰退到什么程度?
最高峰時期總產能達到120億㎡,去年實際有效已經跌到60億㎡左右,今年有效產能再減10個點左右,明年按地產的走勢會繼續下探。
如果是這樣,實際有效產能會是40億㎡左右嗎?即跌去三分之二?
02/
郁亮:房地產“已經超跌了”
8月31日,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在2023年公司中期業績會上對當前整體市場情況作發表看法。
他分析說,今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大概6.6億平方米,回到2006年即17年前的水平。
所以,他認為,對比城鎮化率和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這個數字已經超跌了。
倒退回2006年,有問題嗎?有一些問題的。
郁亮分析說,“如果今年住宅新開工量僅約6.6億平方米,當前國內城鎮人口9.2億人,折算成人均面積只有0.7平方米。”
0.7平方米是什么概念?郁亮推演說:美國1960年城鎮化率達到70%,此后二十年,人均住宅新開工面積平均每年為1平方米,好的年份能達到1.2平方米以上。
國內目前城鎮化率為65%,預計2030年達到70%,城鎮人口增加至9.8億人左右,即便是保守估計,未來每年10-12億平米的住宅新開工量是有保障的。
所以,他得出結論:如果今年住宅新開工量只有6.6億平方米,人均只有0.7平方米,顯然是超跌了。
03/
“產區貼牌+中心倉+深度分銷”模式
但是,為什么打開上半年上市公司中報,有的企業做得還不錯呢?
比如,天安新材上半年營收13.65億元,同比增長10.40%。其中,天安新材旗下的鷹牌陶瓷營收6.82億元,同比增長25.42%,凈利潤3447.24萬元。
同時受益于公司積極開展降本增效,鷹牌陶瓷毛利率同比上升2.29%。
另外,上半年鷹牌陶瓷歸母凈利潤、營業總收入分別報0.37億元、13.7億元,兩者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134.7%、10.4%。扣非凈利潤報0.24億元,追平歷史同期最優水平。
還有,從現金流量表看,2021年、2022年經營現金流分別凈流入2.9億元、2.7億元,遠超過往凈流入0.6億元至0.8億元的紀錄,可見這兩年公司實際效益也處于歷史最優水平。
鷹牌陶瓷為什么在當下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會錄得并購后幾乎最好的業績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其全國就近產區貼牌(OEM)+中心倉+深度分銷的操作模式。
比如8月份,鷹牌陶瓷與貴陽雪三角建材合作設立鷹牌貴陽中心倉,主要輻射西南地區的貴陽、四川、重慶等。從物流、運營、供貨等方面為分銷商賦能。而西南地區的產品則主要在四川夾江、廣西藤縣等產區貼牌。
目前,鷹牌陶瓷已完成16大中心倉(臨沂、高安、合肥、南通、石家莊、成都、天津、濟南、烏魯木齊、晉江、海口、沈陽、昆明、貴陽、鄭州、深圳)的落地。
截至2023年6月30日,鷹牌公司擁有1243家經銷商、1295家門店,店面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
鷹牌陶瓷只有河源市東源一個生產基地,員工500人,共2條生產線,年產能700多萬平方米。可見其大部分產能都在外OEM。
而在產區就近貼牌生產有兩大明顯好處:一是產品性價比好;二是與廣東發貨比,起碼能省10個點的運費。這也是上半年鷹牌陶瓷毛利率還上升兩個多點的重要原因。
04/
上市頭部流量企業的“紅利”
今年,瓷磚市場的加速收縮,是一個深度洗牌的過程。而洗牌最猛烈的當然還是流量品牌這個賽道。
洗牌就是加速出清,讓一些好的企業留下來。而這一過程通常也是一個市場加速集中的過程。
今年,東鵬控股董秘黃征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表示,市場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集中是大趨勢。
他認為,目前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還很低,只有2%-3%,呈現出“大行業、小企業”的狀態,故還是容得下頭部企業各自的進一步發展。
而一般預計,到2025年,行業前十名企業的市占率將從18%提升到25%左右。因此,黃征不認為當下的市場競爭內卷,會影響到頭部企業的發展。
比如,東鵬控股2023上半年總營收36.28億元,同比增長15.83%。其中,瓷磚業務營業成本20.68億元,毛利率33.46%,同比增加5%。
那像東鵬控股這樣的上市頭部流量企業,當下的紅利期在哪里?當然首先是大品牌的溢價優勢;其次是產區均衡布局所形成的物流成本優勢;再次就是規模效益下的總成本控制優勢。
以上三點都直指一個方向,即保留了較大的毛利率空間,換言之即價格競爭優勢。這正是上市頭部流量企業當前正處在市場紅利期的內在邏緝。
05/
區域龍頭的“紅利”在哪兒?
那么,像“高安四大家族”(華碩、太陽、瑞陽、羅斯福)這樣的產區龍頭企業,當下也還有紅利吃嗎?最明顯的即保交樓政策下的工程款現金紅利。
前幾天到高安一趟,碰到佛山某大品牌的經銷商,問他,為什么要代理高安區域龍頭品牌?回答很簡單:為了應對消費降級。
另一個做順輝陶瓷的代理商,沒有簽高安區域龍頭品牌做傳統零售,而是專門拿高安品牌來做整裝渠道。這個渠道基本都是做剛需市場,性價比才是利器。
“高安四大家族”當下還有什么紅利?當然還有制造優勢的發揮。前面提到的上半年增長25%的鷹牌陶瓷,華中地區最重要的貼牌生產基地就是泛高安產區。
從未來看,隨著頭部一線品牌渠道的下沉,區域龍頭品牌的市場肯定受到擠壓,這個時候,區域龍頭品牌必然面臨新的選擇:是繼續在自有渠道賺差價,還是認認真真賺生產制造的錢,專心做好為大品牌、廣東品牌貼牌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