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備年終盤點的內容,我上周日(8號)從江西老家安福出發,到去年底新建成的吉安西站坐高鐵到蘇州,第二天(9號)采訪了西斯特姆(中國)常務副總經理陳東。下午則采訪馬拉齊(中國)老總葛博士。第三天(10號)采訪上海博德老總何軍。
這次與三位行業精英聊天,每個都三四個小時,雙方最感興趣的話題只有一個“巖板”。
IMOLA宜山路店入口處擺放的1.2×1.2米的產品
西斯特姆這邊就不說了,壓機和噴墨機交貨期已經排到明年5月份。在我與陳東的對談過程中,他不斷被催貨的電話所打斷。
而事實上,陳東告訴我,今年噴墨機他們賣了140多臺。壓機有20多臺。而這已經是供貨和服務的極限了。
葛博士告訴我,去年他們對中國巖板市場做了深度調研。同樣來自歐洲的德賽斯的業績他們也看在眼里。所以今年他們推了2種規格的巖板(Marazzi Grande),包括1600×3200mm×6mm和1620×3240mm×12mm。
而接下來,馬拉齊在中國市場也會像德賽斯那樣在全國招代理商,配加工中心,走高定發展模式。
IMOLA宜山路店C位擺放的1.2×2.6米的產品
何軍跟則我透露說,他們在上海家飾佳宜山路店的巖板專賣店馬上就會裝好,這應該是該區域第一個巖板專賣店。
何軍對巖板市場非常看好。但他表示,上海家裝市場目前主要是二手房、翻新房為主,所以,在這個傳統渠道,巖板、大板的銷售還是有很大的瓶頸。正因為這樣,他目前正在探討與家具企業、石材加工廠的合作,讓巖板真正可以跨界銷售。
因為當天適逢上海進博會閉幕,我原本下午五點多的機票被強行更改到晚上八點多。所以,我剛好可以再去宜山路轉轉。
IMOLA宜山路店傳統產品還有一席之地
每次到上海,我都會盡量去宜山路看看瓷磚市場,而且一定要去喜盈門市場看下進口磚館——尤其是要看IMOLA和PORCELANOSA(寶路莎)。
當我提出要看下進口磚的時候,何軍不假思索地說了句:那里已經沒什么看的了。
這顯然讓我更加好奇。今年巖板熱快速升溫,另一方面也聽說前兩年的進口磚熱降溫很厲害。
何軍派工程部的一位同事車著我先到家飾佳,看到大部分國內陶瓷店面基本都沒有上巖板。只有L&D展示了不少800×2400mm的大板。經典仿古磚代表企業長谷則繼續做小規格花磚。
寶路莎宜山路店大規格產品
從家飾佳出來,往左步行五六分鐘,一路過去,先看簡一獨棟旗艦店,再看諾貝爾店。前者堅持做大理石瓷磚自不必說,后者門店居然也幾乎看不到大板瓷拋磚。這只能說應該是諾貝爾對宜山路店的市場定位問題。
到了喜盈門進口瓷磚館,先進C位上標志性的IMOLA店,變化真是大得驚人。首先一進門就看到碼垛堆放的IMOLA經典的1200×1200mm地磚。另外,入口出還碼垛堆放了600×1200mm的墻地磚。而整個空間則以1200×2600mm大板為主。導購小哥也只跟我拼命推介這款磚。
PORCELANOSA(寶路莎)給我的印象也是顛覆性的。這里居然在最顯要位置也擺的是1200×2400mm、1180×2580mm的大板,而且都是亮光的理石。
寶路莎被嚴重壓縮展示的傳統產品
港基會平臺上有卡莎、卡莎莫和科格斯三個意大利品牌,我看到也主要是展示1200 × 2400mm的大板。不同的是,最亮眼的產品是設計感強的水磨石。
過去意大利IMOLA是進口仿古小花磚的代表,而西班牙PORCELANOSA(寶路莎)則是進口墻磚的代表。兩者的產品均以精湛的工藝、細膩的質感、純正的色彩和穩定的調性見長。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今天這一道道光芒正在被大板、巖板無情地消解。更“恐怖”的說法是,意大利那邊已經大大壓縮生產小規格仿古花磚。而看到宜山路IMOLA店面如此的大變臉,傳聞中今年其銷售大幅度下滑或許也是十之八九。
回到佛山,在瓷海國際堅持做田園美式小花磚的梵信莊園陳小剛告我說,現在全國只有廣東還產小花磚。而他幾乎是最后的守望者。
上海一直是中國市場的最前沿。
讀懂上海,方知未來。趨勢總是由塔尖市場向塔基市場逐步滲透。上海進口瓷磚館的這一幕無疑表明,巖板、大板確實已經在源頭上確立,而非事出“突然”。
只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風尚從塔尖滲透到塔基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目前就無法準確地判斷,巖板、大板線是100條就已經飽和了,還是要到300條才飽和。
宜山路港基匯店進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