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品牌與廣東磚扛上了!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陶瓷行業的資深人士,一定知道這句話:福建人賣磚,廣東人做磚。
不錯,福建代理商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而廣東,即便經歷了三輪“東陶西進、南陶北上”產業大轉移,今天廣東原產地瓷磚產量依然占全國27%。
但有意思的是,當前市場上流通的瓷磚,其品牌注冊地有80%以上是廣東或佛山。
有些企業更是直接在紙箱上打上“正宗廣東磚,假一罰十”,并大肆傳播,有的還趁機貶損下非廣東磚。
這令一些生產基地布局全國的一線品牌很不爽,認為廣東磚的說法已過時。有的認為“廣東磚是光環也是枷鎖”。
我覺得這并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隨著產能的轉移,廣東磚的管理技術一一即“廣東制式”也同步轉移了。
但是,許多消費者其實并不知道這一點,還是要認“廣東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經過40多年的沉淀,起步早,技術功底厚、用料講究的“廣東磚”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區域品牌。
在陶瓷行業,實際上早就形成了兩條根深蒂固的鄙視鏈,一是國際上,意大利磚→西班牙磚→中國磚→印度磚;二是在國內,廣東磚→轉移出去的基地磚→廣東外產區磚。
從人性的角度看,我們都有“產地崇拜”情結,比如,認為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瑞士的鐘表是最好的,等等。
今年一開年,佛山華夏陶瓷城周邊的酒店就住滿了搞批發的大商,據說他們主要是來找佛山品牌的。
這也難怪,因為今年剛需市場內卷最厲害,現在就連昔日就近拉貨的批發商,也開始要用廣東磚加持,講故事了。
?本視頻發布后,又陸續看到一些為一線頭部品牌發聲,甚至叫屈的文章、小視頻。
關于全球瓷磚界的“鄙視鏈”,說法由來已久,應該說它也算一種歷史長河中積淀而成的集體無意識。
換言之,說穿了它本質上就是個區域品牌問題。而品牌問題實質上又是個消費者或受眾的心智問題。
人的心智一旦被占領,要改變就非常困難,除非品牌自我糟蹋,自毀前程。
這就是為什么這二三十年來總是有人(消費者、銷售者或生產者)要拿廣東磚及其核心支撐佛山磚說事。
實際上,我們看到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2005年就開始注冊“佛山陶瓷”集體商標,期間曾三次被駁回。一直努力到2020年9月14日,“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第26274559號)申請注冊才最終被批準。有效期為:2020年9月14日至2030年9月13日。
2021年5月7日,在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舉行了第五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年會上,確定由19家企業共同管理“佛山陶瓷”集體商標,其中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被譽為“中國建陶第一鎮”)陶企占了三分之二強。
2021年12月1日,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發布并正式實施“關于‘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產品標準《陶瓷磚(板)》。
2022年11月26日,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舉行第五屆會員大會三次會議暨2022年會。經“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管理工作組審核,冠珠瓷磚、宏宇陶瓷、東鵬、蒙娜麗莎等31個品牌成功獲得該商標使用授權。
對上述一系列人為舉措,聯系當前關于“廣東磚”及相關鄙視鏈的討論,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是,“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申請注冊成功與否,實際上與“佛山陶瓷”區域品牌的形成沒有什么關系;
其次是,“佛山陶瓷”區域品牌的形成實際上,又與首批31個獲得該商標使用授權的品牌當下及未來的生存、發展或消亡也沒有太大的關系。
再次是,盡管19家共同管理“佛山陶瓷”集體商標的陶企南莊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但這也并不改變“南莊模式”企業的加速消亡,更不能阻止福建晉江產區專精特新企業的蓬勃發展,甚至也影響不到江西高安產區頭部企業總成本領先戰略的巨大成功。
所以,總的來說,有關“廣東磚”及其衍生出來的鄙視鏈對終端整體的影響還是非常有限。更何況,今天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他們更加理性,相信專業,不會輕易盲從一一被一些過度的營銷性敘事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