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五下午,我去拜訪了納來微啞瓷磚創始人張錦良。
甫一見面,我們就談了一個當下企業經營的現象一一簡單化。
記得2018年我第一次接觸張錦良的時候,其品牌名是NANOGRESS®納萊格思瓷磚。其中,納萊格思是英文“NANOGRESS®”音譯過來的。
去年上半年,我第一次采訪張總的時候,品牌英文+中文的文本結構還沒有變。但到下半年,NANOGRESS®納萊格思瓷磚變成了納來微啞瓷磚,看上去首先是簡潔多了,其次是直接多了一一我的品牌做什么產品一目了然,就做微紋理、細雅面的啞光磚。
瓷磚的本質是什么?是建筑的皮膚,它應該在空間中擔當背景的角色,而不是裝飾的角色。裝飾空間的任務應該由家具、軟裝去完成。
反之,如果把建筑陶瓷(瓷磚)定義為裝飾陶瓷,那就是喧兵奪主了一一瓷磚給自己加戲了。
獲得上述認知,我們國內瓷磚界用了大概三四十年。
2021年、2022年,華夏陶瓷網報道連續報道了箭牌開創的復合輕紋磚。迄今,“三米之外是純色,一米之內有細節”這句話在行業中耳熟能詳。
2022年5月27日,《NANOGRESS納萊格思:瓷磚行業“第一性原理”驅動者丨老牛說•面對面》,在華夏陶瓷網發表,張錦良剔除一切冗余,直抵客戶真實需求的產品開發、服務理念及實踐,讓不少同行嘖嘖稱贊。
“為什么叫納來,而不是納萊?萊字大家都用,而來字更簡單,也體現出差異化。”這次見到張總,我問了這樣一個鉆牛角尖的問題。
他顯然也有點懵,一下語塞,最后還是不置可否。
但我們當天的話題,還是自覺不自覺地回到張錦良擅長的領域一一如何簡單地做事,簡單地經營企業。
這實際上還是一個如何按“第一性原理”決策、做事的問題。
我們聊到簡一、羅曼等優秀企業。尤其是最近四五年興起的羅曼企業,與納來有長期的合作。張錦良舉了些例子,認為劉勝紅也是一個簡單做企業的人。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哲學概念。
它指在一個理性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前提或條件。它是這個系統的起點和基石,系統都是基于第一性原理而構建的。
在商業上,第一性原理思維要求我們排除各種假設,回到最基本的根本,直擊問題的本質所在。
02
比如說,在當天我們的聊天中就談到這樣一個話題。
我問:納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品牌?是意式高端?還是啞光質感?抑或是一款磚能“全球賣”的國際品牌?
張錦良說,關于這個問題,事實上經銷商比我們更清楚。他們心中早就有答案。
談到這,他當即吩咐市場部接下來在梳理品牌愿景,廓清品牌定位時,要深入到終端聽經銷商們的意見。
他解釋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我們就是在為終端客戶做產品,所以,他們的需求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品牌老總出差跑一線最多的一年。有的老總一個月出差達到20天。
但離開納來的時候,我問市場部的小伙伴,張總今年出差多不多,他們說不算多,也就幾次。
那由此推算,疫情三年,張錦良出差也不會更多。但這種情況并未影響納來這些年客戶的持續增長一一它們迄今已有100多個經銷商。
問題的關鍵在哪里?應該還是“第一性原理”,它們解決了最根本的產品原創設計一一尤其是原創產品、創新產品、差異化產品還能跑量的問題。
比如,去年發布的納來918新品微啞大理石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囿于篇幅,這里不贅述了。
03
今年需求進一步收縮,市場極致內卷。這個時候反而倒逼大家都按“第一性原理”做事。
比如,工程渠道、精裝渠道,滿足付款條件才做,絕不賒賬。
比如,窯爐不求開得長,以庫存警戒為限。有些選擇開半年、賣一年,也是一種模式。
比如,價格也是決定停窯的核心因素。大家都向福建企業學習,產品做到不賺錢了就停止生產。
再比如,更多的工程項目、地產項目由源頭工廠直接對接平臺、工地。
再比如,不再硬性要求終端必須建品牌專賣店,有專賣區,甚至能擺板銷貨即可。
再比如,砍掉在品效方面似是而非的高大上的品牌活動,更多地選擇一些小規模的,但務實、接地氣,有實效的產品、品牌推廣活動。
上述變化暫時談不上絕對的對與錯。但它起碼符合“活下去”的“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