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四五線陶瓷市場也卷不動了。
進入7月份,無論此前表現“優秀”的佛山流量型品牌,還是江西“高周轉”型流量品牌均遭遇不小的增長瓶頸。
七月份,非頭部的流量型品牌普遍下滑20%是正常的事。當然,七八月份也是傳統的淡季。
華夏君上周拜訪了高安瑞陽集團總裁陳春輝先生,他認為,今年是一個典型的過山車式的行情。防疫放開之后春節前,行情需求已經開始偏緊,開年之后泛高安產區開始訂單火爆,直到六月下旬逐漸冷淡下來。而到七月份寒意更濃。
所以,瑞陽集團的打法是,繼續以更優性價比求生存,不減產,只求高周轉、零庫存,因為一旦停產,客戶就跑了,可能再也與你沒有關系了。
高安規模接近20個億的陶瓷企業集團有四個,分別是華碩、太陽、羅斯福和瑞陽,號稱“四大家族”,也可稱為江西產區的區域龍頭。
因為有規模效應,故理論上在同一產區,其性價比的相對優勢會繼續存在。而這一區域內那些只有兩三條線的企業會率先淘汰。這也正是最近幾年,兩三條線的企業一大半轉產鋰電的原因。
但高安“四大家族”高周轉+性價比雙輪驅動的模式還能持續多久?高安頭部企業的真正出路在哪里?比如,要不要都到佛山來建總部,打造全國性品牌?等等。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本文不打算討論。
眼前最要緊的是,按照陳春輝先生的說法,先活下去,渡過接下來最難的三五年,到后面也許發現很多對手已經不在了。
再看看廣東這邊。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早前公布的今年的開窯率是56%,與去年上半年接近。
今年5月份因為疫后市場習慣性反彈,導致部分廣東企業跟進點火,但現在才開了2個多月,7、8月又停窯,結果損失慘重。
這又印證了一句話,在當前“不確定”的大環境下,“躺平”未必就是件壞事。
因為這樣至少可以避免被市場反噬,把前二三十年憑運氣賺的錢,現在憑“實力”又吐出來,連退休生活都過不好。
房地產的大收縮,導致與之捆綁的陶瓷行業整體性衰敗,這已是眼下不爭的事實,如果對市場看不清,“認知力”失效,那就不要再給市場交“智商稅”了。
03
昨天(8月8日),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發布了一組數據,其中包括:上半年佛山陶瓷墻地磚總產量3.82億平方米,同比減少1.9%。陶瓷衛生潔具總產量890.47萬件,同比減少11.4%。
但另一方面,上半年佛山陶瓷行業總產值493.98億元,同比增長9.0%。這怎么解釋呢?
總產量減少,總產值卻增加,尤其是在衛生潔具產量兩位數下降的背景下,這無疑就表明,生產中高端產品的產線開窯率更高。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首先,今年佛山頭部企業屬地自產產品比例增加,主品牌銷量普遍有兩位數增長;
其次,大洗牌之下,二三線企業品牌出清后,一般都聚力一兩個品牌,而且開始往中偏高方向發展;
再次,堅持定位以中高端零售為主的十幾個瓷磚•巖板品牌,這幾年抗壓力都比較強,其中大部分可以說是“寒冬三年,增長三年”。
但是,即便是上述的中高端企業、上市頭部企業,過了這個七、八月后會怎么?眼下會是市場的底部嗎?
誰也不知道。